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後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很多上市公司股票通過二級市場購買,那麼員工是完全按市場價認購嗎?如果是這樣,認購的股票鎖定期至少一年,這種舉措,員工願意購買嗎?看起來對參與員工一點優惠一樣都沒有啊,為什麼不直接通過市場自己購買?很疑惑


您好,關於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模式很多種,主要是看你用哪一種模式,首先包括股票期權、期股、業績股票、乾股、限制性股票、虛擬股票、股票增值權、延期支付、員工持股計劃等幾種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的模式,最要是根據您公司的實際情況而言用哪種員工激勵模式比較合適。根據你所講述的情況應該屬於上市公司股票增值權的一種:

股票增值權和股票期權非常像,只不過股票期權在行權時需要先購買預定數量的股票再賣出之後才獲利,而股票增值權是在行權的時候不用購買股票,而是由公司直接將行權時的股票實際價格與授予的行權價之間的差價直接支付給激勵對象,支付的方式可以是現金、股票或「現金+股票」的組合。

值得注意的是,激勵對象獲授的股票增值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而是一種權利,一種在未來某個時點獲得資本增值收益的權利,這種計劃是沒有所有權、表決權和配股權,股票在次只是一種量度工具。


心理學效應遠大於實際利益。激勵是第一,然後是購買價格。


可能要先追溯一下背景。

在推出員工持股計劃政策之前,A股的股權激勵模式主要是限制性股票(要求購買價格不低於股價的50%)和期權。證監會對股權激勵有審批流程,同時要求對激勵的歸屬有業績條件約束。確實有公司在歸屬時點如果未達成業績,激勵不能歸屬是很大的問題。

員工持股計劃一經推出,獲得了A股公司極大青睞,什麼原因?流程簡單且快,沒有嚴格的業績要求,公司也沒有股份支付成本。在資金方面也可以加入融資槓桿(利率通常能談的比較低,至少低於個人到市場上去融資),假設在公司業績持續提升且反映在股價上,對員工而言也是一種變相的激勵舉措,同時對公司而言也有一定的市值管理作用。

但A股並不是成熟的資本市場,股價波動性大且一定程度不受業績影響,這就比較坑了,員工其實是承擔了個體影響不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所以員工持股計劃整體而言對公司更有意義。


員工持股計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大家都以為莊家不套員工,那就錯了。有時莊家沒有資金了,也希望員工持股計劃高位接盤,套現一部分資金,莊家去做別的。等到一定時間,有機會後,再給員工持股解套,甚至盈利。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你能天天等著他拉高你出貨?他可以5分鐘打到漲停板,員工跑了,他接過來。這個時候你上廁所了,沒掛單。所以,大家肯耗時間,天天時時盯盤,那沒問題。他就是耗時間。


從二級市場購買,不存在打折的情況,員工持股計劃最大的意義在於四個字:合法配資。

所配資金可以是大股東的借款、銀行資金、信託資金等等,享有的是固定回報,也叫優先順序收益;而持股對象享有的是浮動回報,也叫劣後級收益。當股票上漲,收益肯定巨大;然而股票下跌,則有強制平倉、血本無歸的風險


不一定完全從市場上買

不一定是市場價,可以打折

有時老闆借錢給員工


員工當然有優惠,而且可能是期權,就是老早以前就講好了某個價格,在上市後進行了行權。而且這個價格,一般不會是當時的股價,而是比股價低很多的價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