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所有的生命都終究會衰老,走向死亡,從動物到植物,細菌。。。甚至無生命的東西,只要時間夠久,海也會枯,石也會爛。

為何萬物不能永恆?讓萬物終將衰老的力量是什麼呢?有人說自然規律low,好吧,有人說是熵增,那麼熵增的背後又是什麼呢?誰導致了熵增?


不存在這麼一種力量哦。地球上早已存在不會衰老的生物[1],這所謂自然規律有點菜。

「熵增」是不能在不斷有外部能量注入的情況下壓倒生物的。而宇宙在膨脹且是個自引力系統,是具有負熱容的不穩定系統,沒有平衡態,永遠不會熱寂。

在那之上,時間夠長,一切都能無中生有,反而會將衰老和死亡都變成暫時的東西。

M理論下的宇宙從虛無中自發湧現,可以發生任意次。

在宇宙幾乎沒有尺度的狀態下,時間以空間的形式存在,存在於空間中漲落,發生暴漲、產生巨大的尺度。在幾乎沒有差異的混沌之中出現了自發對稱破缺、質量的聚集、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平衡。暗能量從幾乎沒有的狀態開始越來越多。光從寸步難行變得可以穿過太空。越來越重的元素被合成。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未曾存在的事物自發地建立起來,包括生命。生物圈從簡單到複雜,文明從無到有、發展壯大。在遙遠的未來,從接近量子真空的狀態還會再次湧現出存在,並在無限制的窮舉中實現龐加萊回歸的效果。

文藝表達:在詭祕的萬古中,死亡本身亦會消逝。

參考

  1. ^現實中水螅綱多個物種沒有自然壽命限制,包括常見的綠水螅。實驗證明它們個體的死亡率和繁殖能力與時間沒有關聯,不會衰老,體內含有大量幹細胞,受到不致命的傷害後可以再生。它們總歸會在承受一定限度的物理傷害後死亡,可以被其他生物捕食、患病而死、接觸有害物質後中毒死亡等,個體數並不會撐爆環境承載力,沒有自然壽命也並未影響它們進行出芽繁殖與有性生殖去隨機突變。


現象的變化的原因在於心識的記憶種子。

有很多八識的記憶種子就是那樣的,那麼顯現的現象就是那樣變化的。

類似於電影膠片或硬碟數據和放出在屏幕上的電影圖像。


熵增是什麼,是更無序。

從無序變成有序需要力量幹預,但反過來不需要。

發個比方,幼兒園小朋友排隊,老師要費很大勁才能讓小朋友們站成一排,這就是熵減。但只要老師一走,小朋友們很快會亂成一鍋粥,這就是熵增。

熵增是自發的。


那使萬物衰老的力量,同時也是塑造我們的力量。

海枯石爛什麼的就不說了,我知道題主最關心的是為何生命不能永恆。

生命不能永恆,是由以下兩個關鍵因素所導致的:

1.生命的設計藍圖,壓根就沒考慮過生命後半段會出現的各種問題。

2.細胞複製過程中的不斷變異,導致設計藍圖隨時間趨於劣化。

先說因素1,這裡的【生命後半段】特指個體完成了繁殖(基因傳遞)任務後的餘生

我們都知道,地球演化出如此豐富多彩的生命,依賴兩個最基本的手段:迭代(繁殖)自然選擇

生物體每次迭代(繁殖),子代都會隨機地產生變異,也就是相當於設計藍圖被修改了一點點。而自然選擇有差異的生存幾率,則保障了那些對生物體有利的變異有較大幾率可以傳遞下去。

但這裡有個問題,即一旦生物體完成了基因傳遞(繁殖)的任務,自然選擇的過程也就同時結束了。接下去這個生物怎麼死,死在哪裡,死得痛不痛慘不慘-_-!,都不會對自然選擇的結果產生任何影響。也就是說,

任何生物體都無法通過自然選擇,發展出對抗育齡後(老年)疾病和風險的策略

所以我們看到,從幼兒一直到壯年(育齡結束前),生物體對於各種疾病和風險都有比較完善的對抗策略,會活得比較好。而一旦進入老年,動不動就是各種相伴終生的老年疾病便席捲而來。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阿茲海默綜合症,等等等等,沒有一個是可以治癒痊癒的。所有這些發生在育齡後的不可逆的疾病和風險,不是因為藍圖設計好了是這樣,恰恰是因為藍圖什麼都沒設計才這樣

然後說因素2。

人類細胞中的設計藍圖(DNA),有大約30億個鹼基對。細胞每分裂一次,會隨機產生10個左右的鹼基對變異。相當於設計藍圖被隨意塗改了一點點。

若是隻塗一次還好,但是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多,日積月累,藍圖的魯棒性畢竟還是有極限。

變異終究會積累到使得整個設計藍圖劣化,甚至失效的地步

相應的,細胞服務於機體的能力,隨著藍圖的劣化,也會逐步降低至失效。很遺憾在生命從幼到老的行程中,這個劣化過程是不可逆的。這就是生物體熵增的真相。

從這一點上來說,其他答主回答的熵增並沒說錯。但是用熱力學概念去描述生物學的現象,確實太抽象了。

題外話:某些人運氣實在不好,變異扣在了某個導致細胞無限增殖的關鍵鹼基對上。就像程序猿有時會遇到的bug,while( i == N )變成while( i = N ),判斷語句變成賦值語句,返回結果永遠為真。於是無限增殖的癌細胞橫空出世了。致癌物質的致癌機理,就是這些物質會大大增加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變異的幾率。

DNA無法進行絕對精確的自我複製,總是會有「偶爾出錯」的變異產生。而正是這不斷的變異,經過自然選擇之手,塑造了我們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同時也是在生命過程中這不斷積累的變異,最終導致機體的衰老和死亡。

那使萬物衰老的力量,同時也是塑造我們的力量。


以佛教的說法,生老病死是一種現象。

這種現象類似於:廣場上立了根柱子,正中午的太陽照下來,柱子是沒有影子的;隨著太陽偏轉,光線移動,柱子的影子就慢慢產生了,這就是生;影子越來越長,這就是長;但也越來越淡,這就是老和病;最後太陽落山,影子消失,這就是死。

然後第二天又開始循環,這就是輪迴。

一切都是「影子」,源於同一道「光」,只有「柱子」的不同而展現不同的樣子。

所以萬物衰老是不可控制的,因為影子無自性,只要光動它就動。

重點是找到那道光是什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