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我的意思是如上編輯後的音樂是否比編輯前的音樂音質會變差?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數字載體下的音頻文件在對其進行增益處理時,一定會對音質產生影響或破壞,無非是人耳聽不聽的出來而已。

現在的數字載體的音頻文件,其本質是一堆01結合的代碼。當音量被提升後,本質是在改變這些二進位代碼的數位結構。對於增益本身而言,我們可以認為是在原有基礎上做乘法。比如原先表達的音量在實際的二進位代碼表達時是1010,既十進位代碼的10。音量提升一倍後,原有數值乘以2,於是變成了10100,既十進位的20。這對於基於震蕩採樣(PCM)編碼的情況而言,其表達的所對應的採樣點震蕩信號的增益是正確的,確實提升了兩倍。但是如果我們提升的量是1.354呢? 十進位結果是13.54,但是對於二進位編碼時,因為我們設定了固定的數位,於是小數點以後的數位無法進行表達,我們只能進行四捨五入,既以十進位結果14,二進位結果1110來表達。這時候便產生了因數字舍位而造成的失真問題。

目前比較好的專業音頻工作站,音頻處理器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其實它與民用的設備所遭遇的情況是一樣,但是它的做法不一樣,於是在這方面就形成了區別,從而讓聲音得到了更好的還原與更少的失真。這便是提升數位的做法。

現在我們常見的民用的高保真,或者所謂的無損音頻,其格式主要為16bit,44.1kHz的PCM音頻信號。也就是說,每一個脈衝採樣點我們都用16個2進位單位對其進行記錄,理論上我們可以實現這種解析度到達2的16次方,既65536。在專業音頻設備中讀取這些訊息時,往往會將其自動轉碼成為更高量化精度的格式,如24bit,32bit,甚至有些高端設備將精度做到40bit,那麼對音量進行精細的操作時,原本應當被捨去的數位可以得到更好更完整的保存,就好比上例中,我們把原本的數位拓展到了小數點後5位、後6位,甚至更多,那麼諸如提升1.354這類精度的改變,甚至更精細的調整則都可以被更完全的進行記錄和再現。但是無論如何,數字音頻其本質是非線性的樣本採集呈現,它只會無線趨近於要表達的原始態,不能真正成為原始態,因此即便再高的精度,理論上依然都會存在調整後失真的問題。
主要看源文件和導出格式(但是調大音量都會爆音):

wav轉wav=基本無損

wav轉MP3=有損MP3轉MP3=有損MP3轉wav=有損

謝邀

看題主對損失的概念是什麼了

如果使用合適的平台,音頻不壓縮,不轉換碼率,不過ADDA,那麼損失的量可以忽略不計

謝邀。

這個要看的方面太多了……第一,截取片段。

首先你要看你用什麼宿主軟體,不同的軟體不同的演算法,會對音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專業級的軟體如pro tools、logic、cubase等可以基本忽略這個問題。

然後是你的音效卡,如果你沒有外置音效卡,那一定會有損耗,而且損耗非常明顯,如果你的音效卡是萬元以上專業級音頻處理音效卡就可以適當避免。但無論是什麼音效卡,音頻進行第二次處理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耗。還有你導出音頻的格式、參數等。以上三點影響片段截取。

第二,調音量。

不明白題主指的是哪種調法,當然了,凡是對原音頻進行修改都會有損耗的,只是多少的問題,如果是利用壓縮器之類的進行處理是會有損耗,但不會很多,一般不影響整體品質,只要不爆頻就好了,當然了,你要是搞失真了那就一定是很大損耗了,修改EQ之類的方式增大音量的是會造成比較大的損耗,不過關鍵是你能不能聽得出來,有些音質問題,有些人能聽出來,有些人聽不出來。還有就是,一個音頻放進宿主之後,推子都是在0的位置,用推子減小音量沒關係,增大音量就一定會爆頻。如果是一個音頻用電腦之類的東西播放,然後擰喇叭的音量調節,是不會對音頻造成任何影響的,此時只牽扯到音響的動態範圍了。
必備點:1,後格式(編碼率採樣率等)不能低於原格式。2,音量調節有壓縮器控制失真問題。然後,新生成音頻不比原音頻質量差。

不請自來。

首先要看你提升音量的範圍。如果不用壓限。狂提gain 提到過載 不失真才怪。其實不管用什麼工具。都會對音頻造成一定損失。但是只要在合理範圍內。影響不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