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歷了長時間的日據時代,現在臺灣社會掌握話語權的那一批人,很多人就是出生、成長在日據時代的,從小接受的是日本教育,因而對日本有很大的好感

臺灣意圖分裂,但分裂很重要的一個難關就在於,如何切斷臺灣和大陸之間的文化連接。假如不能解決這一問題,那麼臺灣分裂的基礎就將不復存在

基於這兩個前提,臺灣就很注重在島內對日本的文化進行美化,不斷強調日本對臺灣發展做出的貢獻,試圖將日本塑造成臺灣的精神父親,從而切斷臺海兩岸的血脈關係

長期下來,臺灣人對此也是習以為常了

再加上臺灣本身實力其實也就那樣,因此他們只能依靠吹捧美國、日本,來滿足自己的某種心態,甚至不惜為此而自我矮化


這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臺日關係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雙方共同努力,才讓彼此的合作與互助深入人心。

日本2019年總計有332所高校與臺灣進行了交換生計劃。日本大約每年有200萬人前往臺灣旅遊休閑,臺灣人赴日的人數更多,達到了一年340萬人。

按照臺日交流協會的調查,75%的臺灣人對日本抱有好感,69%的日本人對臺灣抱有好感——都是壓倒性的高

臺灣、日本學校組織的學生交流會

雙方民間互相鼓勵、支援的傳統已經有很多年了,每當出現災難時,這種傳統友誼在歷久彌新後都會再次綻放光芒。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岸地震引發海嘯,導致18446人死亡,是戰後受到的最大災難。而在災後臺灣各界踴躍捐款,總計為68.4億新臺幣(摺合200億日元),超過其他93個國家的捐款總和

日本廣告設計師木坂麻衣子在推特上發起了「謝謝臺灣計畫」,許多日本網民感謝臺灣對日本在災難時的幫助。富士電視臺還製作了「臺灣のメディアが伝えた東日本大震災とその影響」專題節目,將臺灣人民的友好傳達給觀眾。

這種民間友好是歷經多年凝結而成的:1995年日本的神戶大地震,臺灣民間就捐款捐物支援日本受災的區域。

而1999年臺灣921地震,日本也傾囊相助,攜手與臺灣共渡難關。

2016年臺南、2018年花蓮的兩次地震,日本民間也都呼籲捐款捐物,回應臺灣在災難中對日本的無私幫助。

這種友好不是浮於表面的,而是真的存在於雙方人民內心的真摯情感。冰冷的政治無法割裂人與人的友誼

對臺灣民眾來說,真正對他們友好的外國人並不多,實在是受盡了冷眼。

歐洲、北美、澳洲這些老牌白人列強國家就不說了,個個鼻孔朝天。

東南亞的臺商深受當地針對,屢屢被打砸搶,從未受過公正對待。

非洲、拉美普遍把臺灣當備胎,被挑釁侮辱,甚至沒有起碼的尊嚴。

和南韓是多年的競爭對手,互相談不上厭惡但也不會有什麼普遍的交情。

這種時候就體現日本民間友好了嘛...畢竟臺灣人要求真的不高,你能把我當人看,我就一定會對你投桃報李的


殖民臺灣的日本都退出小島幾十年了,還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國軍佔了小島這麼久,都幹嘛了?不是最應該反日的嗎。同樣被殖民的韓國人,沒幾個喜歡日本人的。反觀臺灣年輕人,恨不得入日本籍,當皇民的感覺


謝邀

日本戰敗後,留了大約30萬日本人在臺灣,更名換姓變成臺灣人,現在他們的後代大約200萬人,這些人叫「皇民」,當然還有一些人的祖輩是臺灣人,但是給日本人幹活的,他們也是「皇民」,比如蔡英文。由於國民黨的無能,讓臺獨分子越來越囂張後,這些人已經掌握了政權,輿論,所以你才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句話他們就是日本人!

日據臺灣以後,臺灣一些上層階級都跑回大陸原籍了,導致當時臺灣本土文化缺失,而日本佔據臺灣,就相當於給一個心智還沒長全的孩子當了後媽(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大概就這意思吧)後來給臺灣方方面面構造了五十年,將近人一輩子,所以說當時很多臺灣人一出生就在日本的統治下,死也是在日本的統治時期,加上當時日本對臺灣語言只允許說日語,所以有些一輩子都以為自己是日本人,再加上臺灣人日本人當時通婚,這世世代代血緣誰能說的清,所以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就合適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