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來源於藝術


讀到一個男人的成長經歷。

青年時激情豪邁。阿里薩年紀輕輕而才華卓著,他從來都不缺女孩們的關注,他也很是享受這種過程和感覺。

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費爾明娜,阿里薩才意識到什麼是愛,於是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對費爾明娜的追求中。

「有時視覺感觸在第一次見面時,就勢不可擋地令人神魂顛倒」,他的頭腦中滿是費爾明娜令人著迷的臉龐,阿里薩的愛情之門被悄悄打開。

中年時自卑堅強。和費爾明娜的再次相遇成為他一生的痛,費爾明娜信中的一句「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場幻覺」徹底擊垮了阿里薩心中的柏拉圖式愛情。

費爾明娜嫁入豪門,讓阿里薩受到重創,迫使他重新審視可憐的自己。經過反反覆復的痛苦掙扎之後,他選擇堅持,他認為「最深沉的痛苦來源於愛」,他選擇一種放縱的方式去守護和證明自己內心堅守的愛。

晚年時沉穩理性。烏爾比諾醫生的意外身亡,給阿里薩帶來了機會,他再一次追求費爾明娜。此時的他變了,褪去了年輕時期的浪漫瘋狂和中年的自卑憂傷。

在給費爾明娜的信中早已沒有當年的激情,剩下愛情的餘溫。這種溫情和關懷讓費爾明娜感覺到阿里薩早已不是那個一無所有、可憐巴巴的憂鬱年輕人,而是一位閱歷豐富、穩重可靠的全新阿里薩。悲痛的費爾明娜被阿里薩打動,重拾生活的希望。

時間是一副良藥,能治癒霍亂,也能溫暖愛情。

最後阿里薩變強了,也變禿了!

關於阿里薩對費爾明娜的感情到底是不是愛情的思考:

阿里薩雖然為了費爾明娜一直沒有結婚,但是在這幾十年,他的性伴侶沒有中斷過,少的、老的都有。所以這一點就很值得爭議,他到底是愛著費爾明娜還是因為心裡放不下的執念?


馬爾克斯小說創作所貫穿的「孤獨」思想。在「孤獨」中衍生對於愛情的追求,也在「孤獨」中達到人自我意識的強化。

馬爾克斯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止一次的向人們指出「孤獨」這個始終存在於人類社會當中的主觀體驗。無論是代表鉅作《百年孤獨》,還是今天所討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圖源網路,侵刪)

《霍亂時期的愛情》最突出的「孤獨」便是——「社會孤獨感」。而所處時代與社會環境是社會孤獨感的根源所在。相比於我們的時代,這種社會孤獨感也同樣存在於很多人的身上。

淺層次的社會孤獨感是與生存方式可聯繫的表層心理感受,主要由在外的環境直接引起。比如說: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和親人分離以後又重聚。放在當前社會也有比較突出的情感,如異地戀見面。

深層次的社會孤獨感是與生存意識相結合的深層內心感受。這種社會孤獨感長期的寄居於人們的內心,即使是處於繁華盛宴,天倫之樂中等良好環境環繞,也無法消除這種孤獨。

(圖源網路,侵刪)

而在《霍亂時期的愛情》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其筆下的不幸愛情與死亡均源於生存意識的社會孤獨感。在本文中導致社會孤獨感的主要原因是——愛情在現實中的制約性和不完美性。

因為阿里薩社會地位低下,而被費爾米娜勢力的父親所拒絕,這種心理的創傷演變為一種社會孤獨感。而後期由於烏爾比諾醫生崇高的地位對比,阿里薩在社會孤獨感當中又衍生出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引領阿里薩不斷累積財富,提升社會地位。在此過程中,由於阿里薩身份地位的提升,周遭的社會環境向著有利於阿里薩愛情計劃的達標,他本人表層的社會孤獨感漸漸隨社會環境的改變而隱去。

(圖源網路,侵刪)

在阿里薩與費爾米娜的愛情有了確實的希望時,阿里薩不僅獲得了社會環境當中的自我意識強化,也就是地位,金錢等良好環境的加成,社會孤獨感的表層就隨之瓦解。而後,阿里薩又獲得了長久以往追尋的的愛情的依戀,與費爾米娜在一起後,找到了自我真正意識上的情感依託,深層次的內心痛苦解除。最後,社會孤獨感瓦解,收穫了晚年來之不易的幸福。

通過本文,馬爾克斯更深層次地探討了原先在《百年孤獨》當中謎團繚繞的關於解決孤獨感的方法。他在《霍亂時期的愛情》當中,至少提出了愛情能夠給孤獨以慰籍。也不似《百年孤獨》當中用魔幻的方式將基本剖析透徹的不幸現實生活離奇的隱去,而且將這種折磨人性的孤獨感放置到了現實當中,鼓勵著正在面臨困苦霍亂,戰爭和即將瀕臨幻滅的拉丁美洲能夠珍惜當下,獲得重生的機會,用「一生一世」去自我追尋幸福的蹤跡。

(圖源網路,侵刪)

由此可見《霍亂時期的愛情》,寫作的目的就已經遠超了單純的愛情主題。

〔本文有參考相關書籍介紹及作者介紹,侵刪勿抄襲〕


男主人公阿里薩,用他的畢生經歷,告訴世人:世界上真的存在靈魂和肉體可以完全分離的物種——男人。

阿里薩和費爾明娜的第一次相遇,則證明瞭另一個愛情法則——筆友或網友談戀愛應該早點見面,若剛好是喜歡的類型,則提前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何樂而不為;若不是自己的風格,也可以及時止損,避免了在耗費大量感情之後才發現彼此不合適的悲傷結局。

我個人認為,這部小說,就情節而言,毫無新意。用當今流行的網路文章來寫,就是白富美拋棄屌絲嫁給了高富帥,屌絲逆襲成功後終於抱得美人歸。

但經典名著和普通作品的差別就在於,即使狗血,也狗血得很高級;而文學大師的奧祕之一,就在於能把細微的、甚至瑣碎的生活細節描寫得精彩絕倫。正是這些真實純粹的細節,才顯示出力量,使得這本關於愛情的書,成為關於生活的書,進而升華為一本關於人的書。

我讀書有做筆記的習慣,記錄書中一些精彩的語句或者自己的想法。但我發現,這本書我沒有辦法做筆記,因為幾乎每一個片段都十分精彩!

比如,小說中這樣描寫中年阿里薩的脫髮問題:

他經歷過的最大戰鬥是同自己的禿頂進行的,他一直頑強抗爭,卻最終落得慘敗的結局。從看見纏在梳子上的最初幾根頭髮開始,他便意識到自己被打入了地獄,這種痛苦是任何一個無此遭遇的人無法想像的。為了保住迅速荒蕪的頭頂的每一寸毛髮,沒有什麼髮蠟和生髮水他沒有試過,也沒有什麼信仰他沒有求助過,更沒有什麼代價他沒有付出過。他背下了《布里斯托年鑒》中關於農業的全部條文,因為他聽說頭髮的生長和莊稼的收穫週期有著直接的聯繫。他還把那個時期加勒比地區所有報紙上關於醫治禿頂的廣告都剪了下來。那些報紙通常刊登著同一個人的兩張照片,第一張上,頭禿得像個甜瓜,而第二張上頭髮比雄獅還濃密:這便是使用某種安全可靠的藥水之前和之後的區別。六年裏,他試驗了一百七十二種藥物,並踐行了藥瓶商標上寫的所有其他輔助方法,而唯一的收穫,是其中的一種葯使他患上了頭部濕疹,又癢又臭。

……

諸如此類的精彩片段,小說中不勝枚舉。

我很慶幸自己在即將三十歲的時候,讀到了這部偉大的愛情小說!或許,等白髮蒼蒼、走不動路的時候,我還會在溫暖的午後、躺在自家院子的搖椅上再翻一翻它。

更多好書推薦,可關注公眾號:

送你1顆子彈(1是數字的1)

如果你從公眾號的文章中只得到一點啟示,那我希望這一點全新的感受就是「閱讀真的可以改變自己」。


大概是「crush」

縱容一眼萬年羅曼蒂克,而我更願意將那份發生在窗前的偶然一瞥看做crush,我們常常將它看做愛情,卻忽視了它的輕盈、純澈、可遇不可求,巴巴兒用一腔莽撞熱忱與虛擬愛意在睡前也在人前為其賦予意義、創造故事,最後卻陷落幻想與現實的泥濘鴻溝之間積重難返,只討得一身泥水浸濕衣服緊貼身體,大腦也纔在這一瞬明瞭,閃電又怎麼可能會被固定住呢?

明瞭之後,常人選擇及時止損,而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八分愛意兩份復仇之中,開始了這分半世紀後仍未結束的愛情追逐。或許這也是文學動人之處,幾百頁之間用上帝視角看平行時空之中的愛情,行徑之間,紙上寥寥數語,誰有能解釋清楚那個平行時空中發生著的愛恨情仇?

費爾明娜·達薩在烏爾比諾醫生被衰老擄獲前,對難以躲避的日常瑣碎厭棄無力,可當在面對毫不讓步的死神,即使最終只得投降,她卻感到一種無法抗拒的強烈願望,重頭來過。

當烏爾比諾醫生跨越自認為堅固的道德本能,遊離於驚心動魄卻戒不掉的婚外甜蜜,不知是否有一瞬會閃過那封火漆上押著J.U.C幾個首字母組成的花押字的簡潔得體的求愛信。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費爾明娜·達薩在艙室中提及此事時,卻立刻做出回答,聲音中沒有一絲顫抖:「那是因為我為你保留了童貞。」他或許也怕那622份露水情緣恐怕在午夜夢回時分縈繞心間吧。

難明瞭,了明難 ……

「見鬼,那您認為我們這樣來來回回的究竟走到什麼時候?」他問。

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一直都準備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說。

《霍亂時期的愛情》就這樣在這樣一個吊軌荒唐卻又符合普世期許的結局中結束了一份經歷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一眼萬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