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強監管下 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P2P平臺?


謝邀。敲黑板,直接講重點。

1、股東背景。P2P股東大致分為國資系,上市公司系,風投系,銀行系以及草根系,要分析每家股東的佔比及投資時間,好的股東背景意味著在當下監管環境下生存能力更強。

2、高管團隊。擁有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背景的管理團隊意味著對金融相對敏感,公司業務發展相對穩健。

3、業務品類。瞭解公司主要業務分類與產品分類,是否是股東生態內的業務還是市場化業務,是否符合當下監管趨勢。

4、風控管理。不管業內做大額非標還是小額分散業務,本質在於風險管理,瞭解一家P2P業務是否可持續,業務是否可拓展與複製到其他行業與領域,風控決定了。

5、公司董事長。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個厲害的董事長,公司發展不會太差。

6、公司歷史發展業績。每家官網可查。

7、社會輿論。百度查一下公司以往是否都產品逾期消息,逾期次數多少,每次逾期後,公關怎麼處理的?

8、請相信我,以上我說的,都是錯的~

以後再更新~

一、公司願景:一家公司想做什麼,決定了他怎麼做。

投資之前,想一想或者瞭解一下這個公司的生態圈。如果為了IPO、為了普惠金融,有長期發展的目標,短時間內都會控制好風險,公司目標決定了公司不會短期跑路。

二、看爸爸

看投資方,主要股東背景銀行、保險等實力很強的公司做P2P,無論公司發展如何,都會扶持下去,給些業扶持讓這些公司發展起來。 如果風投的實力很強,也會希望推動這家公司上市,給董事會施壓,推動公司上市,這樣的公司相對安全。並且這些信息比較透明,作為一個小白也容易查到。

三、業務模式

主要參與方對

平臺:理財平臺,負責將資產進行包裝賣給投資人

商戶:通常擁有消費分期、消費貸場景

保險公司:有財產保險資質的保險公司,提供信用保證保險

業務模式

1、平臺方直接募集、直接放貸

這是最不安全的一種模式,平臺募集又放貸,只由平臺承保或者平臺不承保,有資產池或者逾期的概率比較大。如果借款方跑路,平臺也會被託跨。

2、商戶推薦資產並承保模式

如果借款是由商戶推薦給平臺的,商戶先進行了風控,線下調查等並且商戶一般承諾逾期回購。這種交易結構,如果資產逾期,商戶回購,債權轉給商戶由商戶進行追索。如果商戶跑路,平臺還可以對借款人進行正常管理,督促借款人正常還款。

3、商戶推薦資產、保險公司承保

目前有保險公司參與的模式,是相對最安全的模式。保險公司有國家背書,即使保險公司破產清算,保險依舊生效。在商戶回購、保險公司承保的情況下,資產還想逾期真的很難。但這些資產一般利率比較低,低風險低收益。

4、其他

其他模式,保險公司的角色換成金交所、資管公司背書,可以看下這個背書機構的背景如何。現在金交所模式做的比較少了。


選擇一家靠譜點的 我來說下我的建議把。

首先進平臺的網頁看美不美觀。看起來像不像一個是真正做P2P的平臺(可以參考下大平臺的網頁對比)。然後看平臺的股東,融資及銀行存管,如果題主不想自己去挖的話,可以上76676。一般靠譜的平臺他的公司簡介做的非常詳細。及一些平臺的負面影響。


謝邀。

個人認為目前國內的P2P都不靠譜...

胡說胡說

我的判斷方式非常簡單,只投網貸之家前10名的平臺。

我不懂那麼多專業知識,但可以確定最後P2P肯定向大平臺集中,而經歷這麼多年的廝殺,前10名基本確定,總體上看,這些平臺肯定比其他的平臺靠譜。

立一個flag在此:

  1. 宜人貸
  2. 人人貸
  3. 陸金服
  4. 點融網
  5. 微貸網
  6. 拍拍貸
  7. 團貸網
  8. 積木盒子
  9. 愛錢進
  10. 有利網


這個剛巧到點上了,首先自我介紹下,一家草根P2P的運營。從事這個行業之前對P2P的認知就是賊有錢。非常有錢。有錢到可以買下各種大樓。後來自己從事這個行業之後,發現這個行業水真的足夠之深。

然後就經歷了行業大整頓,我們在風口浪尖下,把存量做到了3個億。現在又是備案大考,整改文件中對於我們整個的內容只有增加一個風險管理部門。並且早早整改完成。也提交了備案申請。

不說我們做的怎麼樣吧,這樣呆久了,起碼能不能做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1.首先一點,監管紅線表明,借款用戶個人不能超過20W,企業不能超過100W,並且不能有期限錯配(怎麼鑒別期限錯配其實也比較簡單,標的沒有逐個分開,全部何在一起的,隨時能夠退出的,大部分是期限錯配的,錯配就容易存在資金池)

2.沒有自融,沒有資金池,這個說說沒有,看看很多P2P在做的都還是有這種存在(鑒別的話,標的借款人是否不一樣,每個標的借款人都是一個人,或者一家企業的基本上可以判定為自融)

3.標的永遠賣不完的,這種平臺現在應該比較少了。

4.所有金融的根本是在風控,那麼怎麼做好風控,什麼大談特談區塊鏈啊、雲風控啊等等這些P2P,我可以大言不慚的說,他們壓根在跟自己簽寫一份對賭協議。利用互聯網應用技術去檢驗一個人的人性,本身就是不科學的事。只有瞭解這些借款人,經常出現在借款人身邊(噓寒問暖),借款人自己是從事實體勞動,有穩定收入來源的,並且還要有擔保人。確保出借用戶的錢是能夠回本的。以我們為例,所有的借款人都是來自本地,從事實體經濟的勞動人民。(還有漁民、果農等等)

5.源頭的利息,當一家P2P的手藝高達10%以上的時候,請小心一些。老百姓民間借款也不過1分左右(全國行情不一樣,我以我們這兒為準),銀行借款1分1左右。這些都是屬於還得起的。有些P2P平臺給出借人都快1分的收益了,那得收借款人多少利息。。想想都炸毛(像我自己欠銀行40W的貸款,8哩的利息都罵街了)

6.不會分期兌付本金(簡單的數學問題,可以自己算算真的到期之後收益是多少)

以上幾點,都是能通過標的看出這家P2P是否可靠,另外,P2P企業大小不存在什麼問題,主要是對風控的嚴謹把控以及人員內部的道德風險是關鍵。詳情請看臺州銀行的操作與內部風控。


先提個醒。

監管只是讓P2P行業更加規範的運作,不是給平臺提升信用。

更加規範的表現有三:

  1. 掌握平臺動向,避免 騙子借P2P平臺搞七捻三(如 E租寶,錢寶,泛亞這類)
  2. 把風險較大的模式剝離(如自融,大額資產),拒絕某些企業把資金導入自家產業或泡沫產業(如房市)
  3. 信息透明化,背景,團隊,業務,產品,風控等都需要讓出借人知悉;

就像一個篩子,把不合規的平臺篩出去,把合規的平臺留下來。

所以,監管不會給平臺任何賦權,只是讓更優質的留下來。

強監管下,留下來的平臺都是至少過了一道嚴格篩選的,而且還得保持合規有效的運行,不然隨時可能會被清除出去。

對投資人來說是非常大的一個利好,不必擔心有那麼多沙子。

但是否就可以如此放心了呢?

絕不。

陸金所都還有逾期呢。

而且監管有一個不太友好的事情,去掉了風險準備金。

當然,裡面的原因就呵呵天氣真好略過吧。

加上P2P平臺不承諾保本保息,這還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投資人頭上

綜上,如何挑選靠譜的P2P平臺,可以解讀為,如何挑選既能帶來收益的同時,還能保證資金安全的平臺。

關鍵看兩點:

  1. 資產風控如何?
  2. 出事了能最大程度保護我的本息到哪個程度?

資產風控要看嗎?

所有平臺不都是做那幾樣?什麼車貸,房貸,信用貸

抵車,抵房,查信用,有什麼區別?

上班了,未完待續~


等到六月份再選擇備案成功拿到牌照的p2p平臺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