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騎虎難下,人被資本改造淪為奴隸。

資本的本性就是增殖,所以如果你手中有個上千萬的資產那麼就會去尋求增殖,而增值從何而來?簡單,從剝削而來,也就是從剩餘價值中來。資本作為生產要素參與生產,但是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只有勞動產生價值,而資本本生不創造價值但是會從中攫取巨大的價值,也就是剝削勞動者的剩餘價值。而你生而為人你又不勞動,你只想靠著剝削吃利息收租這種方式來存活,那你就已經被異化了,你只能去不斷的順應資本的本性也去增值,去剝削淪為資本家,當然成為資本的奴隸,你的生活當然得到了改善,然後你真的以為你就是資本的主人了嗎?其實你已經被資本奴役了,被異化了。這就是資本家不是人,而是人格化的資本。看看那些從無產階級到資產階級的創業者的歷程就知道,他們的人性和立場的變化有多大,隨著財富的增長他們被異化的程度也在加深,而從心理學上說,出於自我保護機制,避免內在的衝突,他們會把自己的剝削行為美化合理化合法化然後詆毀資本論那一套說辭,他們壓根忘了自己當年身為無產階級的經歷。當然這不是說是這些現在資本家的錯,而是資本的本性如此,如果你不順應它就會被拋棄,也就是說淪為無產階級,現實下就是窮逼一個唄。這個時候看你願不願意背叛資產階級脫離資本的控制和毒癮去降服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資本主義社會又不是不常見。資本作為生產要素參與生產無可厚非,而且增值是他的本性,而背後的大boss也就是私有制才是邪惡本體,在私有制的大根下,資本更加興風作浪,為了增值無所不用其極,為了利益真的會出賣絞死自己的繩子。再說一下,gczy是要消滅私有制,資本是生產中的一個要素。為什麼會貧富分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按照生產要素分配的財富分配製度,這個是後話。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方法還是很牛逼的,在我看來就是很簡單的一個常識就是人只有吃飯才能活命這是人的局限性也是客觀事實不是主觀上你想一想開開腦洞就能否定的。小時候看那個電影李連杰演的張三丰和錢小豪演的他師哥,兩個人的道路就很好說明了這一點,從一個懵懂的和尚黑化為一個鬼見愁,然後李不忘初心造反,從他們兩個在大街上表演胸口碎大石被官方刁難的時候,二人就已經分道揚鑣了,以前看單純的從人性的好壞上來看,從道德良知的層面看,現在再回想完全可以用馬的那套來分析,就像是白毛女演的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實現人的解放真是人類任重而道遠的一件事。


這句話的重點在第二句「(資本家)是人格化的資本」,但第一句「資本家不是人」的含義對理解這句話的內容同樣重要。

資本是什麼?資本的目的是無限的繁殖與擴張,資本不會累,資本的目的就是擴張擴張再擴張,向上要無限高,向下要無限深,左右要無限遠,除此之外便別無他求。

但資本的擴張的目的不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那是人的目的,進一步的說,目前的人們想要利用資本來快速發展生產力,以此來達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的目的。但前提是人控制資本,而不是資本控制了人或者說是資本的失控。

人是什麼?人是需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個體,但一般而言都是在一個人所能承接的範圍之內行動,無論是多努力的人,只要沒有被活活累死或是身體因此出現大礙,都脫離不了這個範圍,不然就與一開始的目的相悖。連資本家本人也不例外。

不同之處在於,資本家作為一個人的理想和目的是擴大資本。但這種目的和資本自身的擴張性完全不同,資本說白了就是人類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各種社會經濟資源的總稱,它怎麼會有真正的思想和目的?這是一種自發的,如同花草會生長,溪水會流動一般的原始驅動力,和資本家要擴大資本的動機完全不同,因為資本家擴大資本的動機,還是出於「人」的需求,本質上和「我喜歡跳舞」「我要禁止996」「我喜歡森林系的姑娘」「我要吃螺螄粉」沒什麼區別,僅僅只是資本家作為人的理想和目的剛好和資本的目的符合了而已。

人類中的大部分通過學習及勞動等達到目的。這時一小撮人通過擴張資本達到目的,前面提到人可以借控制資本達到目的但不能讓資本控制人,可資本控制了人的情況是會出現的,勞動人民被資本異化變成為了生產為了工作毫無感情的勞動機器。

但這個時候被異化不僅僅是勞動人民,包括資本家,他的確達到了他的目的,但與此同時他成了資本目的的實體代行者,因此便不再是人,而是出於對自己目的的考慮卻實際上為資本完成目的人格化的資本,當然,資本家本人或許並不會意識到這一點,更多的還是出於主觀上的目的來考慮,不過此時無論他怎麼想,在目的上已與人不同,儘管資本仍在資本家手中,但資本早已不在資本家可以「控制」的範圍內,資本失控,資本家異化,他便在這個意義上無法稱之為人,而是人格化資本。

註:以上回答僅為個人的通俗解釋,並不具備嚴謹性,用詞方面也是以表意為主,在學術層面上並不準確,答主也不是專業的,各位能領會意思就好


我講個現實的例子吧:

我認識一個紡織廠老闆,廠子規模不算很大、也沒啥核心競爭力,老闆總是擔心被市場淘汰,然後16年的時候決定利用越南更便宜的人力轉移自己的紡織廠,兩年下來基本都轉移過去了。

由於越南那邊搞仇華教育、經商環境不如國內、又是人生地不熟的,所以他賺的雖然比在國內的時候賺的多了,但是個人需要經常中越兩國來回飛,反而比過去忙累多了。

在此期間,他前妻病死的時候他在越南、他兒子因為他在前妻生病期間還是老往越南飛跟他關係很差整天打架、他在前妻死後新娶的老婆因為他老是不著家給他帶了頂綠帽子、他原先的那些愛好也都拋下了......他還不能撤出來,因為轉移廠子的時候借了不少款。

雖然他的資本增殖了,但他個人生活更幸福了嗎?他不過是個資本增殖的工具人罷了。

PS:原文應該是「作為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值自身,獲取剩餘價值,用自己的不變部分即生產資料儘可能多的吮吸剩餘勞動。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資本家不是人」這個建議刪掉。


大富翁相信不少人都玩過,無論是桌游還是電子版,都非常經典、有趣。

買地置業,收集鈔票,通過不斷的兼并,最終使得所有對手破產,自己獨贏。

這種玩法被稱為壟斷(monopoly),也是大富翁的外文名。

但實際上,大富翁的原型遊戲是有「繁榮」模式,也就是共同富裕模式。

我們玩的大富翁遊戲,普遍認為是Charles Darrow發明的,查爾斯·達洛(1889.8.10—1967.8.29)被認為是大富翁這款遊戲的最終發明人,達洛一度失業的推銷員也是第一位憑藉設計遊戲而晉身為百萬富翁的人,其經歷是屌絲逆襲的經典版本。遊戲的英文原名monopoly,意為壟斷。原始設計意圖是為了闡明一則關於地產稅的經濟學理論。

其實,達洛發明的大富翁遊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山寨創意,山寨這種事情,在美國的發展史上,也是很流行的。在達洛之前的形成大富翁遊戲創意並且形成原始模型的真正創始人發明人是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叫做叫做伊麗莎白·瑪姬(Elizabeth Magie),是一個報社女記者。1866年時,伊麗莎白·瑪姬出生在了伊利諾伊州一位報業出版商的人家裡,畢竟是搞傳媒家庭出身的,她很早就接觸到了亨利·喬治的思想,並深以為然。

瑪姬其實是一位個性很強烈的女性,可以說還帶著那麼點叛逆,很早的時候,她就發表過支持女權的言論,表達了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屬品,也同樣可以有自己的抱負,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那個時代,女性擁有瑪姬如此高的文化水平是比較罕見的,同時,她還是一位仁愛的經濟學家,對經濟學有著深刻的理解。不僅擁有管子的經濟才能,還擁有老子的大同世界的理想。是集智慧才能和仁愛於一身的美女子。伊麗莎白·瑪姬其實是著名政治經濟學家亨利·喬治(Henry George)的粉絲,大富翁遊戲是為了驗證亨利·喬治的經濟理念和治國思想的一個實驗,關於人性在經濟模式下的經濟行為博弈的結果的一種體驗遊戲。亨利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優秀的經濟學家,這非常難得。所以亨利的思想才是大富翁遊戲思想的真正最終源頭。伊麗莎白·瑪姬關於大富翁遊戲最初的設計,有兩個版本,一個叫做壟斷,也就是後來給達洛山寨的版本,也就是現在風靡全世界的大富翁遊戲的版本,為全世界的人熟知。現在的商業都是採用這種模式,也是大家要逐漸厭惡和拋棄的商業模式,房地產商都是走壟斷的模式,而不願意走分享的模式。另外一個版本,叫做繁榮,這個版本可以說是大家共同富裕的模式。簡單的先對比這個兩個辦法的思路和遊戲規則。壟斷版本,金錢最後都是歸一個人所得,其他人都是輸家,贏家只有一個。

繁榮版本,有點難以理解,因為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懂得什麼叫做分享,其實就是共同富裕。在繁榮規則下,土地並不只是屬於玩家個體,而是由所有玩家共享。因此,只要有一名玩家通過發展土地賺到了錢,那麼所有其他玩家都可以分享到獎勵。當場上資金最少的玩家也已經賺到初始資產的兩倍時,所有人都一起贏得了這場遊戲。因此,這可以視為一種"合作"性質的模式。

繁榮規則,其實正是還原了亨利·喬治的思想,杜絕土地私有化,並將開發土地資源賺到的紅利,回饋給整個社會,而不是中飽個別資本家的私囊。繁榮版本,和我國的共同富裕思想,還有老子的大同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現在的大富翁,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都不太願意去實現這種模式。

人性的自私和慾望,驅使著人們追求財富。

每一個壟斷規則下的大富翁玩家,代表著他們手上的資本。資本越多,生命越強。資本越少,就越虛弱。

為了增值,為了存活,為了勝利,玩家將運用規則內的一切手段。

從進入遊戲的那一刻開始,玩家就扭曲了,不再是人,而是資本活的化身。

這是符合人性的。

而繁榮不符合人性,於是沒有流行起來。

對於資本家而言,這也是真理。

破產就意味著經濟意義上,乃至社會身份上的死亡。

想活下去,就得不斷地攫取財富,越做越強。

不是將競爭對手打倒,就是被競爭對手幹掉。

能掙脫金錢的束縛,絕對可以稱得上超人。

但是超人又有幾個呢?


比如你去玩王者,這時候你就是不是你,是人格化的峽谷召喚師。

一個合格的玩家,必然發育,團戰,推塔。

你做的一切是為了贏得遊戲,而不是自由意志(當然選擇玩遊戲是你的自由意志)

以排位機製為例,王者段位的幾乎沒有自由意志,因為他如果選擇執行自由意志浪費時間在峽谷里夢遊而不做合格的王者召喚師該做的事情,則大概率輸掉遊戲,段位很快就會掉下來,不再是一個王者。體現在資本市場就是,他的資產會很快縮水,無法保持有錢人的身份。

因此,你的自由意志(人的社會屬性)是被極度弱化的(也就是不是人),而作為召喚師的意志是被極度強化的(是人格化的資本)。

當然你們會說,我打遊戲可以隨便浪啊,想幹啥就幹啥,最後上分拼回來就好了啊。

那你能浪得了一時,能浪得了一世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