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車展特別策劃#本提問由「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提出,已收錄至知乎汽車「問題商店」問題交易區,更多交易區問題,請點擊專題預覽&>&>&>&>

北京車展問題交易-大咖提問 - 知乎?

www.zhihu.com圖標


,要回答未來,要先看清楚現在。

下表是近6年的銷量數據,之所以從2014年開始,是因為這一年被稱為電動汽車的元年。當時我還在一家電動汽車企業中搞科研。沒想到一轉眼6年就過去了。

可以看到2016年到2018年這三年增長最為迅猛,每年以接近100%的增長率快速發展。2019年,受乘用車市場的持續下滑,新能源汽車也難以倖免,勉強算是和2018年基本持平。今年就生不逢時了,遇到新冠肺炎這個大號黑天鵝,預計銷量能維持百萬輛就不錯了。

用可視化的圖片表示這個變化規律如下:

假設2020年電動汽車銷量為100萬量,乘用車新車銷量為2000萬量(可能更少)。那麼今年的滲透率仍然在5%左右。

那麼,2018年、2019年、2020年將連續三年電動汽車滲透率超過5%,基本可以下這樣一個結論:電動汽車滲透率將以5%位基準,向上突擊。

那麼,什麼時候能達到10%呢?

做市場規模測算,要有基本的邏輯。

邏輯1:乘用車市場從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

這個基本是行業的共識,乘用車行業經歷了28年的持續增長,完成了它的高光時刻。按照行業週期的演變,目前進入到了企業成熟期。成熟期的一個表現就是職業經理人的出現,企業要獲得增長,就需要採取併購重組的方式來實現。

這也是為什麼,多家OEM負責人放話說:未來幾年將只有5家主機廠能生存下來。

基於這個邏輯,我們可以認定這樣一個結論:

未來3-5年乘用車不會出現爆髮式增長獲得下跌,預計將維持在2000萬臺這個水平。上下波動在10%-15%之內。

邏輯2: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在2025年新車銷售量達到500萬臺。

這是中國汽車行業的一個政策性指導。

從這幾年的政策來看,規劃中的數字是對行業的引導,和實際情況會有一定的出入。

比如,將這個銷量目標打個折扣,按照6折到8折區間來測算,就是300萬臺到400臺的銷量。

基於這個邏輯,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

2025年電動汽車滲透率在15%-20%之間。

支撐邏輯:作為預測性的數據,支撐邏輯也非常重要。

包括:1)補貼在2022年退坡,那麼可以預計的是2021和2022年的增長率至少和2023和2024年的增長率保持一致,或者要高於後者。2)特斯拉毛豆3持續熱銷,大眾MEB平臺車輛預計2020年底前後交付。說明電動汽車接受度在逐漸提升。

基於上述幾個邏輯,基本可以得到一條滲透率曲線預測如下圖:

可以看到,分三種情況進行預測,並且2025年數據相對保守(六折如果不算保守的話,那簡直要骨折了)。保守情況下,2022年將達到10%滲透率,2021年滲透率將接近10%。

因此,結論就是不出意外的話,2022年可以實現10%的滲透率。2021年稍微有些困難。


五菱mini那樣的粗暴低價式高銷量成功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高價新能源車的高端式成功。新能源化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有個天生的使命是藉助新能源車彎道超車海外品牌。在燃油車市場,這一使命也利好自主燃油車藉助新能源提升品牌,走向高端化,不再依賴價格跟合資燃油車正面對抗。

但上面說的只是大趨勢,自主品牌想高端化,廠家本身還有很多細節工作要做,需要一步一步走。舉個例子,2020上半年對比2019上半年,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頭部玩家之一,銷量結構居然開始依賴起燃油車了。

比亞迪這樣做當然不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它的更高目的是企業整體盈利更好,品牌溢價更高,而不是單純粗暴的想多賣新能源車或者燃油車:

  1. 2019年7月,發現宋Pro燃油版有相對老款宋更熱銷的機會後,把此前不溫不火的宋升級到宋Pro,著重宣傳加量不加價,做大銷量穩定燃油車的基盤。宋Pro的新能源版沒有太大起色就先放一放不著急。
  2. 2020年8月,宋Pro銷量有提升之後緊接著推出更高定位的宋PLUS,對比主要同級競品,比亞迪產品的定價也從宋Pro比第二代H6便宜,升級到宋PLUS比第三代H6略貴的程度。即使宋PLUS這樣做可能導致銷量受損,但宋Pro的基盤還在,宋PLUS可以盡量騰出手去打破比亞迪燃油車比哈弗低端的市場印象。
  3. 緊接著,漢EV開啟預售後熱度不錯,明顯比宋Pro新能源版有戲,需要快速反應抓緊撤掉宋Pro和宋PLUS等大部分營銷資源,轉投給自己的新能源旗艦車漢EV,通過對比Model3等更貴競品拉高比亞迪定位,經常宣傳漢的熱銷而幾乎不宣傳宋的熱銷,有利於拔高比亞迪品牌本身的市場印象。燃油車市場咄咄逼人的長城就不得不面對歐拉比漢便宜,銷量卻跟漢拉不大差距的尷尬。

宋PLUS比自己對標的三代H6還貴幾千,印象裏比亞迪燃油車第一次這麼自信吧

看過某宋DM車主等很多迪粉吐槽比亞迪營銷的話,不少外行看熱鬧的朋友也跟著吐槽比亞迪廣告投放等拖後腿,完事了還不忘反過來誇一誇比亞迪新能源車的優異性。其實比亞迪心裡清楚著呢:就指望你們每天口口相傳我新能源車厲害了,我燃油車定價偷偷超過競品都沒人罵,你們要是天天吹我燃油車好,我藉助新能源提升品牌溢價的企圖不就黃了嗎?

大了這麼一點點就有自信叫越級了,那唐豈不是越了H6三級?沒辦法比亞迪自信起來了啊

這麼多年來,比亞迪如果端正態度,不是一門心思的貼著補貼政策造車,學學五菱,多造一些貼近人民真實需求的國民神車,那麼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怕是早就突破10%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怕是早就突破50%了吧?比亞迪的綠牌車估計已經鋪滿大街小巷,品牌力早就MAX了吧?

看看宏光mini,8月份銷量1.5萬臺。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唯一一個能在銷量上硬剛特斯拉的國產品牌哦。再看看漢EV,雷聲大雨點小。刀片電池的產能啥時候能爆上來啊?是不是光想著和特斯拉PK了?明明比亞迪的優勢是成本優勢,非得去和品牌優勢的特斯拉PK。

比亞迪如果端正態度,拿著成本優勢的大殺器橫掃中低端市場,根本就沒特斯拉和五菱什麼事兒了。

照現在這個趨勢下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由五菱和特斯拉領銜,怕是2021年底就能破10%了,到時候,估計就沒比亞迪什麼事兒了。


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基本已經達到10%的佔有率了;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源於用戶使用習慣未能培養起來,未來仍然需要一段時間,這個時間不會太長,應該在國家這個5年規劃週期內妥妥的實現,我自己樂觀的認為可以達到30%。

為什麼這麼篤定呢?

新能源汽車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澱和用戶習慣培養,新能源汽車的受眾羣體早已經不是那些貪圖補貼的車主,看看蔚來、特斯拉、理想這些動輒就三四十萬價格區間的車型銷量就知道了,這些受眾羣頭普遍特點是認知起點高,文化學歷高,收入水平高,像不像這個國家的新中產?

這些人的選擇恰恰是引領社會羣體需求的重要風向標,這羣人不迷戀傳統豪華品牌,對新鮮事物接受度極高,崇尚個性,這不正是每個時代湧現的異類嗎?

每一個時代,當異類出現的時候,反對聲就會興起,但是異類最終成為時代的主流,然後又成為下一個時代衛道士。

80年代的時候,父親買了第一輛嘉陵摩托,然後就被村裡人披上了異類,大家指指點點說這玩意那麼貴,還費油動靜大,不如自行車來的實惠,等到了90年代農村幾乎人手一輛。

擁有過三輛燃油車,原來對新能源車極其不接受,知道機緣巧合換了插電混動的車型,只要能純電行駛,真的不願意啟動發動機。

如果下一輛車讓我去選擇,那一定是一輛純電車型!我不代表大家的選擇,但是我的車友圈朋友圈每一個新能源車住都自發的成為了西能源車的義務宣傳員,這不正是這個時代的趨勢嗎?


一個車型市佔率超過10%意味著這個車型或者車系已經進入主流市場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認可。目前,新能源銷售依然是限牌城市出行需求和網約車政策需求的產品,加上部分豪華車主的嘗鮮,呈現區域和政策市的特徵,非限牌城市的中產階層的增換購需求買沒有啟動。要啟動規模最大的中產階層和中級車市場纔有可能市佔率突破10%。

當下這個圈層市場的突破還面臨購車成本高,充電不方便,使用場景不友好等諸多問題。只有新能源車 價格和油車相差不多,也就是價格在15萬一下;續航普遍達到500以上,充電半徑3公里範圍,充電時間半小時左右,社會各階層對新能源能夠正確認識,那新能源汽車就可以進入快速發展期。目前按照這個標準起碼要2025年以後。當然,假如國家出臺更加強制性措施可能會提前,但估計也不會超過2023年。畢竟最終要靠消費者的私人購買,不可能太多依賴公共財政的支持。因此,當下新能源市場依舊是兩極分化 的市場,要不高端高價高科技,要不代步出行夠用就好。


插個眼

2023年6月前


謝邀,靠補貼補岀來的任何市佔率都沒多大意義。只有在第三國市場能跟上特斯拉銷量的10%纔有討論的意義。


新能源汽車目前主要是指純電和混動兩個模式,以目前看氫電這條技術路線十分遙遠。

以目前電動車迭代速度,3年更新一代,應該在2023-2024性價比方面追平傳統燃油車,兩天混動車。

但是這裡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傳統汽車4S店是電動車推廣的最大阻力,沒有之一。

就像十五年前的山寨手機泛濫的時期,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主導市場的時候,產品力雖然好,但是產品線混亂,一個品牌有七八十個型號,且不同型號之間的生態無法互通互聯;而品牌手機進價非常高,手機店賣手機並不是太賺錢,店鋪的盈利主要靠套路和售後。人們購買產品更多還是希望簡單方便,而不是各種套路滿滿,所以對於新能源汽車這一塊,新勢力有著天然的後發優勢。

現在新能源汽車也進入這個關鍵節點,我國承諾在2030碳排放到峯值,2060年碳中和。

那麼這就是新能源的機會。預計2030年銷售的汽車一半以上是由新能源汽車組成,2025年以前達到20%這個關鍵節點。


宣佈新能源車可以防治新冠


現在我是不知道,但五年後禁售燃油車就超過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