我認為產生這種混淆不是因為這個概念是如此狹隘和嚴格定義,而是因為它的範圍如此寬泛和鬆散。當物聯網中存在如此多的例子和可能性時,很難確定這個概念。

如果是通過百度搜索「物聯網」,給出的解釋為: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萬物相連的互聯網」,是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將各種信息感測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 。

物聯網的核心還是互聯網,它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路。區別在於,物聯網的用戶端可以在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延伸和擴展,並且可以在任何物品之間交換和傳遞信息。簡而言之,這意味著採用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並將它們連接到互聯網。

在物聯網中,所有連接到互聯網的東西都可以分為三類:

1. 收集信息然後發送它的東西。

2. 接收信息然後採取行動的事情。

3. 這兩件事都做到了。

所有這三個都有巨大的好處,相互促進。

1.收集和發送信息

這意味著感測器。感測器可以是溫度感測器,運動感測器,濕度感測器,空氣質量感測器,光感測器等等。這些感測器以及連接使我們能夠自動從環境中收集信息,從而使我們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在農業生產中,自動獲取有關土壤濕度的信息,可以準確地告訴農民他們的作物何時需要澆水,以確保作物獲得恰到好處的適量水。

2.接收和代理信息

我們都非常熟悉獲取信息然後行動的機器。您的印表機接收文檔並列印出來。收費站接收ETC信號並打開車道閘。這些例子還有很多。

無論是發送命令「打開」還是將ETC信號發送到識別器上這麼複雜,我們都知道我們可以告訴機器從遠處做什麼。所以呢?

物聯網的真正力量出現在事情可以做到以上兩點的時候。收集信息並發送信息的東西,但也接收信息並對其採取行動。

做兩件事

回到農業的例子,感測器可以收集有關土壤濕度的信息,告訴農民給作物澆水多少,中間也可以不需要農民參與。根據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灌溉系統可以根據需要自動開啟。

當然也可以變得更智能化一點。如果灌溉系統從其互聯網連接接收到有關天氣的信息,它也可以知道它何時下雨並決定今天不澆水,因為它們無論如何都會被雨水澆灌。

它並不止於此!所有這些關於土壤濕度,灌溉系統澆灌作物的數量以及作物實際生長情況的信息都可以收集並發送到軟體平臺上,軟體平臺再解析成人能讀懂的數據。


明確倒是明確了,只是大部分人看的一頭霧水而已。

其實,說到底,新瓶子裝舊酒這幾事情,人類歷史上一直在發生,從來沒有間斷過,物聯網也一樣,基於現有技術基礎而衍生一種應用模式。

物聯網,是互聯網在人以外的應用的延伸,我們講人的需求是最難滿足的,而對於設備本身來講,我們只需監控他的重要特徵即可,所以物聯網應用的核心在於大量的無線組網和低功耗,靈活的傳輸方式和長時間的不斷電,這個是對於設備監控的本身的基本要求。

物聯網發展這些年,集中的技術,ZIGBEE、NBIOT、Lora、等都是低功耗,易於組網的通訊方式,而真正釋放物聯網需求的設備越來越多,有催生了大數據平臺、雲平臺的研究。

拋開以前的技術不講,物聯網裡沒有新東西。

大學的物聯網課程也開了快10年了,從剛開始的摸索,到現在基本上還是講講基本電子知識,無線通信基礎知識、資料庫和網路,大數據平臺等等。

物聯網是什麼?物聯網是一種解決方案,是人聯網之外的一種通訊感知方式。


新興行業,範圍又比較廣泛,所以明確的定義是有說明,工作的工種也相對於涉及廣泛。


涉及範圍太廣,沒有系統的標準規則,


可能書英文翻譯過來,再加上個人理解造成的偏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