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看到justin bieber的視頻 得了萊姆病 有了解的朋友科普下嗎


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引起,由硬蜱蟲叮咬人傳播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本病病程長,臨床上以發熱、頭痛、乏力、慢性遊走性紅斑、關節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等多臟器、多系統受損為主要表現。

治療:

萊姆病患者應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儘早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包括病原治療與對症治療。及早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既可使典型的遊走性紅斑迅速消失,也可以防止後期的心肌炎、腦膜炎或複發性關節炎等併發症出現。

一般治療

  • 患者應卧床休息,維持熱量及水電解質平衡。
  • 發熱、皮損部位疼痛者,給予解熱止痛劑治療。

藥物治療

青黴素G

主要適用於二、三期萊姆病患者,二期及三期有嚴重心臟、神經或關節損害者可靜脈滴注青黴素G,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瀉、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及過敏反應。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慎用,對青黴素過敏的人群禁用。

紅霉素

主要適用於一期萊姆病患者,不良反應包括腹瀉、食欲不振、噁心、胃痙攣、室性心律失常、過敏反應,嚴重者可導致胰腺炎、肝炎和癲癇等,具有肝毒性和耳毒性,對於紅霉素過敏者禁用。

頭孢曲松

主要是適用於三期有嚴重心臟、神經或關節損害者。不良反應包括腹瀉、血小板增多症,嚴重者可導致假膜性小腸結腸炎、溶血性貧血、超敏反應、腎衰竭等,對頭孢菌素過敏者禁用。

糖皮質激素

適用於高熱以及全身癥狀嚴重的患者。不良反應包括滿月臉、水牛背、骨質疏鬆、出血傾向、精神癥狀、糖耐量減退等,對甾體激素類藥物過敏者禁用,具有嚴重精神病、消化道潰瘍、近期手術、糖尿病、孕婦等人群一般不宜使用。

癥狀:

萊姆病潛伏期為3~32天,平均為7天。本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是以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統的反應為主的多器官、多系統受累的炎性綜合征,主要特徵為慢性遊走性紅斑。

典型癥狀

局部皮膚損害期

皮膚損害萊姆病皮膚損害的特徵是發生慢性遊走性紅斑或丘疹,可見於60%~80%的患者,一般發生在蜱叮咬後3~32天。起初為充血性紅斑,由中心逐漸向四周呈環形擴大,直徑為8~52mm,邊緣色鮮紅而中心色淡,扁平或略隆起,表面光滑,偶有鱗屑。皮疹中心有時呈深色紅斑、水痘或壞死。全身各部位的皮膚均可發生紅斑,多見於腋下、大腿、腹部和腹股溝等部位,兒童多見於耳後髮際,而手掌、足及黏膜罕有受累,紅斑一般在3~4周內消退。瘙癢、灼熱皮膚損害出現輕度灼熱和瘙癢感。散播感染期神經系統表現本期可出現明顯的腦膜炎、腦炎、舞蹈病、小腦共濟失調、顱神經炎、運動及感覺性神經根炎,以及脊髓炎等神經系統受累表現,病變可反覆發作,偶可發展為痴呆及人格障礙。腦膜炎患者可出現頭痛、嘔吐、眼球痛、頸強直等腦膜刺激征表現,約1/3患者可出現明顯的腦炎癥狀,腦炎患者可出現興奮性升高、睡眠障礙、譫妄、腦電圖異常等。神經炎可見於半數患者,面神經損害最為常見,眼神經、視神經、聽神經及周圍神經均可受損傷,面神經損害表現為面肌不完全麻痹,麻木或刺痛,但無明顯的感覺障礙。循環系統表現

約8%患者在皮膚病變後3~10周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炎、心包炎,以及左心室功能障礙等心血管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急性發病、心前區疼痛、呼吸短促、胸痛、心音低鈍、心動過速和房室傳導阻滯,嚴重者可發生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病和心功能不全。

持續感染期關節損害60%的患者在發病幾周至兩年出現關節病變,膝、踝和肘等大關節受累多見,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單關節炎,出現關節和肌肉僵硬、疼痛、關節腫脹、活動受限。慢性萎縮性肢端皮炎主要見於老年婦女前臂或小腿皮膚,初期表現為皮膚微紅,數年後出現萎縮硬化。眼部病變有間質性角膜炎、瀰漫性脈絡炎、全眼炎、缺血性視神經病、視神經炎、正常顱壓或假腦瘤的視盤水腫、皮質性盲和眼的運動性麻痹。

其他癥狀

局部皮膚損害期

早期皮膚表現常伴隨發熱、寒戰、咽痛、刺激性咳嗽、極度不適、倦怠、肌痛、關節痛、劇烈頭痛、頸強直、蛋白尿。少見的全身表現包括結膜炎、虹膜炎或全眼炎、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睾丸腫大。

散播感染期患者主要為眼部病變,可出現前葡萄膜炎、中間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視網膜炎、視網膜血管炎、神經視網膜炎、脈絡膜炎、全葡萄膜炎、眼內炎等,其中以中間葡萄膜炎最為常見。持續感染期可伴隨體溫升高和中毒癥狀等。

併發症

腦膜炎

神經系統受到損害時可並發腦膜炎。腦膜炎是指軟腦膜的瀰漫性炎症性改變,具有發熱、寒戰、頭痛、嘔吐、腦膜刺激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癲癇等癥狀。心肌炎心臟受到累及時可並發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瀰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變,臨床表現為發熱、全身倦怠、肌肉酸痛、噁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心悸、胸悶、胸痛等癥狀。

關節損害

關節有時損害侵蝕軟骨和骨,可使關節致殘,大關節受累時,有血管翳形成及骨與軟骨侵蝕。

萊姆病是一種以蜱為媒介的螺旋體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國在1985年首次在黑龍江省林區發現本病病例,以神經系統損害為該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

萊姆病的傳染源主要是野生和馴養的哺乳動物,人群普遍易於感染,特別是居住在森林地帶和鄉村者更容易發病,男性略多於女性。

萊姆病的潛伏期平均7天左右,臨床癥狀分為三期。

第一期主要表現為皮膚的慢性遊走型紅斑,大多數病例都很常見。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發熱、頭痛、噁心、關節肌肉疼痛等癥狀,亦可出現局部和全身淋巴結腫大;

第二期發病數周或數月,15%和8%的患者分別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癥狀和心臟受累徵象;

第三期感染後數周及兩年內,約80%左右的患者出現程度不等的關節癥狀如關節疼痛、關節炎或慢性侵襲性滑膜炎。主要癥狀為關節疼痛及腫脹,膝關節可有少量積液。

萊姆病可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預後狀況良好。


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引起,由硬蜱蟲叮咬人傳播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萊姆病是一種以蜱為媒介的螺旋體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國於1985年首次在黑龍江省林區發現本病病例,以神經系統損害為該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其神經系統損害以腦膜炎,腦炎,顱神經炎,運動和感覺神經炎最為常見,其中一期萊姆病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無濟於事,特別是神經系統損害更乏特效療法。早期以皮膚慢性遊走性紅斑為特點,以後出現神經、心臟或關節病變,通常在夏季和早秋髮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略多於女性,發病以青壯年居多,與職業相關密切,以野外工作者,營業工人感染率較高。


萊姆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

· 是一種全身感染性疾病

· 臨床表現常涉及皮膚、關節、神經系統和心臟

· 可分為皮損期、感染擴散期和感染持續期

簡介

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引起的經蜱叮咬傳播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表現為皮膚的慢性遊走性紅斑,亦可引起人體多系統、多器官的損害,嚴重者可留下殘疾甚至死亡。

我的印象中國少見,國外比較多見,加拿大的艾薇兒還有賈斯汀比伯都得過。


蟲媒傳染病,病原體為伯氏疏螺旋體,一般同時感染其它多種細菌真菌病毒,不容易治療。癥狀很多很多,具體可參考電影 《肌膚之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