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從開始100多秒,到最近幾期600多秒的學習,我已經磨的沒脾氣了,交截圖查後臺,現在還要自己填表。爺就不明白了,我一個大國工匠超級工程系列紀錄片都認認真真看完的人,其實是很喜歡這些東西的,我很愛我的國家,作為底層羣眾能夠直觀感受到我們制度的優越性,精準扶貧、全民醫保都體現著對我們的關懷,我很喜歡大學習的內容,反感的是強制的形式。一旦強制感覺就變了味,特別是和量化分掛鉤。就像平時自己跑步會鼓勵自己多跑一點,用校園跑就只跑到規定數值就不再跑了,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體驗,一種是自驅的,一種是為了完成任務。我身邊的同學,大多是旁邊放著視頻自己做別的事,然後隨便點一個答案繼續放,用蘋果的甚至是直接拖進度條。看著這個公眾號裏明確提出的不允許搞形式主義的話,有時候我就想,如果政策的執行者能落實好制定者的要求的話,我們的發展一定會更好。


最早的形式主義:軍訓——訓練內容嚴重過時,侷限於軍姿隊列等內容(至少中學時代是這樣;大學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但仍然或多或少受到經費等實力的限制),最終也就是走個隊列接受檢閱,且還可能有宿舍內務評比,更滋生各種奇葩要求(書桌上不能有書,垃圾桶內不能有垃圾);教官各種有理就是大爺,能夠任性地施加各種懲罰(如罰蹲,還有一人得病全家喫藥,甚至跟美國警察一樣對學生的「不服從命令」行為敏感到爆炸);而且8小時之外沒有教官訓練的時候也要迎合導員的面子(如強制要求在其他連隊面前合唱,甚至喊出各種口號「拉歌」,久而久之無法不讓人感到神經病;對軍訓心得各種挑三揀四,稱其為「屁話」,甚至動輒施加寫數千字檢查等懲罰;更極端的還有夜間拉練環節突然要求學生們喊樓);上大學之前還免不了老師家長各種皇上不急太監急,輕易把各種做的不好全盤否定為「不認真」「態度惡劣」,推廣為「這都不認真對待以後也好不了」。

對抗方法:儘管改變不了教官和導員的意志,自己卻可以看透一切並願賭服輸——完全不重視,隊列最終訓練前幾天把自己刷下來,也省的再浪費精力了(中學時就是這樣做的,平時被教官各種挑刺,最終集訓時被淘汰下來——就像諸葛亮巧對水鏡先生);當然也可以做的更狠,如用故意讓自己受傷或暈倒等方式主動進特殊連隊(傷病連什麼的,至少訓練強度會大幅下降),甚至乾脆裝病以求短期或長期請假(當然如果請假過多,可能會被要求跟下一級同學重新訓練,注意限度)——反正這點成績也不算什麼,後面專業課學好了照樣有硬實力評獎評優保研;跟班級同學也只是慢點熟識而已,後面也有的是相處的機會,反正也總有人跟自己處的來(就像中學時代只要不被開除學籍,各種處分也都完全跟高考錄取無關)

——

最讓人慾罷不能的形式主義:思想彙報及同類產品——檢驗思想「進步」,最終還是敵不過上級的主觀意見(或者班級同學的投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總被卡住,有時都覺得快趕上猜女友的心思了。

對抗方法:多經歷一些事情,讓自己對入黨這件事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自己判斷是否值得(反正我是覺得不值當,自己的思想和動機並沒有也不需要有那麼先進);而且,任何時候止損對自己都是賺的,不用考慮之前自己做出的錯誤決定(也不值得後悔)。

——

最毀三觀的形式主義:集體自習、早操打卡等強制要求——上了大學還要如高中一般,還要忍受導員內心極度缺失的安全感(怕大家不能養成好習慣,進而將來出現掛科等問題)帶來的各種強制要求與強盜邏輯(沒有自制力必須要管);而且身為班長也不敢帶領大家對抗。

對抗方法:只能說從小事開始給自己壯膽了(起步確實很難),先克服內心這種對不確定性的恐懼,然後跟班委等負責人說自己不參加了(相信同學還是很通情達理的,也相信你自己能學好),這樣一次兩次也就習慣了。

退一步說,即使真的會受罰,也先估計一下對自己的影響(也不會那麼嚴重的,也許就是導員嚇唬),這樣也更有把握。


青馬工程,一個為了形式而存在的存在。

團委,一個為了需要存在而存在的存在。

假如這兩個存在都不存在了,對大學沒有任何影響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真的讓我沒法吐槽。

疫情期間本人就完完全全單單純純本著獻愛心的心理(而且我本身就是湖北人),零零散散捐了三百多,網上買的那種普通口罩也發給小區的鄰居了幾盒,差不多一百隻吧,就那種很普通的醫用口罩,當時買的挺多的有三百多隻,家裡就我和我爸媽,平時不怎麼出去也用不了那麼多。然後這兩天學院在評選什麼疫情期間的先進典型??

然後捐款捐物那一類別把我報上去了,之後就讓我寫材料,我寫了四遍!!就兩百字,要求也不提前說清楚,第一遍我寫的特別優美,感人肺腑,表達了我對抗擊疫情前線所有人的敬佩和不幸受難者的同情關愛!!

然後發給班長→班長給輔導員→輔導員:這不行,要改

然後我就很正規的寫了兩百字

然後發給班長→班長給輔導員→輔導員:這完全沒有按照格式!

服了那寧一早說啊,格式給我啊?!其實第二遍我就跟我們班長說別報我了,我捐錢也不是為了評這亂七八糟的,然後最後說都把我選上了,我心想算了,既然都選上了,那我再改一次說是要以第三人稱(我當時尋思著,第三人稱的話不應該是別人來寫麼?我自己以別人的角度誇自己?)然後我就簡單寫了幾句,畢竟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值得如此誇讚的事情,而且我臉皮薄,自己誇自己會不好意思(*/?\*)

第三次發給班長→班長給輔導員→輔導員:在住址前面加上「該同學」

?!!!!就三個字??還打回來?行吧第四次終於交成功了

剛開始還問我有沒有捐款憑證什麼的?難道我捐個款還找別人開個發票?那時候也就是跟老媽去超市屯糧在募捐箱裏放了點毛爺爺罷了,對於我來說捐款捐物什麼的都不是那種有目的性功利的事情啊,瞬間覺得未免太想要那個面子了。其實我知道每個大學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注重形式主義的事情,我也在努力接受,但是我覺得把一個人的愛心和這些東西劃等號讓我覺得很失望,我不需要任何人來表彰我什麼的,我又不是做給誰誰誰看,我就覺著那樣做是對的,而且我高興,就行了。


你應該修改問題,除了專業課以外的哪個不是形式主義。

整個教育系統都爛透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