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是喜歡把明星和科學家掙錢的多少混為一談,我覺得真的是大可不必。

在中國,絕大多數的科研人員都是由國家發工資,給科研經費,出成績後也是由國家給予獎勵的。

但明星不是,明星是資本的工具,酬勞也由資本負擔,他們不是用納稅人的錢來養著的,相反他們還是納稅數額非常大的一種職業。

明星的片酬取決於他能為資本方創造價值的大小。三千萬的片酬要交一千多萬的稅,再加上公司分成,到手也就幾百萬,很多選秀出來的流量明星分成比例更低,累死累活忙活一年也就一兩百萬的收入,雖然不少,但在明星羣體中算是墊底的存在,就算放到社會上也不過是公司中上層領導的水平。

更何況全國能拿高片酬的就那麼幾十個人,全國能算是明星的也就千八百人。


之前這個問題發給我一遍,沒回答,因為感覺扯著扯著就會扯到不該扯的地方,不符合我娛樂至上,安全衝浪的原則。第二次發給我,想著還是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還蠻有意思的。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我國藝人的片酬超過世界所有其它國家。」其實不是的,好萊塢影星的片酬纔是全世界最高,他們的經紀行業和演員公會相當強勢,好萊塢巨星不乏億萬富翁,當然,應運而生,娛樂行業的稅率也是相當高的。因此為了合法避稅,大部分a list的明星(也就是我們的超一線明星)都有自己的慈善組織,以此避稅。

我們的明星片酬再高,也沒有達到能捧出億萬富翁的地步(不知道吳京和徐崢怎麼說,這倆都身兼數職啊,好萊塢這種角色應該數「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和「世界之王」詹姆斯·卡梅隆吧人家那都是百億身家),更沒有2000萬俱樂部這種壕氣吧,2000萬美金的片酬啊像「美國甜心」阿湯哥直接開啟了2000萬+20%分成的模式,娛樂市場確實發達。

我國藝人的片酬基本和電視劇掛鉤,《如懿傳》周迅和霍建華直接划走一億輿論嘩然,如果依阿湯哥的模式,估計很多人都坐不住了,美國影星、電視劇演員、廣告演員、歌手界限還蠻清晰的,電視劇片酬低於電影地位也低於電影,基本沒有影星跑來演電視劇的。

但我們現在是電影發展不如電視劇,電影圈越來越閉塞,准入門檻越來越高,基本成報團趨勢,這幾年演員人氣再高演技再精湛沒搭一個「京圈」「滬圈」「港圈」基本很難「觸電」,沒發現這幾年電影圈來來去去就那些面孔,排列組合似的,基本靠資方。稍微有點抱負的演員,沒有好父母或者好經紀人,想擠進電影圈,削尖腦袋降低片酬都來不及,哪裡還能2000萬加分成;至於那些熟面孔就像家養的基本和資方分不出彼此,左邊口袋倒右邊。所以,一直覺得罵演員沒太有道理,影視劇行業佔主導地位的還是資方,電視劇還好,觀眾的遙控器不受資方控制,算制衡,資本逐利將能擔得起收視的演員捧上神壇,孫儷靳東現在每部劇都參與投資了吧。

電視劇圈沒電影圈封閉,所以有些分配會根據市場來,除個別特殊情況外。要是有選擇,資方肯定是第一個譴責演員高片酬的,他們是出錢的呀,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成本越低利潤越高,所以前段時間那個「抵制演員高片酬」聯盟的聲明給我看笑了,「正午」「新麗」等五家投資方和製作商發這個聲明,還一堆人叫好。就相當於公司老闆或者甲方聯合起來說員工工資太高了或者乙方收的錢太多了,這收入分配不合理我們來分配,簡直是「黃鼠狼給雞拜年」。調整收入實現社會公平是再分配的是,有初次分配啥事?

這樣的情況無獨有偶,這幾年視頻平臺慢慢佔據上風,把持製作運營發行甚至手都伸到藝人經紀上來,這種大包大攬的一條龍流水線作業,讓人不寒而慄,在成熟的娛樂行業中是不可能允許這種「特斯拉」誕生的,好萊塢以caa為代表的經紀公司、以迪斯尼為代表的製作公司、演員工會呈三足鼎立之勢互相牽制誰也別想獨吞市場紅利。網路平臺以行業壟斷的架勢,不斷吞噬市場,抹殺的不僅僅是市場的流動性還有藝術創作的自由,他們開始定製劇,定製話題,甚至定製「爆劇」,定製「明星」。

放到我國平均收入水平來看,確實頂尖演員收入過高,而且前幾年隨著影視行業膨脹,呈虛高架勢。最重要的是我國演員尤其是明星們,和好萊塢影星除了電視劇外還有不同點,我們的明星代言頗有些「葷素不忌」,能不接「各類APP」和「三無產品」、「微商產品」代言已經算是業界良心了,可好萊塢頂尖影星甚至不太頂尖稍微有點追求的影星就算貸款買高定都不會去接除奢侈品和汽車外的任何代言,以前他們還會跑日本接點牌子補貼家用,現在都跑中國來秀下限了。像中國藝人趨之若鶩的「肯德基」「麥當勞」「可口可樂」等快消產品,基本是留給年輕歌手流量愛豆等青少年偶像,頂尖影星接了有損b格,我國藝人代言那叫一個「百花齊放」,基本靠商業代言去證明價值而不是票房和獎盃。更不用說還有商業站臺了,我一直認為商業站臺報酬比演戲片酬更虛,一場站臺不過半天甚至就半個小時,基本都是十幾萬起價,像一線流量都得幾十萬近百萬,這個就與勞動支出不太匹配。

然而調整分配,不是靠資方出貽笑大方的「行業自律」(沒有演員工會打掉他們的大牙真是可惜),而是靠社會再分配,比如說提高稅率等舉措。資方調整,這些被「抵制」省下來的片酬不會進入其它領域其它市場,而是會進入他們的腰包。

ps:人家好萊塢影星2000萬片酬還是8小時工作制,當然我國大部分社畜都在996,我國哪位藝人要是拒絕出夜戲估計會被罵到頭掉,即便這原本是我們的休息權也是演員的休息權。所以說,縱然演員片酬放在社會中確實偏高,但其實高利潤高風險的娛樂行業還是資方市場不是演員市場。應該嘗試讓更多因素參與行業分配,比如導演、編劇、攝像、剪輯、配音等等,調整的應該是這種「一枝獨秀」的情況,而不是甲方居然要為了市場付出成本的問題。


頭部明星片酬過億,十八線明星月薪三千

頭部主播月薪千萬,十八線主播掙不到錢

頭部商人不在乎錢,底層小老闆天天和zf扯皮

頭部科研人員享受各種國家級待遇,底層研究生天天水論文

你只看到頭部,並且你只看得到娛樂圈的頭部


簡述小粉紅意識形態:

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認為倫理學是指導一切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

一件事的實然如何是根本不重要的,世界應當根據粉紅倫理學認為的應然來運轉。

這個世界唯有道德是真實的,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皆需接受道德的改造。


在粉紅意識形態的指導下,粉紅經濟學呈現出如下的造型:

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最好的經濟制度——因為國家如此宣稱。

國家的政策應該可以規制經濟生活中最微小的事物,但這仍然是市場經濟。

國家的政策應該直接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提高特定人羣的收入水平,降低特定人羣的收入水平,理由是倫理學層面的:

科學技術更有用

農民不種糧食都會餓死

軍人不保衛國家就會立刻滅亡

……諸如此類。


聳肩,曹大佐找的精算師比你懂也比我懂,不管怎麼算,那錢拿去給誰,也絕對不能按小粉紅的算盤給。

沒有別的原因,因為小粉紅很便宜,小粉紅的倫理學更便宜。

便宜,就是賣不上價,賣不上價,就掙不著錢。


合理不合理看市場吧。

合法競爭,按章納稅。

只要一切依法辦事,足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