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小白,一直在練習三辯,但是好像沒有什麼個人風格。感覺自己雖然可以抓點,但不是那種特別「兇狠」的風格。自認為是比較平和的類型,很多人覺得我冷靜,思路清晰,可我其實是喜歡有溫度的辯論感覺,那打三辯的話一定要是非常快速的進攻,進行邏輯拆解什麼的嘛?或者更適合別的辯位。不知道該怎麼辦,求解。


這都能吵起來,那我認真說幾句吧:

首先,這六個視頻是有不同的打法方向的,肖涵是打錘推進,張子龍和葉超都是邏輯拆遷+證據質疑,謝宇的質詢是邏輯拆解+受身化解,張哲耀是確認,賈子年是兩難,劉曉軍是確認鋪墊,夏惟桐是框定打擊。路子不一樣,建議看全。

所謂教科書級是指方便教學、方法最清晰的,你非要挑刺誰的質詢都能挑出刺來。

其次,我不知道辯論版的問題為什麼會冒出來這麼多人評論「辯論賽沒意思的」,勞煩您出門右轉去別的版,不然我只會拉黑刪評。

最後,針對打斷,首先這是規則允許的,你們覺得不允許恐怕是只接觸過05年以前沒有質詢只有盤問的老賽制,07年開始華語辯論就引入質詢了,現在打斷才是主流。而針對打斷的時機,可以看出當時正方一直在油膩惡逃,這種情況下不打斷,難道浪費自己的時間讓對方跑題嗎?

理論看別的回答,我直接發三個教科書級別的三辯視頻吧:

1、肖涵,傳說中的史上最強女辯手(不用太較真,畢竟這幾年冒出來了許多優秀的女辯手,但當年確實有不少人這麼說)

肖涵質詢

2、兩個三辯(葉超張子龍)都是全國最頂尖的

延長退休年齡利大於弊/弊大於利?

v.youku.com圖標

3、看謝宇的質詢

2018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補充三個吧,不見得是三辯了:

4、張哲耀反惡逃

張哲耀反惡逃

5、夏惟桐劉曉軍全明星首質:

夏惟桐劉曉軍質詢

6、還是剛才那場,賈子年的陷阱式提問:

賈子年兩難提問

你看,沒有一個人,是兇狠的。


新人要明白,其實辯論賽各辯位都沒什麼固定套路。你是什麼樣,打成什麼樣即可。你生活里是溫溫柔柔的小姑娘,上場不用變潑婦。你生活里是呼風喚雨的女強人,上場也大可不必裝作小白兔。

所謂個人風格,不用刻意追求。你篤信你自己,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說服,那你的個人風格就慢慢出來了。之所以很多時候你覺得沒味道,不是因為你沒有兇狠起來,是因為你本人沒有味道,你自己的經歷、想法過於庸眾、沒有過人之處。(這段話很傷人,我知道,但就是這麼回事。)

至於辯位承擔質詢任務,什麼時候又規定了一定要非常快速的進攻了呢?對方十個錯誤,難道非要一一打死才行么?都是萌新誤解,挑重點就完了。而且辯論賽里哪裡來的那麼多邏輯錯誤?幾個大類的常見回應掌握清楚,知道格式上大概怎麼回擊,剩下的雞毛蒜皮的小事為毛線都要抓緊時間拆一遍呢?

你自己說自己喜歡有溫度的辯論。可以啊,那對方說了錯話,會不會覺得冷冰冰?會不會覺得有拯救他們的衝動?那就拯救他們啊。你跟他們解釋,他們還嘴硬,會不會更加憐憫他們?不放棄感化,不放棄教育,就是溫度。用很快速的過一個個論點么?老師教育小朋友,難道非要在一分鐘指出小朋友十處錯誤么?

溫柔,也是力量啊。


一針見血可以,聲嘶力竭不行

快速清晰可以,蠻橫兇狠不行

條理清楚可以,威逼利誘不行


每位辯手在不同賽制下都有自己的任務。

三辯往往是負責質詢環節,那麼首先就是完成質詢。

質詢不一定是強迫對方承認什麼,或者直接否定對方什麼,主要的目的是讓對方說出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讓評委和觀眾參考。

信息表達越多,他們越容易被發現破綻,因為辯題沒有絕對正確的。

在完成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再研究是力所能及的幫大家直接排除錯誤信息(否認觀點)或者分析有價值的信息導向(拆解觀點)就可以了。

學會傾聽就好。


也可以賣萌。

這種事,看天份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