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是講東莞不好,東莞其實有很多發展機會和資源,問題是看個人能力的高低,這個在哪裡都一樣道理。

1.作為一個在東莞松山湖讀了三年書的人,感覺東莞這塊地方雖然毗鄰深圳和廣州,但是去個這兩個城市再看看東莞,就是個「世界大加工廠」(其實籃球 還是發展不錯的),其他什麼互聯網產業或者相關

的文化活動,比如歌手演唱會,名人演講或者藝術節,畫展......比較少,就算有(馬拉松倒是有幾處),也離學校本部比較遠(因為在虎門…)那地方有幾遠看高德。原因之一便是城市裡的居民生活消費都不會太高,或者說不會在「精神領域」投入太多,聽聽音樂劇,看看畫展,不存在的,沒資源來東莞,你搞笑?就比如說,前陣子我去看個免費畫展要費費一百來塊(來迴路費,喫喝開銷等)去深圳南山看,且不說費用高低,這個來回的時間就有夠半天了,所以你要剛好活動日子那天有假期週末之類的,否則沒機會。為什麼好活動都在北上廣深,第一人流大,第二消費能力領先,價值觀消費觀也不太一樣。

2.一個城市的發展終究要看其本地的高校資源的,只有人才儲備多了,發展才有活力,廣州的大學城,深圳的創業園,都是人才的交匯中心,當然雖然外省其他地方有些只有一座大學但是平均來看確實如此。

3.上面提到的,東莞其實沒有全國的名校或者強校在這裡(近年學校在理工界的排名上升速度有點快,還是前景不錯吧。。),也就號稱本地第一所較有名的大學。。就是我讀的這所(東莞理工學院),提「本地」是因為出了東莞其實絕大部分人不會認識,好的還只是聽說有這麼一個學校。但在東莞還是相當有名望滴(要留東莞發展的可以參考選擇),但是,因為在東莞就讀你往往體會不到太強烈的競爭壓力,或者是因為這座城市節奏有點慢,或者名校環境氛圍壓根就沒有。四年下來,空有一腹大道理其實很難和那些在大學城接地氣地打拚見識的學生比?

4.就我們學校而言,只有少部分文科專業(師範類,商英等,這個看官網具體說明)在本部,其他在市區那個小點的地處繁華商區地段。。但是建設就沒這好,簡單來說就是有點舊,有點小。

5.其他東莞本地的學校不懂,但應該也不會好過我校。我絕對沒有在黑我校(畢竟本校生黑本校是最狠的哈哈)。東莞近年來提倡什麼轉型,但是這個城市轉型沒這麼容易,而且就是轉成功了,發展前景好了,周圍高校學生(廣外,中大,深大等名校)也會湧進來。自此,學生之間能力差距就更加突顯了。你大不如直接上北上廣深,就算讀的學校不是名校,也能享受到一樣的城市資源。至於東莞,目前只有一條地鐵,沒有自己的四輪代步車,意味著你要公交或者打車才能突破距離。(自信車健身出行也不錯,松山湖綠化倒是蠻好的,可以環湖遊)

6.如果看完以上這些覺得可以接受,那也是個人選擇。東莞有點挺好,不會這麼擠,地鐵可能零零散散的人流,過了夜裡12點就是熄燈睡覺,作息安然有規律,這是這座城市的節奏。

最後,你如果喜歡也可以來體驗下,然後在對比下廣州深圳,再考慮要不要紮根在這裡。

Anyway,歡迎 大家報考東莞理工學院,這是一所高水平理工大學,環境優美,設施齊全,資金雄厚,教學隊伍教學質量非常強


  作為品牌推廣商,我在品牌之都廣州呆了十年,在製造之都東莞也呆了十年。從自己的一點經驗來看,2008年來東莞的產業轉型,已經深入老闆之心。

  東莞的企業,受制於港澳臺代工的影響尤為深刻,幾乎是一大半的企業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的做代工,下游有很成熟的產業鏈,但近幾年訂單有逐年減少的趨勢,且重複投資越來越多,小微企業多如牛毛,同行同質化竟爭激烈,利潤越來越微薄。比如國外一家大零售品牌在我公司拿燈飾,最高沒有超過10美元。可是它在本國甚至在上海的專賣店,我親自看過,零售價沒有低於100美元的。但是,當今東莞眾多的廠家和產品, 正在急速地擺脫傻、大、黑、粗、笨的陳舊外觀,因為人們對產品的要求已不在是滿足於結實耐用的可靠性方面, 而且對產品外觀美、材料精、工藝細乃至色彩感覺、均衡變化、仿生返樸、富於個性等更多的方面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審美要求,像我的客戶,一家在樟木頭做電路板的工廠,現在也佈局註冊了自己的品牌:盾當家。這是好事。


就我們學校而言,只有少部分文科專業(師範類,商英等,這個看官網具體說明)在本部,其他在市區那個小點的地處繁華商區地段。。但是建設就沒這好,簡單來說就是有點舊,有點小。


來這打工賺個小几千,可以的。

生活?去省會城市不好嗎。


【小知找回答系列】

以下是來自@違紅紅 的回答,小知認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作者:違紅紅

鏈接:【點擊進入原回答】

如果脫下黃色濾鏡看待東莞,你會發現除了被掃黃趕走的涉黃人員外,從東莞離開的,更多的是90年代到此務工的那批人。

90年代我出生後便隨父親來到東莞的厚街鎮,接著便在這讀完幼兒園、讀完小學、讀到初三。

對於我這類既從小在這生活長大但又沒有本地戶口的孩子來說,自我定位其實相當尷尬。

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意識到,我跟那些就在自己本地生活成長的小孩不同,同時和那些跟父母分開而獨自留守的孩子也不一樣。

這個「不一樣」和「尷尬」的核心在於,我沒法給「故鄉」下一個清晰的定義。

九十年代的東莞,是一個集合了從各個故鄉過來的大雜燴。從街頭第一家買豆漿油條的早餐店開始,到街尾賣魚賣肉的菜市結束,一路上可以聽到各種操著家鄉話口音的半粵不粵的粵語:

「魯細,甘日滴魚好亮嘎!睇睇尼條!」

「靚女睇下啱唔啱啦!」 「茂得再平了!孫啦孫啦,平滴就平滴了。」 「唔該曬,多滴幫襯啊」 ……

街市上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從街頭蔓延至街尾,認真點兒聽,甚至能從店主說的是「魯細」、「佬細」、「佬曬」或是「嘮曬」的口音裏,分辨出他是來自河南、湖南、還是廣西或是貴州。

......

【點擊進入原回答】

以上答案主要由小知通過演算法找到。感覺小知不夠智能?那就留言給小知提出建議吧~

感覺有意思就關注小知吧,作為人工智慧生命體,小知會努力不斷學習進化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