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帶你看世界丨選一本童書,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在童書世界裡探索吧!

這本童書有著怎樣的故事?它所傳遞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怎樣的?


謝謝左歪老師邀請 @左歪 好喜歡這個問題,在和孩子讀繪本這幾年,常常會被一些繪本中的價值觀所打動:

比如給世界帶來美好的《花婆婆》;

比如懂得包容與體諒的《田鼠阿佛》的家人;

比如對孩子溫柔而堅定的《媽媽,我真的很生氣》中的媽媽;比如愛著自己小缺點的《我喜歡自己》中的小豬;比如勇敢堅定做自己的《大腳丫跳芭蕾》中的貝琳達……

要說曾經給我最大觸動的一本,我想一定是《風到哪裡去了》。這是一本把大自然融匯到繪本中的故事,這也是把大自然的運轉規律融匯到我們思維和人生觀中的故事,而且這冊繪本很好地詮釋了「擁有」與「失去」這個宏大的概念。

還記得那時候娃兩歲,工作上已經到了最低谷,因為產假和哺乳期的影響,績效考核成績直接撲街。新領導上任,部門調整,一切都變得很不適應。那天,我像往常一樣拆開這一本新書,給孩子講。講著講著,突然眼眶一酸,感覺自己就像是故事裡的小男孩,在拚命確認著什麼,確認著某些看似失去實則讓我不甘心的東西。終於,在故事的結尾,小男孩笑了,我悄悄擦去眼角的淚水,抱著孩子,被這一冊小小的書治癒了。

1、關於消失

「為什麼白天會不見呢?」

「這樣晚上才能到這裡來呀。」

「可是,白天就這樣不見了,太陽到哪裡去了呢?」

「白天並沒有不見,它只是到別的地方去了。我們這裡是晚上,別的地方就是太陽會到那個地方升起,沒有什麼東西會永遠消失的。」

每次讀到這裡,心裡總會有一個溫柔而又篤定地聲音,在迴響著這一句:沒有什麼東西會永遠消失的。這是科普和哲學,亦是信念和期待。孩子,你知道媽媽在讀這句話時,是什麼樣的感受嗎?就是那種希望你擁有更好,而得不到時,希望有其他的美好陪伴在你身邊。

2、失去也許是一份愛的發心

「那麼,風停了以後,又到哪裡去了呢?」

「風停下來時,它其實是吹到別的地方,讓那兒的樹跳舞去了。」「蒲公英的絨毛被風吹到哪裡去了呢?」「帶著新的花籽飛到別家院子的草地上去了。」

我們失去了風,原來它去讓別的樹跳舞了;我們吹走的蒲公英,原來去別家院子生長了。我們失去的一份物品,也許能幫助了他人;我們失去的一份情誼,也許長存於另外的地方;我們失去的一個機會,也許幫助了更需要的人。

失去不是終點,換一個視野看待失去,這背後也會有一份愛的發心。當我們知道這一份愛的發心,也許失去本身就沒有那麼讓人痛苦不堪了。

因為那份初心,我們才得以繼續前行,繼續追尋,因為沒有什麼會永遠不見。

3、萬物的能量生生不息

「山到了山頂後,又到哪裡去了呢?」

「下了坡,變成山谷啊。」「當海里的波浪撲碎在沙灘上以後,還能到哪裡去呢?」「再退回海里,變成新的波浪。」「當暴風雨過了以後,雨到哪裡去了呢?」「回到雲里,再生成新的暴風雨。」

回想到自己當時的狀態,暫時退出了工作崗位,於是有了可愛的小寶貝;暫時失去了很多的機會,於是有了家庭教育探索的新可能;暫時遠離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但是又有了家庭所帶來的更為重要的人生經歷。

是啊,這世上,得失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我們以為的結束,也許是新的開始;我們以為的低谷,也許是新的崛起。

4、一定有什麼不見了,然後呢?

「森林裡的樹葉變了顏色,落下來了,以後呢?」

「回到泥土裡,變成長了新葉的新樹啊。」「可是,當葉子落下來,一定有什麼東西不見了。」小男孩說:「是秋天不見了。」「是的。」媽媽回答,「秋去冬來呀。」「那麼冬天結束以後呢?」小男孩問。「冬天結束時,冰雪融化,小鳥歸來,春天就來了呀。」小男孩終於笑了。「當葉子落下來,一定有什麼東西不見了。」是生命嗎?是時光嗎?是秋天啊。

因為秋去冬來呀,因為冬萌春意啊,這就是歲月想要告訴我們的秘密吧?那些不見了的東西,都在孕育著什麼新的開始吧?

蟄伏潛居,冬藏堅韌,只為春的伏筆。在時光的長河裡,沒有什麼會永恆消失,因為時光本身就是給每一個生命最珍貴的饋贈。

5、這個世界循環共生。

「這個世界真的就是這樣循環的,沒有什麼不見了。」

「今天結束了,」媽媽對他說,「現在該睡了。明天早上,你醒來的時候,月亮已經去很遠很遠的地方開始新的夜晚了,而太陽也在這裡為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這冊繪本,很少想要給孩子解讀什麼。每次都是我靜靜地讀,他們靜靜地聽,在這溫馨而靜美的時光里,在我們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這個世界在循環著,這個世界的一切萬物在以自己的方式運轉,得與失也在以均衡的狀態去滋養給大地間的每一個小生靈吧。

信誼繪本世界精選圖畫書:風到哪裡去了京東¥ 36.80去購買?


芽媽最近看到這樣一本繪本,簡直就是對「熊孩子」的真實寫照,它就是亞歷山大·史蒂芬斯邁爾的作品《奶牛的埋伏》。

據說,從幼兒園到小學三四年級,是「熊孩子」出沒的高峰期。

他們調皮搗蛋,像匹脫韁的小野馬,不按照常理出牌,破壞性極強,隨時有能力把周圍搞得亂七八糟。

他們天真爛漫,好奇心強,經常做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時讓人捧腹,有時又惹人討厭。

面對「熊孩子」的各種奇特行為,家長真的理解他們的動機嗎,應該怎樣積極引導呢?

看完後,或許會找到答案。

PART01

每天早上,奶牛洛特擠奶的時候,就開始迫不及待地朝院子里張望。

因為在那裡她可以做最最喜歡的一件事——那就是埋伏起來,嚇唬郵遞員!

可憐的郵遞員很惱火;而農場主太太也很惱火,她收到的包裹郵件全都破損了,因為郵遞員每次都被洛特嚇得把包裹掉在地上。

郵遞員終於想到個辦法,給洛特也送個包裹。

然而,不知情的洛特還像每天一樣藏了起來,又像每天一樣地跳出來嚇唬郵遞員。

這一次,在她的惡作劇下,包裹被壓扁了。

她還從來沒有收到過包裹。這裡面會有什麼呢?洛特失望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又把郵遞員的自行車壓壞了。

「完了!」郵遞員抽泣著說,「沒有自行車我以後可怎麼送郵件啊?」

沒關係,洛特有辦法。

從那天起,洛特再也不嚇唬郵遞員了。每天擠完奶後,洛特和郵遞員一起出發去送郵件。

現在,她最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送郵件!

PART02

奶牛洛特的形象,既天真爛漫,又調皮搗蛋,活脫脫就是一個「熊孩子」!

《奶牛的埋伏》這本書非常有吸引力,妙趣橫生的故事,幽默誇張的表達,尤其是奶牛的眼神和表情簡直是太傳神了,逗得人哈哈大笑。

更難得的是,在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奶牛的埋伏》也引人深思。

芽媽感受到了這本書流露出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愛,儘管作者沒有嚴肅地從孩子的心理層面進行描述和分析,但是它無疑是十分符合孩子心理特徵的,能帶領大人更加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

洛特想盡各種辦法埋伏起來嚇唬郵遞員,並沒有惡意,只是覺得這樣很好玩,很有趣,並沒有意識到這樣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郵遞員和農場主對此非常煩惱,也很像大人對於孩子調皮搗蛋的無奈。

很喜歡郵遞員的處理方式,通過一個包裹,影響了洛特.

一個沒有到手的包裹,象徵著愛和善意。

它比任何語言都有力,它第一次讓洛特對惡作劇的後果有了感同身受,也真正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妥。

這個包裹,也激發了洛特內心深處的小太陽。當她知道自己犯錯了,為了彌補過失,她自願充當郵遞員的交通工具,非常勇敢地去承擔自己的錯誤。

當洛特最喜歡的事,從嚇唬郵遞員變成了送郵件,她的內心早已悄然發生了轉變,也變得更快樂了!

真是一隻呆萌還「義氣十足」的奶牛啊!

PART03

看了奶牛洛特的故事,芽媽不禁聯想到了一則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如果想讓路人脫下衣衫,請不要用刺骨寒冷的北風,而要用愜意溫暖的南風。

同樣,家長的一次鼓勵,老師的一次表揚,小夥伴的一個禮物,都有可能成為「郵遞員的包裹」,讓「熊孩子」產生意想不到的進步和轉變。

家長首先要理解、接受自己的孩子,就像每一片樹葉都有兩面,這種性格特點的孩子一般掌控欲很強,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他們思維活躍,喜歡探索,膽子比較大,動手能力很強。

家長對孩子要適當的放手,給他們以選擇權。當然,放手不意味著放任,這幾招還不錯哦:

1.明確表達立場,但不要上升到人身攻擊。比如,我不喜歡你這樣做,在家裡跑來跑去會影響到鄰居。

2.請孩子幫忙,讓他沒有時間搗亂。比如,當孩子在超市到處亂跑時,可以叫住他說:「寶貝,媽媽準備買聖女果,請你幫忙把最大最紅的挑出來好嗎?」

3.告訴孩子怎麼彌補自己錯誤。比如,你搶了小朋友的玩具,小朋友很難過,現在你要帶著你的玩具去道歉,問問小朋友要不要交換或者一起玩。

對「熊孩子」來說,進行「愛心」培養和愛的教育很重要。當他們成為有愛的孩子,他們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很喜歡一套書,叫做吃夢先生,有兩本書,分別是生氣夢和恐懼夢

這套書主要是說有個專門吃夢的獏先生,它會每晚到夢中吃掉不好的夢,讓你恐懼的讓你生氣的夢,在變出好的夢,讓你有個好心情。可以紓解孩子恐懼、寂寞、生氣的情緒。書中的各種細節也是用心良苦

看看獏的屋子中,很多都是他自己的形象,抱枕、茶几、書架等等,每當噩夢報警器想起,獏就會帶上自己的裝備去吃掉不好的夢。


講述友誼的《埃德蒙和他的朋友們》

講成語的《大八哥小巴哥》

講父親的《超能奶爸》系列

講理解的《今天我來當媽媽》

等等,特別多


這是一本關於德育的繪本,每一個善舉,都會讓世界更加美好。這本書的主題關於霸凌、旁觀者、同情心。

班裡新轉來一個小朋友名叫瑪雅,她想和小女孩克洛伊成為朋友,可是克洛伊總是拒絕她,小瑪雅只能孤獨的自己玩,直到有一天,瑪雅再也沒有來學校......

後來老師給大家上了一節課「再微小的善舉也能改變世界」,克洛伊突然明白過來,自己已經沒有機會對瑪雅表達善意了。

我最喜歡的就是文中的艾伯特老師,她傳達的教育理念就是: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會像波紋一樣,向整個世界發散力量。

這正是我所堅持的。


《肚子里有個火車站》

腸道的食物小精靈,雖然對狼吞虎咽扔下來的大塊食物不滿意,但還是要幹活分解食物,因為:

抱怨是沒用的。

何以解憂,唯有行動。

此外,這本書很有趣,首尾的詩歌也朗朗上口,我家小閨女,我這個老大媽都特別愛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