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路上各種概念CG圖,攝影圖,精修過的圖,我都覺得很看,別人各種構圖,光影,色彩對比,造型,什麼的處理好了,臨摹多了之後,就變成了拿來主義,變得不會思考了,感覺很焦慮,像是到達了瓶頸。


真正的大師都是原創的。嚼別人喫過的東西很好喫麼?


1.靈感源於生活,畫家必須深入生活,隨時留心觀察景色、周圍環境、各階層人物、各民族風情、各種建築、社會現象、特別是人情世故、風俗習慣、淵源等。將這些觀察、感受、分析、研究的信息儲存在腦海中,形成許多藝術顯現,成為日後創作的積澱。伴隨著創作思路,逐漸從已有的積累中迅速地搜索出有關信息,並將其範圍逐漸縮小,向創作思維靠攏、逼近、誘出若干思想火花,當突然爆發出一個偶然的奇想時,點燃了整個思路而突然貫通,形成靈感。這就是靈感產生的過程,生活中看到的景物,有的當時沒有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是一時沒悟出合適的表現形式。在冥思苦想進行創作的構思時,這些潛藏在腦海深處的東西,在翻閱速寫偶然啟示下,會突然爆發出來。如果創作時沒有真實甘受,就應該放下畫筆去感受生活,等充實後再回到畫架前。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也是靈感的源泉,一切靈感都是生活經驗的產物。所以說生活的積累是產生靈感的基礎源泉。

?2?靈感源於文化底蘊,藝術各門類是相通的、交叉的、互動的,文學、詩歌、繪畫、、雕塑、舞蹈、建築都有相互融通和滲透的界面。文學的美和境界有助於提高繪畫的品味。詩歌與繪畫更是關係密切。唐代大詩人、畫家王維的作品既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樂中的標題音樂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既是音畫,以音樂語言表現田園風光。雕塑的表現手法也與繪畫有許多相通之處。舞蹈也是一種造型藝術,生動絢麗的舞姿是繪畫的豐富素材。葉淺予的畫表現舞姿最為傳神。建築藝術中的對稱、高聳、曲線、直線的協調、凝重、流暢等要素對繪畫都有借鑒價值。作為一個畫家,要對文學、詩歌、音樂、舞蹈、建築等學科都要涉獵,加深研究以拓寬自身的文化底蘊。

3?靈感源於勤奮,靈感只是創造性活動中認識的飛躍和升華,他只是提供瞭解決問題,取得成功的契機,起到催化的作用,並不能代替整個創作過程,還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畫家的成長必須經過艱苦的學藝過程。齊白石畫魚蝦經常每日觀察魚蝦的動態。劉海粟曾遍遊國內名山大川,在自然環境下作畫,年逾九十仍上黃山。通過長期觀察、臨摹、體驗、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掌握畫法的奧祕,達到渾然天成,出手不凡。無論走到哪裡我都喜歡手拿一個速寫本,記錄自己喜歡的人與物,在創作時也多了很多素材和靈感。俄國大畫家列賓寫到:「靈感是對艱苦勞動的獎賞」。柴可夫斯基也說過:「靈感是這樣的一個客人,他不愛拜訪懶惰者」。所以沒有勤奮就難以產生創作靈感。

?4?靈感源於獨立思考,畫家的作品所表現的是自己獨特的思路、見識、表達和感受,是具有個性的產物。因此,不能止於摹仿名家、名作。要從大家的作品中吸取營養,經過消化吸收,依自身的人生觀和藝術感觸來進行創作,獨立思考才能觸發靈感。深藏的苦難歲月刻記躍然畫上,是源於畫家對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想像的迸發,突出其個性;是源於心靈的再創作;是思想、理念、觀察和情感結合後的升華;是超越自然物表層向提煉出來的更高層次的情感傾訴。

5?靈感源於個性,「個性,從廣義講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的、獨特的、整體的特性。」它包括一個人的性格、氣質和能力等。畫家的個性不同,他們對生活的興趣、關注點也不同,對生活的感受、心理體驗也不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也不一樣,靈感的形成和產生也有很大差異。繪畫創作靈感的激發和降臨,因人而異,因個性不同而有別。一些畫家在創作實踐中,形成了一些獨具個性的、易於激發靈感降臨的習慣和癖好。當然,不是所有的畫家都有此類習慣癖好,在一定條件下,同樣可以獲得靈感。個性對畫家的創作靈感、作品風格雖有很大影響,但個性不能決定畫家的社會價值和成就。無論何種類型個性的畫家,經過主觀的艱苦努力,都有可能達到藝術高峯。

我喜歡在風景中散步,散步是我在創作靈感與生活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樑,會使我在平靜的心態中感悟周圍生活,可以使靈感在有意與無意之間獲得,我認為靈感不是刻意求得的,也不是常在無意識狀態下偶得,它是在有意中追求,在鬆弛的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當對生活的感受多起來後靈感也就隨之產生。在北方很多美麗的風景是我無從想像的,閱歷的淺薄限制了創作靈感的來源,更無法展開想像的翅膀,所以說靈感是源於對生活深刻的感悟和閱歷的積累。

有時靈感也會來自於偶然,在某種特定環境下,面對某種物體,經過巧妙的結合達到理想的效果。我開始迷戀丙烯畫也是很偶然的巧妙結合,做油畫底用的丙烯與水相溶,竟然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經過反覆推敲實踐形成了一種風格一種特定的符號加上一種能夠體現自己個性的表現方式。

?6?靈感源於知識的積累,靈感不是憑空製造的要多讀書、多進行知識的積累。當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靈感的火花就會迸發出來。靈感來自於多方面,要善於挖掘善於捕捉!


你寫生怎麼樣,當你擁有超強的速寫功底,應該更容易去創作,隨身帶個筆記本,捕捉每天稍縱即逝的靈感,平常多注意寫生


那就別臨摹,只臨摹哪來的創造力


照抄的臨摹是拿來主義

你可以嘗試把別人的東西融會貫通加入自己的東西就是「自身的創作」了

「縫合」也是一種厲害的技巧


建議題主可以適當的報一下大佬的班,可能會對突破現在的瓶頸有很大的幫助


走出去感受最重要,創作一定也是需要真聽真看。


關於靈感,審美體驗是互通的,美術文學音樂舞蹈烹飪,人類的感官可以互相轉化,統稱為「閱歷」,如果覺得同類感官學習遇到瓶頸,可以跨越感官系統去摸索。比如圖形美術依賴視覺系統,也可以從音樂美食和文字中尋找。

單說繪畫的目的是多樣的,藝術畫家畫的是藝術創作,你提及的多半屬於商業或娛樂美術設計(還有一些僅是功能型設計)。

商業美術裏當然涉及藝術審美,但其最終目的是服務於商業,迎合特定受眾的大眾審美。有經驗的畫師是能夠將自己的主觀審美和大眾審美相區分開來的,自己可以藝術表達, 同時商業插畫也能畫到大家喜歡,但這二者並不完全是一個東西。

你若自己創作,當然可以結合自己的審美和想法,但等你畫工作圖時,你得聽甲方爸爸的,因為那只是工作,是一種商業生產。

只是有些新人小白,不愛讀書,藝術史不看,純藝欣賞不來,錯把商業美術當成某種藝術標尺,從別人提煉過的方法中逆向學習,從而導致畫面的同質化。

ACCD這樣的世界頂級院校的設計作業是嚴禁學生找成品參考圖的(只准看實物照片,不準看現成的設計),但國內受眾對娛樂美術的包容度尚未達到某個邊際值,所以就會存在很多你不喜歡,我不喜歡,其他人也不喜歡,但依然能生存能變現的美術風格。

但我知道很多大佬並非只會某種風格,不過是為了應付商業大眾審美而向下兼容罷了。


你說的這些,統一起來,都叫做技巧。所有技巧在高度熟練後,都屬於體力活。體力活當然不可能有什麼獨創性,誰搬磚還搬出個花來了不是?

真正不一樣的是你想表達,描述的內容,是你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觀察事物的獨特方式和視角。創作到最後都是比的這個。

當然,高手的體力活,對新手來說那是技術活。很多人都遠沒有達到理解這些技巧的地步,磚都拿不穩,更別說熟練搬磚了。

但這並不妨礙你在技巧缺失的情況下去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所有大師年輕時的技巧都不如後來,也可以奉獻很多精彩的創作。更何況技巧可以慢慢練,兩者並不矛盾。但是如果一味陷入到技巧的學習中,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技巧是學到體力活的程度了,可自己的感受也因長時間的封存而枯萎了。這個時候,你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工,美術工人。


現在繪畫不是創作類型的很難養活自己 插畫拼質量你拼不過十年老牌畫師 靠賣自己的獨特畫更難 別指望人人都能像wlop一樣樹立自己品牌 剩下的就是拼創意和創作的畫畫崗位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