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個機靈,雙縫干涉你不是能看見麼。。╮(╯▽╰)╭

其實,我覺得主要是因為視桿細胞只對光的強弱有反應,視錐細胞就可以看顏色了,顏色就對應頻率,其實你還是看到波動性了。


頻率太高,波長太短,所以不能直接看到。可以通過雙縫實驗間接觀察到光的波動性。


結論:

電磁波傳遞不需要介質,所以也看不到他的波動性

以下為原回答:

————————————————————————————

光是電磁波,電磁波的本質是電磁場

相互產生,互相依存的電場和磁場。

我們看不到電磁場,所以看不到光的波動性

————————————————————————————

修改一下,我們是能看到「電場」的,電磁波中電場部分被人眼所感,並通過頻率分辨顏色,但是人只能看到可見光範圍的電磁波。

後來我想了一下什麼叫看到波動性?看到光不代表看到波動性。

我們能看到機械波的振動是因為介質在振動。

比如——我們看的琴絃振動的波動性,實際上是因為琴絃微元在振動。

電磁波呢?電磁波的振動元是電場與磁場,他的波動也不需要藉助介質。同時,我們也看不到電磁場。

結論:

磁波傳遞不需要介質,所以也看不到他的波動性


謝邀。波動頻率太快感覺不到變化,只能感覺到是某種顏色了。


質子是物質,為什麼我們肉眼看不到它的物質性

謝邀,看到波動性,估計你的意思是看到相位變化吧。確實不知道怎麼回事,胡亂猜測一下。

因為生物不需要進化出那麼強大的器官。比如人耳朵聽聲音,一個1kHz的正弦波,耳朵只能聽出頻率和幅值,至於具體相位好像聽不出來。我覺得大概蝙蝠可以,因為它沒有視覺,所以需要進化出強大的接收器官。

回到眼睛,把一個眼睛比喻成一個單站雷達,如果眼睛能看到完整的相位變化,需要器官對頻率的敏感性要提高很多倍吧?遠遠不如多長一個眼睛變成雙站雷達「省事」。


請你先去查查可見光的波長是多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