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物理限制,有些東西也許永遠不可能被製造出來,因而限制了人類向更高一層前進,就是離開母星能夠移居其他星球甚至星系的能力,沒有這個能力人類困在地球必然以各種方式迎來末日。這跟大劉的智子鎖死異曲同工,但是這不是人為限制,而是自然規律。我舉幾個例子:

一是可控核聚變。這個技術是人類社會能夠長期持續的關鍵。核聚變一旦成功,就算沒辦法移居其他星球,也能使得社會在很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但是就目前來說,可控核聚變的民用化是存在不確定性的,這也是為什麼它永遠還有50年。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我們用盡了我們所能做的辦法,它依然沒辦法民用。這讓我們不得不倒向所剩無幾的化石燃料,那麼人類社會就岌岌可危了,更無談星辰大海。

二是電池技術或者說大規模電能儲存技術。這個技術是我們能大規模利用太陽能的關鍵。目前太陽能的民用化也就燒個熱水,可是我們除了洗澡每天還要消耗很多的能源。電能儲存技術的落後,制約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新思路新技術每天都在被記者們報道,可是一到了民用,還是只有老舊的以鋰為基礎的電池。各種配方被全世界的實驗人員不斷地試錯。可是一到量產還是只有那幾個。成本、技術難度、穩定性、小型化等等不斷地篩選著所謂的新技術新配方。所以這種可能是存在的,那就是我們永遠也沒辦法找到一種比目前電池技術高一個量級的技術。因此太陽能永遠也只能是錦上添花。電動汽車也就註定曇花一現。那麼我們又得倒向化石燃料。

三是發射技術。這個技術也是我們脫離母星的關鍵。但是目前來說我們發射技術還非常原始、昂貴、不可靠,化學燃料火箭的極限表明靠這東西根本沒辦法真正脫離母星。但是除了這種方式我們基本沒有其他能夠實用化的技術了,腦洞倒是很大,想了很多點子,但是考慮了技術現實後,還是只能使用把人綁在一個大炸彈上的「二踢腳」的方式來發射。所以這種可能也是存在的,那就是發射技術始終沒辦法升級,那麼我們也就只能繼續發射一些衛星,星際殖民無從談起。其他還有很多可能沒辦法突破而又致命的技術,比如人造生態圈,生態圈複雜到人類還沒能力複製,如果永遠沒法複製,也會限制人類脫離母星的能力。比如星際航行技術,這個我們原始到還在依靠各星球的引力彈弓來航行,沒有新技術必然沒辦法真正的星際航行。

以上技術並不是說全部都沒辦法實現,但是只要有一個或者是兩個實現不了或者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如果真的困在母星代表末日就很近了。而且這一切還是不考慮人類最大的問題,自身內部矛盾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所以人類是否能夠延續下去,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人類末日是逃不過的,內訌糾紛一直是最有可能,也是最危險的人類末日


並不會,除了你說的發射技術外,其他兩個都沒有基礎科學上的障礙。

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都能搞定。


一定會以某種方式進行,但與我們無關


前方沒有路那就闖出一條路出來,人類從來不會被前進路上的困難所嚇倒。人類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未來會出現什麼新科技,今天的我們很難預料,科技的發展永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變數。


謝邀!

人類的滅亡無非有兩個原因:天災或者人禍!

天災,比如說小行星撞擊地球這類。

人禍,比如說全面核戰爭這類!

題主所說的,基本都是能源問題。

熱核能也就是核聚變的民用話根本就是個偽命題。總體來說,能量的應用都分為直接應用和間接應用。題主說的「熱核能民用」指的是直接應用,也就是所謂的「核電池」。核電池的實現與否根本不影響核能的民用,無非是利用核能發電,造成一點能源浪費。這點「浪費」相對於核能的總量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謝邀

關於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目前原理上是沒有問題的,托卡馬克裝置結構經過各個國家的檢驗,尤其是在ITER組織內是可以認證的,給予足夠的時間,可控核聚變裝置是能夠成功的,就算目前,中國的EAST也是能夠維持自身運行相當長的時間,美國的國家點火裝置更是表面除托卡馬克還可以用激光點火核聚變,核聚變裝置在本世紀應該是可以取代突破的。

關於電池儲存的問題,電池就是一個儲存能量的裝置,不過這種裝置是非常方便的,可以經過人類的操作快速輸出能量,但是,說現在電池得不到突破也是不對的,比如石墨烯電池,這是已經實驗成功的技術,目前沒有大規模民用不過是因為成本降不下來,需要等待生產力的進步,而且電池從廣意上來說,不一定非要儲存電能,像燃料電池那樣,能量儲存在燃料中,同樣可以方便的轉化為電力,那未來可控核聚變取得突破,以及冷核聚變實現,完全可以做到小型化微型化,不就相當於一個高能電池嗎?

關於火箭運載力的問題,就目前來看以人類的火箭是難以在太空建造大型物體的,但是別忘了,人類有一個天然的太空前進基地——月球我們只需要把小型的自動化工程送到月球,具體可以分多次運輸,然後由少量技術人員操作,完全可以在月球這個低引力高資源的地方建造大型飛船,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當核聚變裝置取得突破後,完全可以在月球起飛,核聚變引擎具體就是把核聚變反應由磁場控制在引擎噴口,利用聚變能把聚變反應產物從噴口高速噴出獲得反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支持人類在太空建造大型物體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