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索尼)自發布A7系列全畫幅微單之後,A7系列就保持著相當頻繁的更新頻率,而A7系列之間的界限也不再那麼明晰。就A7系列而言,目前已經更新至第三代,但只有A7RM3一款機型,按照常規更新策略,A7M3與A7MS3的發布「只欠東風」。趕在2018年CP+之前,SONY A7M3終於與我們見面,經過3年多的等待,A7M3相較於A7M2有了巨大的提升,對焦、連拍、視頻、機身等等等。同時,A7M3國行的售價也來到14599元,新機搭配的套頭依舊是28-70mm F3.5-5.6,3月份便會陸續開售。

SONY A7M3機身升級為三代機身,與A7RM3保持一致,也就是說,AF-ON、對焦撥桿、雙卡槽、USB-C 3.1介面,以及標配全新的NP-FZ100型電池,這每一項改進都優化了A7系列一貫的操控體驗,也讓A7M3的操控更近專業性。A7M3整機的重量為572g,相較於556g的A7M2有所提升,EVF依舊是0.78x放大倍率236萬像素,但M3擁有T*鍍膜加持,背部的3英寸92萬像素翻折屏幕支持觸控,可觸控選擇對焦點與拍攝。

除了機身,機內的規格也有了大幅提升,A7M3搭載2400萬像素全畫幅背照式(BSI)感測器,有低通濾鏡,圖像處理器為BIONZ+LSI前端。A7M3擁有693個相位對焦點和425個對比式對焦點(A7R3為399+425),可覆蓋約93%的CMOS範圍,並且支持暗部-3EV對焦,也支持眼控AF與擴展對焦點。

原生ISO 100~51200,並且可擴展至50~204800,機械快門最高至1/8000s,擁有靜音快門,支持防閃爍(與R3相同)。無論是機械還是電子快門最高均支持10fps連拍,可持續177張JPEG和40張未壓縮RAW。視頻上,A7M3可直錄4K 30p視頻,並支持6K全畫幅超採樣,也擁有S-Log23、HDR格式,同時還可攝錄1080p 120fps慢動作視頻。其他方面,A7M3機身擁有5軸機械防抖,最高可補償5檔快門速度。

整體來看,A7M3的規格配置誠意滿滿,CMOS升級,對焦系統也升級,甚至要比R3、A9來的更強,視頻攝錄也支持4K和Log,相信A7M3也會成為索尼的下一個長青機型。就目前價位來看,A7M3、A7R2相當接近,應該會讓不少買家糾結不已,這二者的區分還是相當明顯,如果有高像素需求R2無疑,如果沒有那就直接M3,換來的會是更好的對焦更好的操控以及更好的使用體驗。

主要拍娃,和價格差不多的7RM2如何選


A7M3

你自己都寫了長篇來誇為何你不買?

最後提到主要拍娃,這個主要需求,A7M3完全可以很好滿足,對焦這麼棒,抓娃很舒服


R2 和 M3 COMS區別很大,不單單是像素的區別。

R2/R3是同一塊COMS, 都是去低通的。 拍出來的畫質細節好,通透,立體感強。

A7M3 這一代COMS雖然改成了背照式,但仍然有低通。出片的畫質偏乾澀,顆粒感強,整體看上不清爽。

所以假如你追求對焦速度,追求整體操控感,經常需要用到高感和視頻拍攝。推薦買M3。

假如你追求 畫質,依舊推薦R2或者R3。


對對焦和有需求就買m3

R系列是給那些單純需要需要高畫質的人準備的。比如風光和商業,畢竟這些題材對對焦和連拍的需求不高


個人覺得,如果大部分時間抓拍為主選A7M3,如果可以擺拍為主的話考慮A7RM2。

這波A7M3的更新給的量對我這個A7M2+A6300的用戶來說的確猛

A7M3可以說是A9的青春版,看到微信羣裏的體驗說對焦性能和高感基本持平A9,連拍稍低。

A7M3的價格合理,R2現在更多是對高像素的一般需求了(關鍵A7M3不能抖一抖)


如果是以風光為主推薦a7r2,因為有高像素,去低通,還有app和全景掃描。如果想均衡一些,就a7m3。不差錢的話可以a7r2+a7m3組成雙機


作為一個從2005年購買美能達a5D,至今先後自己掏錢購入十幾個索尼單反、單電、微單和30多隻a口、E口鏡頭的索尼粉來說,如果讓我選擇,第一是a7III,性能實在太強,價格也對得起這份超燃的性能!

如果a7RIII價格降到a7III一個水平,我肯定選a7RIII。

什麼時候可以選a7RII?價格降到幾千塊,讓人不買都不好意思的時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