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喜歡文學創作,經常看散文和詩歌,也想成為一名作家,非常喜歡汪曾祺先生和梁實秋先生的散文風格。但自認為文筆平平無奇,過於平淡了能幫我一下嗎?


感覺你的作文基本功學得很紮實,這已經強過許多成人了。簡單來講,就是感觸比較真實,描寫比較具體,主題比較鮮明、突出。

我們寫作,最基礎的就要做好「加減法」。

什麼是加法?

是指對一個事物對象的具體描寫,越具體,越形象,越生動越好。

比如汪曾祺的《受戒》。

他寫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萌生愛情的一瞬間,寫小和尚看到了小英子的腳印: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畫面描寫)。

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神態描寫)。

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細節描寫)。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裡痒痒的(心理描寫)。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分析闡述)。

這一小段就像一段高清鏡頭,讓我們清晰看到了作者眼裡的世界。同時它突破了畫面的二維限制,通過一個意向深入到了人物內心。文學不同於其他藝術形式的魅力就在這裡。

總之,給一個描寫對象以足夠的筆墨,讓它在讀者眼裡變得清晰、明確起來,這就是加法。

什麼是減法?

是指文章的主旨、主題,能概括得越精鍊越好。

我們寫材料,做ppt,寫領導講話也好,會用到一本書叫《金字塔原理》。它其實是講邏輯的。

一般來講,一個段落應該能歸納為一個短語(小標題)。

數個段落形成的章節應該也能歸納成一個短語或一句話(章節標題)。

數個章節最終應該能歸納為一句話一個意思(文章標題)。

也就是說,整篇文章,應該都是圍繞同一個主題,然後分別闡述不同的方面。

主題最終就像金字塔尖一樣,是唯一的,凝練的。而你之前做加法的複雜文字,都是塔尖底下的支撐。這樣文章的結構才稱得上穩固。

我們當編輯的,做減法的意義就在於,把文字中與主題無關的枝枝節節統統砍掉,讓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寫作的人也要有這樣的魄力,可能對某些東西有靈感,或者堆了一大段,但這一段與我的主題無關,那就要忍痛割愛。

目前題主的方向走得很正確。希望你繼續保持平靜和自信,繼續好好上語文課、作文課,繼續增加閱讀量,繼續感受、感知、領悟自己的生活。

文筆一定能越來越好!

加油!


作家/詩人不是普通職業,他們是一個國家的思考者。

你有志於此的話,可能得多問問為什麼。

中國教育制度有巨大的缺陷,你要主動建立豐滿自己的知識體系,建立理性思維。

(這是十年幾十年的事,不能急,更不能拖)

提醒一下,李白的夢想從來不是成為詩仙,而是為百姓造福。你呢?


一,多讀古詩詞。(兩千年的積累)

二,現當代詩歌——穆旦,海子,顧城,北島,先鋒詩等。

三、外國詩歌,荷馬史詩到今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超現實主義、象徵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幾十個主義。)

四、九大藝術。文學、音樂、美術、建築、舞蹈、影視、遊戲等等。

五、科學。懂點兒天文學,心胸會開闊些。

六、人文地理,隨便看幾百部紀錄片吧,記得要動腦。

七、哲學,認識論、本體論、倫理學等等。

哲學很難,你走到哪裡,那裡就起終點。可以看哲學家的故事和哲學史開始。(每個人,每個樹都是一本書。)


宇宙有多廣闊呢?澄之不清,擾之不濁。


初一的同學寫成這樣,真的很棒。

提點建議。

1、真實。需要閱歷支撐,還小不急,讀書行路慢慢來,有生活體驗,筆觸真實,能引起共情,觸人心弦。

2、精鍊。少寫廢話,可說也可不說的就不去說,能三句講清楚不用五句,先漫筆隨心,再刪繁就簡,精鍊的意義在於雕琢。

3、言之有物。想表達什麼,以什麼形式向誰表達,矯揉造作、無病呻吟還不如罷筆,用那功夫去體悟生活遠比灌水收穫大。

4、不拘一格。形式這東西,前期奉如圭臬,慢慢就覺得也就那樣吧,內容是重點,思想是重中之重。

我姑且嘗試改動一下第一首,拋磚引玉。

《煩惱》

像濃墨在水中散掉

像知了在夏天喧囂

像驟雨初晴 殘荷輕泣

還像颯颯西風 明月皎皎

逝者如斯夫

彈指容顏老

時間竊得盡佳人青絲

卻偷不走一絲煩惱

黯然銷魂的低語

訴不盡那長亭古道

唯一抹決然的背影

是霸王別姬

也是易水瀟瀟

或許煩惱學會了輪迴

或許它本就是歲歲枯榮的小草

這不重要

陌生人

我想送你一個擁抱

縱然人人都有煩惱

可生活呀

以痛吻我

我們也要報以微笑

———————————假裝分割線———————

時間倉促,簡單改了改,內核還是你原詩的內核。取匿了,歡迎私信探討。


比隔壁那個小半斤枯玫好多了。


對初中生來說寫的不錯,我的建議是,一定要保留純真和樸實,以後你讀那些「滿分」中考、高考作文會發現,都是一個套路,太假了,讀完沒有收穫。真實所感永遠比生搬硬套更能打動人,別學那些華而不實的詞句,保持寫作的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永遠是不變箴言。


詩歌稍微說幾句,然後主要說散文。

遣詞造句是不錯的,有一些感受與觀察也寫到了。個人喜歡《雨過玄武湖》,也覺得這是比較適合你的寫法。很靈動,純粹的孩子視角:荷葉聽到雨的訊息,銀珠子舞蹈,靜靜的蛙不回家。孩子就應該寫屬於孩子的詩,不是說瞧不起,如果能寫出深刻的詩,我們肯定也大加褒揚,只是有更適合孩子的方式為什麼不用呢?

所以後面寫的午後,寂寞和苦甜其實是不好的,寫道理太平庸了,寫理想太淺了。誰都經歷過一段抓到一句雞湯就以為是真理的年紀,也許你會說自己寫寂寞和痛苦不算雞湯啊,但你真的認為自己把握到了嗎,即使把握不到那麼你是否又做到獨特的表達了呢。雨果說「悲哀是一隻果子,上帝不使他生在太柔軟的載不起它的枝上。」所以孩子沒有必要去承受不屬於自己的生活,也不要輕易就落筆表達。

詩歌說的多了點,開始講散文。

稍微嚴肅一點了

前面說你的遣詞造句是不錯的,但是不代表文筆就合格了。

拿《人蔘果》來看,寫第一次見到人蔘果。側重點是在記錄,可以這麼寫但是一定不能亂,要有邏輯。

你這篇就屬於反例,讓我來揣測一下你寫這篇文章的心理活動。開篇一句交代起因,媽媽的朋友送來人蔘果,第二段你寫自己看到的人蔘果和想像中的大相徑庭,這時候我就要問了,你說大相徑庭到底是哪裡呢?是成色還是外形。你會說你底下寫了的,但我還要問你為什麼不現在就告訴我?即使後面母親在清晨給你洗了一個是事實,但是你完全可以藝術處理成你當時就拿起來一個端詳吧。這裡你其實是給到一個論點「朋友送的人蔘果和我幻想中的不同」於是你需要去找論據來論證到底哪裡不同。但是你的思緒亂了,自認為這段到這裡就結束了,於是你開始寫清晨,導致上下行文割裂,行文變得混亂了。

後面再從形狀寫到細節,「白底紫色的水果,看久了蠻有意思的」一句是多餘的,前後文都在以水果為主體去寫,突然插入的主觀感受很怪異。並且你寫這句話也是另起一段的,說明你自己也感覺這句和前文是不搭的,只是臨時找不到合適的話了,想著趕緊把這尷尬的段落過渡一下,所以沒經深思就寫下去了。

一個建議是,凡寫作一定要不斷問自己,為什麼而寫?如何去寫?大到整篇文章,小到一個詞語,都要這樣琢磨。但是也要注意精確不代表華麗,富麗堂皇卻沒有真東西也不行。

最後希望你寫散文的時候也想著自己是在寫詩,因為我發現你寫詩的時候靈感更充沛一些,而不寫詩的時候,我在字裡行間就找不到滿意的句子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