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剛畢業,上次和一個同事陪客戶吃飯,本人沒怎麼喝,同事和客戶喝的挺嗨,因為坐得比較遠,也不知道他們聊些啥喝得那麼起勁兒。這次和另外一個同事陪相同的客戶吃飯,都喝得挺多,客戶和現在的同事說,之前那個同事不行,我做事認真負責,為人比較踏實。雖然說得我老臉一紅,但也知道這些都是客套話。


陪酒有風險,豁出去需謹慎前兩年親耳聽一中年男子吹噓:你們別看某M男星現在這麼紅,當年可是給我陪著笑臉敬過酒的。

該男子還只是略有權位,別的人就更不必說了。當然了,真正能做到行內一流的,也不會是這副德行。

想說的是,如果你一輩子就是個無名小卒也就罷了,沒有人會在多年以後提起當年有個記不得臉叫不出名字的人是如何拼了小命堆著笑臉灌自個兒,就為博老闆和客戶一場高興。怕就怕,哪天你功成名就,身後一幫才不配位的油膩中年人爭先恐後晃著贅肉唾沫橫飛地說著當年酒桌上如何如何,無非就是為了向人證明一件事:再牛的人,他也得給我提鞋。可能我說的有點偏題,只能算酒桌文化的一部分。只是想給初混社會的年輕人一個忠告,當你不能也不敢挑戰既定規則時,你可以假裝暫時不要自尊,豁出去一把,但是你自己要記得,你是一個好孩子,並且做好我前面說的心理準備。

如果真的不幸碰上後者,也不要覺得難過或者恥辱,因為至少像我,就會知道,噁心的永遠是那些讓人提鞋的人。

目測不會火,不匿了。

春節時,馮小剛一眾人在家裡喝得面紅耳赤,就說明好多事還是得酒桌談,無酒不成席,喝酒和不喝酒就是兩個狀態,沒辦法,至於文化根本就提不上,酒桌文化和酒文化是兩個概念。


飲一杯,沉醉。飲一瓶,成墜。飲一世,成罪。且停杯,不愧!!


看到還有這麼多知乎上的年輕人堅信酒桌存在的必要性,看來酒桌文化的滅亡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以下觀點僅是個人愚見,可能略有偏頗,不喜請關閉。

我個人認為現代酒桌文化其實是廉價識人術、權威展示、面子的綜合產物。

通過酒桌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以成為合作夥伴。生意場上,誠信最重要,卻也最難猜。酒桌上推杯換盞後,有的人認為就可以看到對方的真實人品。豪爽的痛飲、是怯懦的敬酒、是妙語橫飛的勸酒等,皆可以多多少少成為判斷的佐證。所以動不動,酒桌上就能聽到,耿直的話這杯你就幹了。這種識人術,無法當真,卻又是獲取信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再不濟,同等條件下,選個能和自己酒桌喝開心的生意夥伴也不錯。

但凡今天有點成就的人,怕是多少都在初期陪人笑臉喝酒過。少不了前腳痛飲「我幹了,您隨意」,後腳就抱著馬桶,然後擦乾淨嘔吐時眼角的淚,深吸一口氣,推門出去喊「再來,今天陪您喝高興了」。當有所成就,總有些人喜歡自己曾經無奈做的事,今天也讓新人感受下。所以酒桌上,喜歡擺資格說教「你這樣不喝酒,哪能談生意啊」。

總說國人好面子,客人來吃飯,桌上畢竟要擺上最好的菜,最好的酒,要讓客人盡興。你不喝多,那說明我這主人做的不好,讓我面子往哪放。聽南陽朋友說當地過去的風俗,客人不喝酒,會請家裡老人出來,給客人下跪敬酒,不喝都不行。

不能說酒桌文化不好,畢竟存在即合理,但這種拼酒的文化,在今天,越來越遭人詬病,希望以後大家可以喝到微醺就好。


謝邀,現在的中國社會塔就是一個人情社會,酒桌上的文化實質上就是一種交際手段,有求於人,就得投其所好,一般人不上酒桌子,上了酒桌就不是一般人,還有一個事實就是,酒桌上好辦事兒。


所謂的酒桌文化,我懷疑也是酒廠創造出來的,好比就是現在好多的節日,就是讓你買買買,創造消費。

極度噁心,這種糟粕,不知道為啥留到現在還越來越偏離最初的樣子

很討厭,不接受反駁


沒辦法,人都是感情動物。喝酒,不是為了喝酒本身,是為了增進感情,增進溝通和交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