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內存和硬碟的性能都在快速提升。尤其是固態硬碟出現且成本大幅降低後,不再像機械硬碟那樣需要讀寫碟片,元器件體積迅速減小,況且內存和固態的顆粒都是矽片光刻出來的。未來有可能會出現固態和內存做在同一個PCB上甚至合併為一個部件的情況嗎?


不會,先說結論

首先內存顆粒和固態硬碟顆粒雖然差不多一個東西,但是控制器不同,工作原理不同,用的通道也不同。

目前英特爾的想法是把內存加到處理器裡面,但是處理器溫度高啊,所以,英特爾用的內存並不是普通的。

很可能是在二級三級緩存上加一個四級緩存

目前三級緩存一般大點64M

所以四級緩存可能會成為為誇時代打AMD的產品,很可能會超過2-8G

然後內存就不需要了,沒錯直接劃分固態

類似傲騰模塊一樣

當然,固態越牛逼性能越好

類似TLC高速緩存部分 o(*^_^*)

英特爾(Intel)760P/660P/665P NVMe M.2 筆記本臺式京東¥ 439.00去購買?

或者企業級優先,相比動輒幾百元16G的內存來說,還是不要太便宜,畢竟錢都燒處理器去了 o(*^_^*) 280G內存才2000多

英特爾(Intel)傲騰 900/905P SSD固態硬碟 PCIE NVME京東¥ 2999.00去購買?


目前不太可能,至少在民用消費領域不可能。

僅僅從跑分上來看,內存的讀寫速度和延遲遠遠小於固態硬碟,幾個數量級的差距。

(假裝有圖)

ddr4內存雙通道的讀寫速度有40到50GB每秒,延遲幾十納秒。而民用的頂級pcie4.0固態僅僅是5GB每秒左右,響應時間是毫秒級。

還有壽命。沒有物理損毀的情況下,內存條的壽命是幾乎可以用到電腦完全報廢,消費級tlc固態的擦寫只有500次左右,一般使用足夠,但是按照內存的讀寫強度很短時間內就會掛掉。


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請問內存和固態硬碟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內存:一旦斷電數據就沒了,內存顆粒是DRAM

固態硬碟:斷電後很長一段時間以內(幾個月)數據還是完好的,固態硬碟顆粒一般是NAND Flash

所以某答主大言不慚地說什麼內存顆粒和固態硬碟顆粒差不多一個東西,完全是笑死人不償命。

NAND Flash和DRAM能是「差不多一個東西」嗎?DRAM斷電後你給我存個數據試試看?哪怕不懂行,正常智商的人看一下二者的價格都知道工藝差別肯定不是一般的大吧,你買500G固態硬碟的錢,買得起500G的內存嗎?這種最最基礎的知識自己都沒搞清楚就跑來科普,居然還是什麼DIY的大V,估計是師娘教出來的

目前確實有人在搞新型存儲器的研發,但是絕對不是其他人說的什麼CPU的四級緩存。我就問,現在的CPU緩存一般有多大?SRAM的集成度有多低?你確定想買並且買得起一個巴掌這麼大的CPU?對了,現在的CPU緩存是SRAM,不會有人又分不清內存的DRAM和CPU緩存的SRAM吧?

實際上目前的思路是做出讀取、寫入速度和內存接近的固態硬碟(斷電必須能保存數據)。基礎的技術20多年前就有了,商用產品至少2018年也有了,目前的主要的問題是容量太小价格太高。所以我認為,短期之內,個人電腦是不可能合併內存和硬碟的,但是某些設備可能會合併內存和硬碟,當然相比之下更可能的是合併內存和處理器緩存。解釋這個問題之前還是要先科普一下


情緒發泄完了,現在言歸正傳

1. 什麼是存儲器?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數據的部件。機械硬碟、固態硬碟、光碟、內存、緩存都是存儲器。

2. 存儲器有哪些分類?

按照存儲原理分類:光學(光碟)、磁性(機械硬碟、磁帶)、半導體(固態硬碟、內存、緩存)

註:本文只討論半導體存儲器

存儲器也分為下面兩大類:

易失性存儲器:一旦斷電數據全無(比如內存、CPU緩存)

非易失性存儲器:斷電後數據仍然可以被保存 (比如固態硬碟、U盤)

簡而言之,內存的核心部件就是DRAM,CPU緩存的核心部件是SRAM,常見的固態硬碟的核心部件是NAND Flash

3. 硬碟、內存、CPU緩存分別是用來做什麼的?

硬碟:保證數據在斷電後可以被長久地存儲。

內存:硬碟的加速器(其實硬碟一般本身也自帶緩存),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本質上就是硬碟與CPU的中介。速度遠高於硬碟(包括固態硬碟)。

CPU緩存:內存的加速器,用於減少CPU訪問內存所需時間的部件,直接集成在CPU上。速度極快,一般和CPU同頻。

打個不太準確的比方。二年級小學生小明做口算題,因為記不清乘法口訣表,自己打了一張小抄小抄上有小明最容易犯錯的幾條口訣,內容雖然不多,但是查閱起來相當快。小明若是遇到小抄上沒有的口訣,那麼他就會慢慢翻開數學課本,找出課本上完整版的乘法口訣表

小明就是CPU,小抄就是CPU緩存,乘法口訣表就是內存上的數據。至於硬碟?硬碟就相當於課本,各種與乘法口訣表相關和不相關的知識,都可以在這本二年級課本上。

所以對於小明而言,要想不用乘法口訣表(內存),無非就三種方法:

  1. 把小抄(CPU緩存)做大,爭取抄完整個乘法口訣表(內存)。即合併內存和CPU緩存。
  2. 加快小明翻課本(硬碟)的速度,爭取讓小明隨手一翻就能看到課本上的乘法口訣表(內存)。即合併內存和硬碟。

總而言之,擴大高速緩存,或者加快硬碟讀取速度,是消滅內存的唯二方法。

4. 既然都是「加速器」,那麼內存、CPU緩存到底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不能把緩存做大?


我感覺會有可能。

但是隨著固態硬碟的發展,為了追求利益,現在都有了qlc,但是內存的讀寫速度在增加,普通使用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在減小。

在民用領域有非常長的道路需要走(價格問題)

而在伺服器領域肯定會有


英特爾已經有成品出來了,就是價格不是給民用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