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很多人都覺得我是柔弱的,整個人聲音都是,我有很柔弱的一面,但也有很堅強的一面,可是大多數不瞭解我的人都只看到了我柔軟的那一面,並且因此對我很強勢,這給我帶來很大的困擾。例如,我今天去拿快遞,快遞員先前認識我,就直接說拿我的手機打開淘寶訂單拍個照,我一開始以為是取件需要,就打開並詢問,結果快遞員直接拿了我的手機給自己好評並拍照給別人(可能是完成業績吧),但是,只對我這樣!例如,我的舍友或者家人對別人都是平等溝通,但對我就是直接灌輸他們的想法,當我拒絕,他們就不開心了。例如,我們一起幹活,隊友犯錯,一位師姐叫我過去,直接指使我糾正,不給我解釋,最後她發現是我隊友的問題,只敢生悶氣,不敢說他,也沒有給我一個道歉。我心裡特別委屈,一開始我不是沒有發聲,現在是怕了這樣的人,可是這樣的人就是不少。有一次我發聲(發脾氣)了,舍友就說平時看你柔柔弱弱很好欺負,沒想到這麼剛。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人與人的相處一定要只有你讓別人看到你的脾氣才能對等。其實,我對別人鬧脾氣,心裡會特別特別難受。現在我在想是不是應該做自己,不管別人,但是不知道怎麼去調節內心這種難受與委屈。


題主其實描述了兩個問題:自己的外表給人柔弱的感覺,有的人第一次見面就認定你是柔弱的人,於是對你比較強勢;自己的內心給人柔弱的感覺,有的人和你相處時間長了,就想影響你的想法。

我理解題主的這種狀態和委屈的感覺,在這樣的狀況之下,肯定會難受。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1. 題主的問題似乎可以歸類為「自我的缺失」。建議題主(只是建議)思考一下自我相關的問題: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生活的目標是什麼?我要和室友、隊友保持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我保持這樣的關係對我要達到的目標有什麼養的好處?哪些人是我該維護的,哪些人是我該置之不理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生活的目標是什麼?這個目標一定是跟自己相關的。比如完成學業、賺錢、獲得親密關係等等。有了目標,人才能有定力。
  2. 人類社會的「公平」和「博愛」永遠是蓋在殘酷競爭上的遮羞布。人類說到底,還是一種動物,只是我們進化出了「意識」這種東西,但底層的競爭和弱肉強食是一直存在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想活的更好,你就一定要強大。然而現在不是遠古社會,需要身體上的強大,現在需要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強大。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其實並不難。這就要回顧上一個問題了:你內心有目標,就會變強大。談到內心強大,不妨看看我們的偉人都是怎麼做的,比如毛,比如其他領袖。總結就是:當你把更多的人裝進你的心裡的時候,當你想為更多的人帶去價值的時候,你內心自然就會變得極其強大。
  3. 回歸題主。題主想要變強大,不妨想想,你能為你身邊的人,你的舍友,你的隊友帶去什麼價值?他(她)們想要什麼?你能幫到他們什麼?當你真正的幫助了一些人以後,他們自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但是記住,這種幫助是價值的輸出,而不是以自我犧牲為代價的。最終是要做到多方共贏纔行。


看你處在的環境,人員素質如何。

在特定情況下,軟弱和善良掛鉤,或者相等。

但是請永遠牢記人性的弱點,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最著名的故事就是——a不喜歡早餐喫雞蛋,於是每次都把雞蛋送給b,過了很長時間,突然有一天a把雞蛋給了c,b心裡很是不平衡,從而覺得a不好。

如果你身邊內心都是大我佔大多數的人,那麼這不是軟弱和不對等,只是你的朋友們和你一樣,想用善意對待世界,同時內心也清楚黑暗是什麼樣。

一念魔佛。


我以前也是一個比較弱勢的人,總是莫名其妙被人罵。後來我變了,雖然說話聲音不大,聽起來也溫柔,但是如果有人不懷好意針對我,我也會反擊,而且我盡量做事周到,這樣時間久了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你也可以試試,別怕自己生氣怎麼樣,盡量做好自己的事,如果有人欺負你了也別軟弱,該懟還得懟回去;如果是領導了,客戶了,家人了這樣的能讓就讓一下也無所謂,反正也不會少幾兩肉。


人善人欺,馬善人騎

你的隨和只是給人留下了柔弱的印象,並沒有附帶上你做人的底線。一個人不管性格多好,但不是別人任意欺負的理由。

以後做人請參考以下做人底線:

(1)騙我可以,如果被我知道超過兩次,請你有多遠滾多遠。

(2)如果你拿我不當回事,我會以同樣方式對你。

(3)我可以裝傻,但別以為我真傻。

(4)我可以容忍,但別超過我的底線。

(5)我不是沒脾氣,只是不輕易發脾氣。

(6)任何真話,我都能接受。

一個人不管怎麼做都不會讓別人百分百滿意,既然這是一條繞不開,躲不過去的事情,那為什麼不變得先讓自己滿意了呢?


一個人表態的方式太多了。。。

就算不說話,,都有十幾種。。。。

就算對方再笨也應該明白我的感受。。。

如果他不在乎我的感受,那我為啥要在乎他的感受。。除非他地位比我地位高,有我不得不服從的理由。。。


人與人的交往,本質上就是不對等的狀態。

平等溝通。

對於強勢的一方,是自律、尊重、修養。

而對於較弱勢的一方,更多的是期望、被動。

基於這點,再來說題主的例子,內心的難受與委屈,是長時間的預期不符,造成的。

明白了緣由,還得有應對之法。

並不是隻有讓別人看到你的脾氣才能對等,因為這次的衝突,積聚的可能是幾次的失落,才爆發的。

所以纔有「舍友就說平時看你柔柔弱弱很好欺負,沒想到這麼剛。」

解讀一下,就是:別人欺負你沒事,怎麼我就不能了。這次沒準備,下次就不客氣了。

所以,還是不能轉變別人的觀念,也就不能扭轉這種不對等的狀態。

一是要屏蔽無用的相處,例如快遞員,怎麼樣也不能讓自己的手機被不相關的人拿在手裡。

二是有相處的 目的明確性,不是對抗,不是委屈自己,是雙贏。但以同學間來說,雙贏顯得難以劃分,比如你耗費自己的時間為別人收集資料,可以說是自己學習的渠道,也可以說是被免費了。

其實,現在很多道理,都是夾帶了私貨,題主也明白「就是直接灌輸他們的想法」,那麼立場堅定的話,不值一哂是應對,從頭批到尾,也是應對。這取決於自己想要立起什麼樣的人設。


當別人觸碰到你的底線,你就要說no了。


負責任的說,是的

記得沒錯的話,這好像有心理實驗,或者理論支持。

一個看起來不好惹的人,更容易被尊重。

心理學的很多結論都挺陰暗的。

相當領導,想僱保姆,想......

唉,你就得像那個樣子。慈不帶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