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把不做家務不做飯引以為傲的女孩子一樣,都是一種極端男權或女權。

男性可以不做家務不做飯,但是他應該會做家務會做飯,如果他的生活伴侶選擇做家務做飯,他更多的選擇賺錢養家,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兩個人都覺得舒服,那無可厚非。如果女性需要他幫忙,他卻一味以男性不應該做家務做飯為借口,那就是一種大男子主義,一種錯誤的認知。

同理,女性可以做家務做飯,但應該是自己可以選擇的,而不是認為女生就應該如此,或女性就不該如此。

真正的男權或女權並不是男性就應該如何,或者女性就應該如何,這本來就是一種強制,何來權利?真正的權利,應該是選擇,我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男性可以選擇工作多一些,也可以選擇在家做全職爸爸,有些男士就是喜歡帶孩子,媽媽選擇工作也可以,而不會被社會詬病什麼。女性可以選擇認真工作,不喜歡工作喜歡在家的女性也可以選擇做全職媽媽,也不會被誰瞧不起。這才是自由和權利,任何被放大和強制規定的男權女權,都是重新陷入了霸權。

記得前段時間,papi醬因為生娃被極端女權者狂噴,覺得獨立的papi醬最後還是去給別人生娃帶孩子了,反推,所以他們認為的女權就是不生孩子不結婚不能做全職媽媽一直「獨立」到死嗎?這並不是真正的所謂女權或者公平啊,真正的權利,應該是女性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可以工作,也可以在家相夫教子。如果曾經認為女性應該在家相夫教子是對女性的不公,難道必須不能在家相夫教子就是女權了?這是另一種極端的強加吧!有些工作更適合男性,比如需要大量體力的消防員,你不能因為消防員只招收男性就認為該領域看不起女性,一邊說著女性優先,一邊又要絕對公平,哪有絕對的公平?人生而不同,女性能生寶寶,男性不能,所以女性有產假,有些單位女性例假可以住一天,男性沒有,這是對女性權利的保障,所以,平等並不等於公平,男女都生活在合適舒服的大環境中,才最好吧!

同理,男權也是,不要認為女性做家務做飯是理所當然,不要覺得全職太太很輕鬆,不要認為你賺錢養家就是大爺。現在大部分女性都是有工作的,很多比老公掙的還多,她一邊賺錢養家,一邊做家務做飯伺候你?所以她結婚是為了給自己找個兒子從精力和物力上養著嗎?就是因為這些理所應當,越來越多的女性才選擇不結婚,我們掙錢自己花,開心美麗沒有那麼多糟心事,何必找個大爺在家供著?所以啊!哪有那麼多理所應當,這都什麼年代了,兩人磨合過日子,互相照顧降低離婚率才是王道吧!

兩個人互相體諒,老公累了老婆多做一些,老婆累了,老公多分擔一些,才會知道幸福叫什麼!如果老公心疼老婆,不讓老婆做家務做飯,那老婆就換一種方式給老公加油,可以美言幾句,可以買禮物,可以按摩…如果老婆願意承擔家務,每頓做飯,那老公就換一種方式,給老婆多多的錢,買美美的衣服化妝品,帶老婆出去玩…總之,理所應當這個詞,太可怕,我們要常懷感恩的心,對外人如此,對家人更是如此,你會發現,你真的生活在愛里。


我從小四手不伸,只有衣來才伸手,我媽媽把我當成肉上肉掌中寶,我的任務就是玩,玩,玩,長大了也一直都是這樣,讀小學到讀高中,都是我爸爸一大早起床,按照我口味的要求把我的早飯煮好,我喜歡吃就來那麼幾口,讓累的哈吃哈赤的他高興一下,我不喜歡吃一口都不吃,伸出手說一句給我錢,我要出去吃。

每天回家,接我的爺爺書包還沒放下,我已經躺在沙發上打開電視,叫著:「我要吃紅燒肉,要爺爺燒的。」這種日子即枯燥又乏味,但還是得過,慢慢地我就過成了習慣,媽媽從來沒有要我做過家務,有時候爸爸實在看不慣了,說你也動一下啊幫忙刷刷碗也行。我立馬就把耳機戴上,唱起了周杰倫的歌《聽媽媽的話》,媽媽在廚房洗碗的時間很長,正好不出來嘮叨我。

我記得到了讀大學,我感覺到自由了,終於不用被人管了,但是問題來了,要自我管理就要有勞動,襪子誰洗啊,衣服這麼麻煩還要洗咋辦,還好自己不用做飯,慢慢熬吧為了自由。可是過了半年我真的受不了啊,常常內褲都還沒幹就沒的換隻好去買幾十條,穿完了拿去洗衣店統一洗。衣服差不多可以用錢解決了。可是,我們寢室里老五,老三都常常炫耀女朋友幫忙洗衣服,我太羨慕了,我也談戀愛了啊,我乾脆要我女朋友洗衣服算了。一開始她不肯,後來終於肯了,在我哄騙下幫我洗了一個學期,然後分手了,走的時候她對我說:你有病。

參加工作後,吃飯真的成了問題,離開了家鄉的城市,媽媽爸爸爺爺都不在,照顧不了我,沒地方去吃一口家常菜。自己想過做,但是哪有這種心思,回家沙發上一躺就是遊戲看片,要不出去喝大酒。家裡亂的不成樣子,東西都實在找不到了,一年就沒有穿過一次一樣的襪子。

媽媽來過幾次,罵我說,趕緊找個女朋友,幫你收拾收拾,你就是要人伺候。我聽媽媽的話有道理,於是我和我公司的女文員談戀愛了。

女朋友和我同居後,真的很勤快,幫我收拾的妥妥的。可能是因為我長得帥,家裡也有錢,反正我很享受這種日子。有一天我們就結婚了,結婚後我還是照樣這樣做大爺,家裡都是老婆收拾,做菜做飯,她一埋怨我就出錢,並且告訴她你看韓國日本的男人,進廚房就是墮落,因為我掙錢還是可以的。我又很多朋友要應酬,工作也越來越忙,哪有時間做家務,我看著老婆忙碌的身影,想起了媽媽曾說過的一句話:將來找了老婆,可不能慣著,要讓她伺候你。「我就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我總結一下,我覺得,男人做家務,就不能賺錢,能賺錢,還做個屁家務,當然我要引以為傲啊。

(以上則為我聽來的一個故事,也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了。)


不是什麼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是不健康的社會遺留問題。之所以,還在日常生活中被置頂,是因為既得利益者們的支持。

由來是婦女不勞動的古代,只能靠男人生活,家庭就是職場,家務和生孩子帶孩子就是KPI,一定要做。

隨著婦女解放,同工同酬,在社會上的勞動是逐漸趨向於男女一樣,但是在家庭內部,男性還是秉承著三不原則對待家務勞動,不承認看不見不領情。

勞動必須帶著價值。這點男性會主動忽略。而整個社會的默許是因為一旦倡導這種平等,大部分男性就真的找不到老婆了。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依然有很多女性的職場依然還在家庭,有錢有地位的女性守著一個家庭的空殼,男性認為給你錢花了還要怎麼樣,再作讓你睡大街;最可悲的是沒錢沒地位的女性守著一個不遮風避雨的殼子,基本上睡大街了,還每天在指責聲中做家務帶孩子,更甚者,可能還需要對小三小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扯得有點遠了。

男性不做家務,不是他們不會,而是他們有被默許的空間。這件事什麼時候和家庭責任感、社會評價掛鉤,也就是在社會交往中的KPI掛鉤,他們就主動做了。

目前階段最和諧的方式是,女性用男性賺的錢,雇專業的家政服務來作家務,買專業的家用電器解放雙手。

未來階段,雙方權利和義務都基本對等了,比如生育期間和生育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男性或者社會給與女性的補償和保障,也就是個人不養社會養,不用因為經濟原因勉為其難。剩下的經濟和精力的付出和分配,看兩人協商,看兩人之間的感情。


怎麼說呢,老觀念了,而且很老,封建社會那種老觀念,我覺得是不正常的,不想干說不想干,但這不是女性的責任,可以兩人分配好,但是這種理所應當和願意為傲反正我無法評價了


顯然這人不太會考慮女性的訴求為做家務工貢獻自己的一些時間和精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