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有一位糖尿病患者,性情比較倔強,生活上有那麼點點難以克制,總是認為除了糖以外的甜食(水果、麵包、餅乾)偶爾吃一下(每次都是偶爾)沒有關係。去年12月開始發現手腳發麻,各項檢查其中一項顯示局部海綿體受損,過年在家沒有發現什麼異樣她只是說自己手腳發麻,嘴唇發麻!然後跟我們來到工作的地方,經過幾個月的相處,發現她說話不能準確描述,做的事情也有點奇奇怪怪的!比如飲食上第一次吃到雜糧蟲草花粥,還有說打火機說成油煙機,100塊說是50塊,我們說新曆4月30,她非得說四月初五!

我們多次勸說去醫院檢查,她不肯去!誰都勸不動?希望有關專業人士能回答一下我的問題,告訴我還能做什麼?多注意哪些方面的防範?


神經系統損害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發生認知障礙和痴呆症風險也會增加。近日,《柳葉刀》發表「糖尿病與腦部健康」系列,通過3篇不同角度的最新進展研究,闡述了中樞神經系統與胰島素調節的複雜相互作用,以及高危人群的篩查和防治。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與各位讀者分享其中的主要內容。

截圖來源:Lancet糖尿病與大腦健康系列文章

2型糖尿病合併認知障礙/痴呆症十分常見

2型糖尿病和認知障礙本身都是高度流行的疾病,合併發病情況也十分常見。

在普通人群中,輕度認知障礙和痴呆症約分別影響6%和5%的60歲以上人口。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達20%的60歲以上人口可能會發展為痴呆症,風險顯然更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痴呆症的新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60-64歲人群中約為83例/1萬人-年,85歲以上人群中約為1000例/1萬人-年。

反之,糖尿病也是痴呆症患者的常見合併症,痴呆症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可達39%,一般患病率約為13%。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與認知障礙到痴呆症的病程進展有關。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加強糖尿病預防,可能會在數十年後對痴呆症發病率產生重大影響。

圖片來源:Pixabay

糖尿病影響認知功能的機制

儘管流行病學證據表明兩類疾病關聯密切,但對於其中的因果關係仍有爭論,尚缺乏明確證據表明認知障礙風險可以完全歸因於血糖控制。在大多數患者中,這涉及多種機制。

不過,糖尿病的許多分子和病理後果確實與可能導致痴呆症的因素相互重疊。2型糖尿病會嚴重影響血管和心臟健康,導致中風和小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糖尿病也會通過澱粉樣蛋白相關機制,增加神經變性的風險。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胰島素信號改變、高血糖症、晚期糖基化和慢性低度炎症,都是血管和神經功能退化的共同潛在機制。

該系列中的一篇文章尤其關注了胰島素信號與腦部健康的關聯。胰島素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不僅可調節外周代謝、增強全身胰島素敏感性、抑制內源性葡萄糖生成,還可以調節認知,降低對美食感知、加強意念,從而抑制食物攝入。動物模型顯示,大腦皮質迴路可響應胰島素而作出微調,但在發生胰島素抵抗的個體中,這一機制受損。這些發現提示,胰島素作用的紊亂代表了代謝與認知健康的潛在關聯。

此外,糖尿病治療方面,也有研究提示嚴重低血糖也可能是痴呆症和認知衰退風險增加的因素。其他併發症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抑鬱症風險更高,而抑鬱也是認知障礙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從生物標誌物看大腦變化

相關領域的科學進展也發現了不少新型生物標誌物,這些標誌物有助於揭示與糖尿病相關的認知障礙的潛在過程,在研究以及在臨床診斷中都有明確的應用,並且有望最終指導靶向治療

  • 與痴呆症關鍵病因有關的標誌物包括β澱粉樣蛋白、Tau蛋白纏結、腦葉微出血、大腦淺表鐵質沉積、腦血管反應性、動脈硬化等;
  • 與腦實質損傷有關的標誌物包括全腦萎縮、顳葉內側萎縮、擴散成像指標、梗塞、微出血等;
  • 與腦血流和代謝相關的標誌物包括腦灌注、血糖代謝、炎症、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血腦屏障滲漏等多個方面。

圖片來源:Pixabay

糖尿病患者認知障礙的篩查和診斷

認知障礙或痴呆症的檢測對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兩者存在雙向關聯:糖尿病控制不佳會增加認知障礙風險,而認知障礙又將不利於糖尿病管理。然而,現實情況是,相關篩查做的還很不夠。

在確診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進行大規模人群篩查認知障礙的益處還缺乏證據支持。目前指南建議對65歲及以上患者每年進行一次認知功能篩查,儘管缺乏確鑿臨床證據,但考慮到潛在益處,可將此作為參考。此外,還應關注其他具有認知障礙危險因素的人群,包括:

  • 自我或他人報告有認知方面的擔憂
  • 一次或多次無法解釋的摔倒
  • 複發性低血糖病史
  • 糖尿病自我管理困難,包括用藥錯誤
  • 抑鬱、壓力大,或兩種癥狀兼有

對上述高危人群的目標評估包括詳細的病史詢問和檢查,以及認知測試(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MSE量表等)。如評估為認知障礙低風險,則應每1-2年持續監測;如為高風險,則需專家進一步進行神經心理學評估、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以最終診斷。

與此同時,排除並治療常見的可逆性認知功能障礙也很重要,包括譫妄、藥物副作用、代謝或內分泌異常、睡眠障礙和抑鬱症。

糖尿病患者認知障礙的治療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團隊在關注糖尿病合併認知障礙診療的論文中指出,針對性干預和實用患教課程能促進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合併認知障礙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更為虛弱,在血糖管理上應注重風險-獲益平衡,避免治療不足或過度治療,一味嚴格控制血糖也可能會帶來低血糖等不良後果或其他併發症。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最新診療指南,在考慮患者整體健康狀況、合併症和認知功能的基礎上,建議了更靈活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目標:

  • 整體健康狀況中等複雜,中度認知障礙:HbA1c目標<8.0%,
  • 整體健康狀況高度複雜,嚴重認知障礙:HbA1c目標<8.5%,

美國內分泌學會和日本糖尿病學會的建議也是相似的。

在各類降糖葯中,二甲雙胍是腎功能健康患者的一線治療;DPP-4抑製劑的低血糖風險較低,可用於腎功能不全患者;其他口服藥物,老年、虛弱或合併認知障礙的患者需尤其關注副作用,如GLP-1受體激動劑(副作用:體重減輕,胃腸道問題),噻唑烷二酮類(副作用:心衰、骨折)和磺醯脲類藥物(副作用:低血糖)。

針對認知問題,在有嚴重認知障礙(如痴呆症)的患者中,可使用改善認知的藥物,如膽鹼酯酶抑製劑(例如多奈哌齊,卡巴拉汀或加蘭他敏)或N-甲基-D-天冬氨酸拮抗劑。這些藥物已經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症患者超過20年。輕度認知障礙不適合用藥,但需要密切隨訪、了解病情進展。

對於認知功能尚且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預防為先則尤為重要。研究正在探索的預防措施包括: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血壓、血脂等心血管危險因素,預防中風,強化血糖控制、降糖藥物獲益……但總的來說,都還有待研究明確證實。

葯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諸多,有「從頭傷到腳」的說法。關於糖尿病和認知障礙關聯的深層次機制,我們還有很多未知。關於認知障礙在糖尿病及其治療中的重要性,我們也需要在臨床中更為關注。希望新研究的不斷進展,能帶來更多預防和診療的洞見。

參考資料
[1] Stephanie Kullmann, et al., (2020). Central nervous pathways of insulin action in the control of metabolism and food intake. 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 DOI: 10.1016/S2213-8587(20)30113-3
[2] Velandai Srikanth, et al., (2020). Type 2 diabetes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towards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both comorbidities. 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 DOI: 10.1016/S2213-8587(20)30118-2
[3] Geert Jan Biessels, et al., (2020). Understanding multifactorial brain changes in type 2 diabetes: a biomarker perspective. The Lancet Neurology, DOI: 10.1016/S1474-4422(20)30139-3

▎葯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葯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熱門內容推薦

感謝科學,感謝疫苗,對主子過敏的貓奴有救啦!

燒烤真的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嗎?如何避免燒烤中產生致癌物質?

《科學》:哮喘、鼻炎終於有治啦?花了160年,科學家首次看清呼吸道炎症「病根」

生存期近10年的肺癌患者:後悔抽煙,建議接受肺癌篩查

喝咖啡有益健康,對么?科學家研究結果告訴你!

?覺得內容不錯,歡迎關注我們!或者點贊、評論分享給其他讀者吧!


看題主描述應該是糖尿病合併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首先建議肯定還是去醫院完善以下檢查以排除其他病變:

1、篩查其他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2、再次完善頭顱MRI(首選)或CT:排除其他顯性腦血管病(腦梗死和腦出血等)及非顯性腦血管病(白質疏鬆和漫性腦缺血等);題主提到海馬體受損,對於高度懷疑痴呆的患者,應完善內側顳葉萎縮評定(MTA-score)確定分級,並觀察(內側顳葉)萎縮是否有進展。

3、完善相關量表測試(MMSE MoCA Hamilton焦慮抑鬱量表等) 。

糖尿病長期病史且血糖控制水平不佳更容易合併認知障礙,增加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心梗、中風等)、以及其他如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等併發症概率。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血管性痴呆(VCI)及阿茲海默症(老年痴呆)先行表現,應及時篩查並予以治療,如果題主家人執意不肯去醫院的話,建議注意血糖水平檢測、加強對血壓、血脂等相關危險因素的日常管理,但要注意低血糖風險。每日適當運動(散步半小時),糖尿病飲食(提示:ef="">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避免高蛋白飲食,嚴格控制蛋白質每日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5%)。

美國糖尿病學會對於老年糖尿病糖脂水平管理:

糖尿病飲食介紹:http://endo.dxy.cn/article/616512?keywords=%E8%80%81%E5%B9%B4%E7%B3%96%E5%B0%BF%E7%97%85%E9%A5%AE%E9%A3%9F

祝題主家人健康,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你。


個人覺得腦梗/小中風的可能性比神經損傷的可能性要大

建議住院進行規範治療和相關併發症的篩查

規範治療主要是要形成一個患者依從性高、可靠、穩定的治療方案

相關併發症篩查包括心血管風險評估、中樞/周圍神經損傷評估還有眼底檢查等等

根據你的描述,患者應該既往血糖控制不佳,合併併發症的可能性極大,除了降糖治療之外,其他併發症也需要進行規範的治療

還有,別再給老人家喝粥了!!!!

再強調一句:建議住院進行規範治療和相關併發症的篩查


退行性神經病變。糖尿病真的害怕!!!

家庭護理,看題主時間,自身健康是一生對於其他人最大的關愛。


在這方面,糖尿病本身不是問題,血糖控制不好就是問題了。

血糖長期控制不好會造成血管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手腳嘴唇發麻很可能就是周圍神經病變的表現,認知錯誤很可能就是顱內小血管病變導致的。

不及時治療的後果就是這些癥狀會不斷加重直到這個人徹底失去自理能力,然後再不斷加重直到死亡。

他平時空腹血糖餐後血糖處在什麼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平時在什麼水平?眼底病變到什麼程度了?都不清楚。

所以你們現在應該做的是帶她去檢查,沒有足夠的信息咱們就沒有太大討論空間。

也有可能不全是血糖因素,有阿爾茨海默病之類的,總之不查是永遠不知道的。

不願意去很正常,想辦法勸,連哄帶騙。如果是老人的話,他有沒有特喜歡的小孫輩,讓孫輩勸他,或者找他平時最相信的人勸他,如果是比較相信微信文那種,你們在群里天天給他轉發科普文,說多了就去了。

除此以外沒啥可防範的,可做的就是想辦法控制血糖。


去年8月份,我婆婆暴瘦了將近十公斤,以為是大病,後來發現是糖尿病前期。然後12月份,我們發現她的認知似乎出現了問題,然後帶去醫院檢查,是輕度認知障礙。結果有可能就是,既有糖尿病又有老年痴呆症。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有認知問題,但是概率和風險很大。

根據梅奧診所的研究發現,如果在65歲之前患上糖尿病,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會增加220%。患糖尿病10年及以上的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會增加176%。

我婆婆才50多歲,酷愛吃糖,飲食呢,也是喜歡澱粉類食物。而且非常倔強的不願意改變。我們老師的公公,得了十多年的糖尿病,從來都不願意放棄米面類的食物,直到已經發展出腎病了,才願意聽我們老師的話,戒掉碳水,並且適當的補充營養,現在血糖恢復的很好,反正胰島素是不用再打了。就這麼扛了整整十多年啊,所以糖對一個人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小心點,糖會上癮。

一、糖對大腦的影響

罪魁禍首就是這個糖!糖會讓我們上癮,就如毒品對大腦的影響是一樣的。

沒想到吧,糖對大腦的影響是真實存在的。在糖影響我們的胰島之前,它就一直在誘惑我們的大腦。

二、糖對胰島素的影響

糖類食物,吃下去以後,會快速的被消化吸收掉,然後進入血液,從而很快的升高血糖,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餓的時候,特別想吃甜食,等看到甜食,就迫不及待吃下去,那一刻,感覺特別的滿足。實際上是血糖快速升高的愉悅感。也正是糖類食物讓血糖的飆升,喚醒了體內的胰島素,胰島素一看血糖這麼高,立馬就出動降血糖。所以,結果就是一個半小時,血糖被降的很低,我們感覺到生無可戀,依然想吃糖。

胰島素就是這麼被反覆刺激的。然後出現了胰島素抵抗、糖尿病。

三、阿爾茲海默症

我婆婆現在經常犯糊塗,煮東西忘記關火,煮飯忘記在米中加水,算不清楚孩子的奶粉和水量的關係,固執。那天,我陪她去醫院,從醫生的辦公室出來的時候流著眼淚(因為不讓家屬進去,我也不知道具體做了哪些測試,後來醫生告訴我,婆婆已經記憶還有計算出現了問題)。但是,剎那的眼淚真的不代表什麼,出醫院門,她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糖丟盡了嘴巴里。其實我覺得她現在這個樣子跟小孩是沒啥區別的,但比小孩更難的是,我可以讓孩子聽我的話,而長輩,臣妾真的做不到。

醫生說,可能有個5到10年的發展期會到老年痴呆。我婆婆這一生最怕得的病是癌症。但她缺不知道老年痴呆有多難搞。

總結,無論如何要斷糖,如果斷不了,家裡人也要學會等待,就像我們老師等了那麼多年,最後算是幫到了她公公。而我,現在也只能等待。


糖尿病對於身體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如果不治療會危害到靶器官,有以下幾點:

一、糖尿病對心腦血管的危害 糖尿病致命性併發症就是心腦血管。他主要體現在主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和廣泛小血管內皮增生及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變。由於血糖升高的原因,從而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而心腦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腦出血和糖尿病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糖尿病人心、腦血管病並發率和病死率為非糖尿病人的3.5倍,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二、糖尿病對腎臟的危害 對於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異常升高的原因,它促進了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他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同時它也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三、糖尿病對周圍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肢動脈為主,糖尿病病人由於血糖升高的原因,可引起周圍血管發生病變,引發局部組織對損傷因素的敏感性降低。臨床表現為下肢疼痛、潰爛,供血不足可而引發肢端壞死,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導致殘廢,甚至會截肢。

四、糖尿病對神經的危害 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是導致糖尿病致死、致殘的重要因素。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常見為周圍神經病變和植物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朱濤體現在四肢末稍麻木、冰冷刺痛等;而植物神經病變主要體現在無汗、少汗或者多汗等。

五、對眼球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除動脈硬化、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及老年性白內障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與糖尿病性白內障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現。輕者視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在美國,糖尿病是20歲以上病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糖尿病還能引起青光眼及其他眼病 。

六、對物質代謝的危害 主要是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引起糖代謝嚴重紊亂,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酮體大量產生,組織未及氧化,肺及腎也未及時調節排出酮體,血酮濃度明顯增高,出現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極高,需緊急救治。

七、感染 常見有皮膚感染反覆發生,有時可釀成敗血症;黴菌性陰道炎引起的外陰瘙癢、甲癬、足癬、泌尿道感染(腎炎和膀胱炎),另外,容易染上肺結核,一旦得病,蔓延廣泛,易成空洞,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建議去醫院治療,早治療對於任何疾病來說都有決定性的意義。


知識的傳播,並不是非要做直白的告知,可以採用一些輔助性的手段,進行間接性的傳導,比如電視,廣播,小視頻,圖片等等。老人出現認知上的一些錯誤,可能是性格上的一些原因,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一種抗拒或者僥倖,可以適當的讓他耳濡目染一些糖尿病的相關資料和記錄視頻,讓他能夠更深刻地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並發的後期癥狀,這樣就可以讓他能夠改正自己的觀點,並且能夠正視疾病的危害,從而配合治療與預防。

糖尿病發病過程的早期,有些患者可有低血糖表現,即在餐後3~5小時後出現心慌、噁心、出冷汗等癥狀。

當病情進展到併發症時,會出現相應器官受損的癥狀。

眼睛

血糖長期升高可導致視網膜血管病變,引起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患者發生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病的機會也明顯增高。

足部

足部受傷後傷口難於癒合,可出現傷口感染和潰瘍(糖尿病足)。病情嚴重者,可發生全身感染和骨髓炎等,治療效果差時可導致截肢。

心血管

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在糖尿病人群中發生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較高、發病更早、病情進展較快。

腎臟

造成糖尿病腎病,最終可能引致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腎功能衰竭嚴重時需要依靠透析和腎移植來維持生命。

神經

最常見的是多發性神經炎,產生肢端感覺異常,感覺過敏、刺痛、灼熱感、襪套樣的感覺,是導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還可以影響自主神經系統,導致胃腸功能、生殖系統功能和心臟功能的紊亂。

感染

糖尿病容易並發各種細菌、真菌感染,如反覆發作的腎盂腎炎、膀胱炎,癤、癰等皮膚化膿感染,足癬、體癬等真菌感染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