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孩子亂塗亂畫不能斥責!《藝術遊戲力》為我們揭示法國創意教育的秘密

有一次開會,不知怎麼領導突然就講了這麼一件事:

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很聽話,大人說不讓在牆上亂畫,就不敢畫;同事家的孩子來串門,也很聽話,也不亂寫亂畫。不知咋的,小孫女就是不聽話,不讓亂畫就得亂畫。孩子爸爸說,現在興這個,這叫「塗鴉」。

塗鴉一詞起源於唐朝盧仝說其兒子亂寫亂畫頑皮之行,後逐漸演變成了帶有時代色彩的藝術行為。

——來自360百科

現在許多學校也都設置了塗鴉牆,有的家庭也劃分了專門供孩子塗鴉的區域。之前的教育方法是絕對不允許塗鴉,可是大街上、學校內、包括景區等到處都有亂寫亂畫痕迹,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現在是限定範圍塗鴉,學校內、家裡、大街等隨便「塗鴉」的行為少之又少了(當然這其中也有其他方法的作用,在此我只從幼兒教育角度談)。限制範圍塗鴉,我想大家都可以接受。孩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段,隨手塗鴉是免不了的,禁止不了,不如就給他們個出口。給他們劃定範圍,有地方塗鴉了,自然就不到其他地方亂畫了。這樣,同時還培養了規則意識,挺好的呀。是的,我一直認為這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了。就像孩子們喜歡在軟軟的床墊子上蹦,大人又喜歡孩子們在床上折騰,咋辦?給孩子們準備一個可以隨便蹦的床墊子,完美解決問題!

遇到這本《藝術遊戲力》方才明白,自己還是錯了!

《藝術遊戲力》分三部分:用美術啟蒙的法國教育、把日常生活變成創意的遊樂場和用遊戲的方式與孩子交流。作者帶給大家的是一種具有顛覆性的教育理念,塗鴉,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這種方式需要鼓勵。

本書有兩位作者,辛有美十一位韓國媽媽;西多妮.本茨是一位法國藝術教育家。

在這本書里,作者的觀點是:鼓勵孩子的塗鴉。

1.不要擔心孩子會把蠟筆吃到嘴裡。

如果因為擔心孩子會發生什麼意外而小心翼翼,從而阻礙了孩子第一次想要畫畫的嘗試,這無疑是剝奪了他第一次想要探索的重要機會。(p35頁)

口腔期又稱口欲期,是一個心理學名詞,用來描述孩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時期。為佛洛伊德所提出的性心理時期中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約發生在在嬰兒出生後0到18個月,在此期間,嬰兒專註在嘴裡的事物。例如以吸取母乳來得到口唇的快感,或是小孩拿到什麼的東西就咬。此時期的口腔活動若受限制,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

——來自360百科

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們用嘴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時期,看到什麼吃什麼,只是我們認為的。

這時期最常見的是吃手,大人越限制,孩子越吃得厲害,甚至有的孩子上小學了,還在吃手。

在這一時期,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探索。他對畫筆產生了興趣,就讓他去畫。如果怕意外,就提前學習相關書籍,積極地提前做好準備。購買兒童專用的綠色健康的蠟筆,孩子把筆放到嘴裡品嘗,知道不能吃了之後,自然就不吃了。孩子也是天生的模仿家,大人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引導孩子怎麼用畫筆,孩子自然就會用了。

2.不僅僅是鼓勵,還要積極地激發和培養孩子畫畫。

不規定專門的場所和時間

作者提倡父母主動給孩子提供畫筆和紙張,讓孩子隨意塗鴉,在塗鴉的過程中,自己去探索、發現,不斷地練習自然會熟練掌握。父母只需要給予關注、肯定。

準備好各種工具

目的是讓孩子體驗顏料、水彩筆、墨水等等工具。讓孩子隨性玩耍,感受各種顏料的獨特質感。

準備不同材質和顏色的紙張

貼紙、拼圖。

利用可重複使用的工具

3.喚起孩子的好奇心

一位畫家爸爸地獲獎作品被孩子「塗鴉」了,如果你是這位爸爸,會怎樣?

答案一:火冒三丈,訓斥孩子;結果孩子可能會不再動畫筆。

答案二:訓斥妻子不看好孩子;結果會引起家庭矛盾,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答案三:給孩子講道理,告訴他不可以這麼做,也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

你會不會想到,書里的爸爸會誇孩子?之後,他們父子一起創作了許多作品。父母還要表示非常享受這種共同創作,來喚起孩子的好奇心。

他們的這種做法你可能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

1.讓孩子親身體驗,健康發展五官。

如果因為擔心孩子會發生什麼意外而小心翼翼,從而阻礙了孩子第一次想要畫畫的嘗試,這無疑是剝奪了他第一次想要探索的重要機會。(p35頁)

口腔期又稱口欲期,是一個心理學名詞,用來描述孩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時期。為佛洛伊德所提出的性心理時期中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約發生在在嬰兒出生後0到18個月,在此期間,嬰兒專註在嘴裡的事物。例如以吸取母乳來得到口唇的快感,或是小孩拿到什麼的東西就咬。此時期的口腔活動若受限制,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來自360百科

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們用嘴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時期,看到什麼吃什麼,只是我們認為的。

這時期最常見的是吃手,大人越限制,孩子越吃得厲害,甚至有的孩子上小學了,還在吃手。

在這一時期,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探索。他對畫筆產生了興趣,就讓他去畫。如果怕意外,就提前學習相關書籍,積極地提前做好準備。購買兒童專用的綠色健康的蠟筆,孩子把筆放到嘴裡品嘗,知道不能吃了之後,自然就不吃了。孩子也是天生的模仿家,大人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引導孩子怎麼用畫筆,孩子自然就會用了。

怕這怕那,不讓孩子親身實踐,他們永遠長不大。就像有的家長怕孩子學走路摔跤、碰破膝蓋、弄髒衣服,便不讓孩子下地,孩子很大很大了還抱在自己懷裡。而同齡的孩子早已滿街跑了。這樣的家長,是真正把孩子給害了!其實,網路上有許多孩子暴露出很多奇葩的問題,都源於父母錯誤的育兒方式。

儘早提供練習的環境和材料,鼓勵孩子動手、動腳、動腦,發展孩子的運動細胞和協調能力,為孩子以後的成長奠定基礎,才是正確的育兒方法。

2.塗鴉是孩子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

很久以來,我們一直對塗鴉有不正確的認識。認為那是沒有規矩,破壞環境的行為。靜下心來想一想,當孩子還不會用語言準確、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除了哭和笑,以及一些簡單的動作之外,塗鴉就是他們最適合的方式了。

大人還可以通過孩子的塗鴉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的身心發展狀況。

聽孩子講塗鴉故事,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還可發展孩子的思維。

結合我自己的實踐經驗,把繪本閱讀和塗鴉結合到一起,是個不錯的方法。

這幅圖是剛入學不久的一位孩子畫的,孩子講故事,媽媽幫著記錄故事。

這幅畫像是夢境,突然找不到路的孩子,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入學之前,與媽媽寸步不離;現在媽媽忙著上班,整天不相見,孩子內心是恐懼的。看到媽媽時,高興極了!

通過這樣的一幅畫,大人可以清晰的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相應的採取一些措施,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使孩子可以健康成長。

有時,孩子不願上學,又不會表達,家長干著急沒辦法。問這個,問那個,不如請孩子隨手畫一幅畫,然後講一講畫中的故事,問題就解決了。

3.不評價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帶孩子的作品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

這裡的不評價指的是不做評判。評判的意思就是下結論,例如,我家的孩子數學不好,語文好;我家的孩子腦子慢等等。甚至很多家長在談論的時候,毫不避諱孩子。孩子的世界裡,大人就是權威、就是神,當他們聽到大人對他們的裁定時,在心裡就默認了。既然我不行,就不用努力了!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小的時候,我最信任的一個人,說我五音不全,我就深信不疑。上音樂課,我從來就不張嘴,差點把音樂老師急死。到現在我都沒有唱過歌,因為確信自己不行。

不評價,但是一定要耐心傾聽,一定要讚賞和鼓勵,這樣孩子才可以毫無壓力地自由地表達自己。

最好的方法是,展示孩子的作品。

我們的問題又來了:這些孩子還不瘋了?

相信大家現在對「自律」這個詞感受特別深,自律的孩子網課時期,學習直線上升;不自律的孩子,學習則直線下滑。

關於自律,還有一個故事和大家分享。大哲學家康德自律性非常強,他每天下午4點準時出門散步,有一天康德因為一本書忘記散步,周圍的居民立刻陷入恐慌,以為教堂的鐘壞了。

因為高度的自律,從小身體柔弱的康德,享年80歲;也因為高度的自律,康德在哲學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自律,也是我們特別關注的問題。

限制孩子的行為,往往會適得其反。很小很小的孩子也不願受人限制,你不越不讓他做什麼,他偏偏做什麼。就拿吃手來講吧,有的家長打孩子手,訓斥孩子,都不管用。我初中的同桌,那麼大了,整天上課吃手,食指被啃得都沒皮了、出血了,還停不下來。很誇張,是吧?但這就是事實。

大家一定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專心,看電視時目不轉睛,打遊戲時對外界充耳不聞,讀漫畫禁不住開懷大笑……

大家也一定知道,孩子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看電視、打遊戲、讀漫畫……

為什麼?為什麼孩子不能在學習上這麼自覺和專心?

因為喜歡啊!因為有興趣!

喜歡畫畫的孩子,也會尋找一切機會,包括在餐館等餐的時間。

大家一定對電影中的那個鏡頭印象深刻:男主在餐巾紙上悄悄畫下了隔壁桌邊心儀的女主,一個美麗的故事就此誕生。

當時只記得感動,現在想想,這應該不是偶然。

因為熱愛,所以孩子們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創作。

有很多家長發愁,怎麼才能讓孩子戒掉手機。

拔掉雜草,不如種植莊稼。

我們一起重新認識幾乎每個孩子都非常熱愛的美術吧:它是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就像剛生下來時孩子的哭與笑;塗鴉的過程中,可以發展孩子的各種感知力、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思維力,甚至運動能力和健康心理,還有和諧的親子關係,專註力和自律等等。

用藝術啟蒙,目的是健康發展孩子五官,為孩子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鼓勵孩子畫畫,並不是一定要孩子將來做個畫家,或者從事與藝術相關的工作。生活即教育,這是特別需要弄清楚的一點,「起跑線」不是在學校里,也不是在輔導班,是在自己家裡,用藝術啟蒙。

藝術遊戲力:法國創意教育的秘密京東¥ 42.50去購買?


心理學中,塗鴉實際上是藝術治療的一種承載形式。

因為是從致知計劃的問題推薦中看到這個問題的,所以猜想這裡的塗鴉大概指的應該是兒童的塗鴉(scribbling)吧。不過作為藝術治療的一種形式,其實不僅是兒童,青少年以及成人也可以從塗鴉中獲益。

之前看到過一篇台灣的陸雅青老師關於塗鴉在藝術治療中的效用的論文。她在文中提到,「塗鴉」是藝術治療過程中偶可見到的現象:

或是來訪者突發地將幾乎已經完成的創作塗毀,或是原本繪畫功底頗高的來訪者在某次的治療種只是全程沉默地塗鴉;又或許是來訪者反覆地以破壞→建設→再破壞→再建設的程序中進行其平面創作,創作的肢體語言時而激昂、時而舒緩,似乎有些內在的對話在持續進行……

類似的塗鴉經驗是治療歷程中關鍵性的轉折,往往導向後來的轉化與痊癒——「轉化」(transformation)就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指「為獲得意識的許可,將情感或衝動加以改裝所做的一些變化」(Chaplin, 1985),此即是從原先情感上較為混亂的心理狀態,轉而為可以意識到心理內容的改變。

關於塗鴉有什麼好處

在藝術治療領域中,治療師常用到一些塗鴉的技法,幫助來訪者緩和焦慮、找到創作或該次治療的核心議題。肯(Cane)以「塗鴉技術(scribble technique)」作為刺激身體動覺的方法,來啟發兒童創作的潛能(1951)。

藝術治療之母—諾堡(Naumburg)將其姐 Cane 的塗鴉技術與來訪者的口語聯想並用,以做為讓來訪者從塗鴉內容中找到個人的象徵、並獲得洞見的方法(1966)。

溫尼科特(Winnicott)曾採取「彎彎曲曲的線畫遊戲(Squiggle game)」來與來訪者工作——他讓孩子和治療師輪流在紙上隨意地畫出線條,期待他們能在彼此彎彎曲曲的線條中發現、且完成一個圖像(1971)。

溫尼科特指導他的小來訪者塗鴉

陸老師本人則在與孩子和成人工作中常使用「警察抓小偷」的塗鴉遊戲。該遊戲源自 Lusebrink 的「塗鴉追逐畫(scribble chase)」——請來訪者在一盒彩色筆或蠟筆中挑選一支顏色的筆、治療師隨後挑另一顏色的筆,兩人拿筆在紙上繪畫追逐,一人先畫、另一人跟隨,然後再換另一張紙,角色互換後重複上述程序。

最後,請來訪者從一張塗鴉追逐畫中找出一些可識別的、封閉性線條的圖形,再加工成一幅圖(Lusebrink, 1990),或從幾張塗鴉追逐畫中找出幾樣可識別的形象,用這幾個物件來編一個故事或完成一張故事畫。無論這些塗鴉是來訪者自發或治療師所引導的,其形式與一般幼兒自然發展而來的塗鴉極為類似。

除了與當個來訪者一起工作時用的塗鴉外,黑娜?亞莎?奎亞柯特斯卡(Hanna Yaxa Kwiatkowska)也發展出她稱之為「聯合塗鴉(Joint scribble)」的技法來與來訪者家庭工作。

她在當家庭中的每位成員均完成了由塗鴉而發展而成一幅畫的活動之後,要求其中一位成員隨意塗鴉,然後鼓勵所有在場的其他成員一起找出圖像的暗示,最後每個人都要在這張圖上作畫,直到畫完整為止。

這樣的技巧不只讓整個家庭有共同活動的機會,也證實了這是能允許來訪者家庭去表達、注意和接受那些在潛意識下的情感最有幫助的方法之一(Kwiatkowska, 2001)。

有學者認為作為藝術表達的塗鴉可以被應用於兒童治療中有4個原因,其一是塗鴉能減緩焦慮及幫助孩子與治療師之間建立安全的咨訪關係;其二它能解釋並回溯記憶;第三是塗鴉能幫助兒童組織他們自己的故事;最後是能夠激發兒童去說出比一般只用口語去做面談時更多的內容(摘自陸雅青等譯,2008)。

關於塗鴉的注意事項

塗鴉雖為基礎而本能的藝術表達形式,其歷程卻涉及到所有感官與知能的運作,且適用的對象、族群和範圍極廣,並不只限於心理治療中的藝術療法——從大約9個月能握住筆杆子的嬰兒期開始到兩歲期間,個體就已經可以點點畫畫地進行塗鴉了;而2歲半到3歲半的孩子已經知道為自己的塗鴉命名……

對於家長來說(畢竟母嬰季活動,還是點個題吧~),如果說一定要有什麼注意事項的話,大概就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吧。去探索、嘗試和犯錯的自由。

不要因為害怕破壞「家居整潔」而過早地堵塞孩子通過塗鴉來表達自己的途徑(何況現在也有很多定製的塗鴉牆紙可以用來解決牆面整潔問題)——畢竟,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中,童年早期和學齡前這兩個關鍵時間段,正是孩子發展自主性和主動性的黃金時期。

鹿鳴心理漢化自Verywellmind

在這兩個時期中順利發展的孩子會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體,相信自己是發起者和創造者,而發展受阻的孩子則會往往會陷入長期的自我懷疑和內疚之中,甚至在往後的階段里陷入發展危機之中。

因此,在孩子1歲半到3歲、3歲到6歲的階段,不要過早為孩子規定學習和發展的時間、節奏和尺度,同時以鼓勵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廣泛、積極地參與孩子的活動。如果孩子就是喜歡「亂塗亂畫「,那就為ta買好牆紙,陪著ta一起亂塗亂畫吧~

參考文獻:

陸雅青(2010). 藝術治療中塗鴉現象之探討與應用. 現代美術學報, 20 (10), 67-90.

陸雅青 等譯(2008). 藝術治療:心理專業者實務手冊. 台北:學富文化. 原著 C. Malchiodi (ed.) (2003). Handbook of art therapy. New York: Guildford.

Cane, F. (1951). The artist in each of us. Craftsbury Common, VT: Art Therapy.

Chaplin, J.P. (1985).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New York: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Kwiatkowska, H. Y. (2001). Family art therapy: Experiments with a new technique. American Journal of Art Therapy, 40(1), 27-39.

Lusebrink, V. (1990). Imagery and visual expression in therapy. New York: Plenum Press.

Malchiodi (ed.) (2003). Handbook of art therapy. New York: Guildford.

Naumburg, M. (1966). Dynamically oriented art therapy: I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New York: Grune Stratton.

Winnicott, D. W. (1971). Therapeutic consultations in child psychiatry. New York: Basic Books.

聲明:以上部分內容整理自陸老師論文,侵刪~

另外如果對塗鴉和藝術療法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陸老師的《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和《藝術療法》兩本書~

《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京東¥ 37.40去購買?

《藝術療法》京東¥ 55.30去購買?

P.S.如果覺得有用的話,收藏的同時,點個贊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哦~^^


姑且認為你說的塗鴉是graffiti那個塗鴉,什麼是塗鴉,塗鴉就是拿著噴漆在街上想畫什麼畫什麼,沒有什麼好處,噴漆又臭,亂畫又違法,注意事項倒是有一些,第一別亂畫,真的別亂畫,不懂行業規則不太建議一上來就滿大街亂搞,查水表是小事,影響塗鴉本就不大的和諧環境是大事。第二別拿反噴漆,容易噴傷自己,第三請戴面具,不然會癌症,噴漆有毒。(覺得悶有錢買水性就當我沒說).第四別亂蓋別人作品,欠揍。別的好像也沒啥了。

嗯,至於為什麼沒啥好處還有我們這種玩塗鴉的,好處也是有的,玩塗鴉不容易抑鬱,不容易沒朋友,不容易無聊。哈哈哈哈。


塗鴉不就是貼著玩的嘛 要不就是告訴你隊友修機的


兒童的美術發展有幾個典型的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就是1.5歲到3歲之間的塗鴉期。

在這個階段,兒童可能隨時隨地拿起可以塗鴉的工具就開始作畫。

可能是一支蠟筆,一根樹枝,可能在牆上,在餐桌上,在爬滿霧氣的車玻璃上。

這個階段,成人不要強行干預孩子的創作,因為塗鴉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兒童在塗鴉的過程中,不受思想和環境的局限。這個時候他並沒有計劃和安排自己要畫什麼,畫什麼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非常享受塗鴉的過程,並欣賞自己的塗鴉成果,可以培養兒童的自信,兒童在這個過程也能感覺到自由發揮的快樂。

其次,兒童在塗鴉的過程中會充分運用自己的手部小肌肉,可以促進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為將來握筆或者使用筷子打下基礎。

另外,雖然這個階段兒童塗鴉並沒有實際的含義,但是可以促進兒童對於顏色的感知和認知,家長可以藉助塗鴉培養兒童良好的審美觀。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兒童並不會在意自己在哪作畫,所以家有三歲以內的兒童,潔白的牆面很有可能會遭殃。

家長可以為孩子專門騰出一面牆供兒童創作,不要因為孩子在牆上作畫而責備孩子,畢竟刷一面牆的成本很低,相比起來培養孩子藝術天賦是不是更加重要?

同時,家長也不要人為干預兒童畫畫,刻意強調畫什麼,或畫的像,一來兒童的手部抓握能力沒有達到相關水平,線條的穩定性較差,另外,如果過於強調畫的像畫的好看,反而束縛了兒童的想像力和自由發揮。

等到兒童9歲進入寫實期,他自然會開始要求自己畫的像。

所以在三歲以內的塗鴉期,我們只需要保護好他們對塗鴉的喜愛,並欣賞也許你壓根看不懂的塗鴉作品就好。


看你說的是哪種塗鴉

小孩子畫的那個塗鴉說真的個人感覺沒啥太大用處,也許可以讓小孩子開心?或者想像力更豐富?也許還能發現有畫畫天賦?

然後就是在街頭牆上的塗鴉,塗鴉好處在哪我也不好說,這也是一種藝術,發泄情緒?冶煉情操???

注意事項就是如果那牆不是你家的或者不是有人(正規的那種)專門請你來畫的,最好不要在白天畫,否則你會被一群人看著,搞不好城管還來了,或者負責這一塊清潔的大爺大媽的破口大罵(所以不建議在要保持清潔的牆上面畫),而且白天人多容易受干擾,所以一般都是在晚上畫,而且是那種比較隱蔽人少的地方,然後就是注意噴漆不要弄眼睛裡去了,也不要去清除別人的塗鴉或者把自己的塗鴉蓋在別人的上面,每一件認真付出作品都是值得去尊重的,有的時候你塗在別人旁邊了結果那個人第二天會繼續來塗,然後你們之間的競爭就展開了......還有不要去抄襲別人的塗鴉,別問為什麼,塗完了之後其實可以留一個簽名,有的時候有人會來和你交換的,其實塗鴉在噴頭上挺講究的,不同的噴頭粗細不一樣,建議多備幾個。(我記得好像主要分三種?)最好的噴漆應該是montana牌的,之前這個牌子還出了聯名。(沒錢)


4歲前是屬於塗鴉期,塗鴉期主要是孩子會發現控制自己的手自己的動作能使用「筆」在紙上畫出痕迹,主要是動作協調,兩歲左右是沒有控制的線條,3歲左右是有控制的線條,能控制方向,4歲左右會給自己的塗鴉命名。但他們的色彩大多是無意義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