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的新生兒稱為出生低體重兒。全球出生低體重兒佔出生總人口的15.5%。出生低體重包括:

早產但體重符合同胎齡標準;

早產且體重比同胎齡標準低10%以上;

足月但體重比同胎齡標準低10%以上。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研究顯示,新生兒死亡率60-80%與出生低體重直接或間接相關;與出生體重大於2500克的新生兒相比,出生低體重兒發育遲緩、疾病感染等風險更高。

新生兒出生後,體重在正常範圍內,各項指標正常就可以出院了。

儘管早產是低體重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早產尤其晚期早產未必會導致出生低體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低於1500克極超低體重兒佔19.91%;1500-2000克的低體重兒佔24.44%;2000-2500克的低體重兒佔37.41%;2500克及以上的早產兒佔總數18.24%。


1. 體重達2000克以上或矯正胎齡滿34周。

2.已出暖箱,室溫下能維持正常體溫。

3.能自己經口完成每日所需奶量,吸吮與吞嚥協調,體重穩定增長。

4. 生命體徵穩定,各系統無威脅生命的病理情況,不需呼吸支持或僅需鼻導管吸氧治療。

5.經皮測膽紅素安全範圍,無需藍光照射等醫療幹預。

6.最重要的一點:寶寶存在個體差異性,管牀醫生的評估和建議是出院金標準。


我剛纔看了一下回答,基本上上面的答案都說的比較清楚,體重2kg以上,喫奶良好,不會吐奶,體溫穩定,沒有其他感染。上面的幾個答主說的都很全面了,這個還有個問題就是,你一定要詢問寶寶的主治醫師,主任啊都可以,能不能出院?不要光看百度,知乎等答案盲目決定,如果達不到標準而提前出院很有可能有生命危險的。就像不能推特治國一樣也不能百度看病啊~要相信醫生!!


胎齡在28周-37周之間,體重低於2500g身長不足47cm的嬰兒就稱之為早產兒。

早產兒在出生之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沒有發育好,是需要住院治療的。住院治療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的呼吸功能完好,血氧飽和度和心率都在正常範圍之內,不需要輔助呼吸了。孩子的喫奶情況也非常的良好奶量,可以達到孩子的生理需要量,不再需要靜脈的營養了,寶寶的體重也增長到了2kg以上。孩子的黃疸正常沒有其他的感染,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寶寶出院了。


早產兒的出院標準一般為出暖箱3天後體溫保持正常,反應喫奶好,自主喫奶吸吮有力,大小便正常,體重增長在4斤以上並且全身皮膚黃染經皮膽紅素測定在正常範圍以內,無咳嗽、口周發青等缺氧表現。還有心肺腹功能正常,臍部無感染以及新生兒行為評定測評分數在35分左右時可以出院,早產兒為高危兒在出院後在6月齡內每個月到兒童保健科進行定期隨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