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此疑問

主要是昨天看了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攜帶阿斗在曹操萬軍中斬殺百人後逃走!難道當時的社會真有這麼逆天的人?

在真二八經的歷史中一個將軍能戰的過幾人?

能不能舉例分析下?(可拿三國做案例來分析)謝謝另外

三國中當真有人能夠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嗎?


古代極少詳細記錄一次戰鬥中斬殺多少人,通常都是「萬人辟易」這樣粗略的概括,比如王彥章,而且稍有威名的將領也動不動都是驍勇絕倫膂力驚人之類的,也不知真假。亂軍之中單槍匹馬救主的也不在少數,比如元行欽之類的,看敵軍的圍困程度如何了,能殺透重圍的都是運氣好的,步戰是肯定不行的(電影赤壁把我嚇尿了,關羽、張飛有馬不騎步行跟人對打,看著笨拙又可笑),騎馬突圍要看馬命不命大了,通常馬一倒,如果沒有備乘的或者屬下獻出坐騎,那就等著砍頭吧,比如不可一世的 戰神瘋子冉閔就是這樣死的。所以史書中多的是「馬躓,為人所擒」或者「馬中流矢卒,為人所殺。」之類的記載。關羽也是馬繩索絆倒後被吳兵捉住的。可見失去了坐騎的關羽也可憐得很。日本戰國時代的可兒才藏曾在一場戰鬥中連續斬殺17人,得到德川家康褒獎,可見一次連斬十幾個人還是沒問題的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以上引用《項羽本紀》里垓下之圍部分片段。

古代戰場里,依靠馬匹的高速運動帶來的力量,只需要用武器或拍或撩就可以造成殺傷,如果是後世用的蒙古彎刀之類的武器,只需要平放利用速度就可以輕易割開喉嚨或者劃斷肢體。

如果是步戰,如果讓訓練有素的武將突入陣形當中,那麼殺傷將是巨大的,這個時候裝備精良程度和體力則發揮影響,但士兵的訓練和武將的個人武藝訓練、還有營養以及裝備精良程度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古話說窮文富武是很有道理的。

但士兵可以依靠陣形協同來圍殺大將,所以即使被武將突入陣型中,敵方將領只要及時調動部分兵士依靠協同陣形仍然可以輕而易舉斬殺武將。

額,三國里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事我不清楚,對這不熟悉。不過可以看看舊唐書里關於薛仁貴的事迹。

薛仁貴,絳州龍門人。貞觀末,太宗親征遼東,仁貴謁將軍張士貴應募,請從行。至安地,有郎將劉君昂為賊所圍甚急,仁貴往救之,躍馬徑前,手斬賊將,懸其頭於馬鞍,賊皆懾伏,仁貴遂知名。

及大軍攻安地城,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兵二十五萬來拒戰,依山結營,太宗分命諸將四面擊之。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大軍乘之,賊乃大潰。


你以為玩無雙呢。趙雲要不是曹操護著早死了。還是在三國演義里。

要真說單槍匹馬,只能是殺個措手不及,要是對方稍有準備,別說百萬,給我一百槍兵外加一百弓箭手,誰單挑都不管用。

就算他勇冠三軍,人的體力也就那樣了。
目前讀史書中見到個人戰績最威猛的當屬劉宋開國皇帝劉裕。

初,彭城劉裕,生而母死,父翹僑居京口,家貧,將棄之。同郡劉懷敬之母,裕之從母也,生懷敬未期,走往救之,斷懷敬乳而乳之。及長,勇健有大志。僅識文字,以賣履為業,好樗蒲,為鄉閭所賤。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視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咸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

——資治通鑒 第111卷

不過史書里很多記載都像小說,看看一樂就完了。


事實上在戰場上很難統計一個人的殺傷會有多少,畢竟在戰場上,士兵將領都殺紅了眼,都在玩命,誰還有心思去管誰誰誰殺了多少人啊。
你可以帶把機關槍,子彈無限模式穿越回去試試看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三國志記載,關羽萬軍之中取顏良之首。是三國志記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