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首問:前天剛看了蜘蛛俠英雄遠徵,看完電影之後,突然想到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真有資本注入,有影迷和院線等其他助力,按照小破球的製作水平。

把劉慈欣所著的科幻作品拍出來,能成為漫威那樣的大IP麼?


感謝邀請

很難

不是說不存在劉慈欣宇宙,而是劉慈欣宇宙很難以一種統一的形式植入到大眾心中。

因為劉慈欣宇宙註定有很高的審美門檻

一個「xx宇宙」的建構,背後需要有某種內核串起來,對於漫威,DC系列,其內核有以下要素:

個體層面:超能力英雄 -&> 人類的強者崇拜和力量崇拜,英雄主義

超能力和超級英雄的理解門檻很低,在世界各處都不乏受眾,中國的美猴王,日本的賽亞人,希臘神話中的一票眾神,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一票高手等,有些能追溯至非常久遠的年代。

建立在力量崇拜上的體系塑造是沒有什麼理解門檻的,它根植於多數地區的文化基因之中,是人類最原始情緒的一部分。從這一要素觀察,我們甚至可以說金庸的武俠世界和漫威宇宙十分相似:

  • 降龍十八掌和龍象般若功可以對應綠巨人雷神的超力量;
  • 凌波微步和武當梯雲縱可以對應蜘蛛俠、快銀這些敏捷系超能力者;
  • 倚天劍屠龍刀這種神兵利器則可以對應到鋼鐵俠戰甲、黑豹戰甲、美國隊長的盾牌等
  • 各種武功祕籍可以對應到宇宙原石這種力量之源上

說來說去逃不開兩個字: 力量

不管這個核心上面包裝了多少層外衣:靠科技,靠變異等等

(補充: 評論區討論中提到了國內玄幻小說體系,可以同理對比下)

故事架構層面:愛恨情仇的世俗衝突 -&> 人類最原始的情感因素,愛國主義等

漫威宇宙儘管宏大,但其敘事邏輯並沒有脫離世俗中的愛恨情仇,這些出現在超級英雄身上的情緒同樣會在每一個凡人身上出現,由此基礎衍生出各種正反派衝突。

  • 鋼鐵俠在家庭與國家責任之間的掙扎
  • 蜘蛛俠對城市的守護
  • 復仇者聯盟對國家的守護
  • 變種人和正常人類之間的利益衝突

這麼來看,其實滅霸的行事邏輯在超級英雄中簡直是一股清流,這也是大家看到滅霸的形象後感覺耳目一新的根本原因:一個以保持宇宙資源和生命之間平衡為崇高理想的人,先別管這個理想是不是科學,能不能實現,他都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除開超級力量這些因素,滅霸簡直是從劉慈欣宇宙中走出來的,跟漫威格格不入。

同樣的,變種人與正常人類的種族間衝突的刻畫也是高漫威其他電影一個逼格層次的(當然變種人系列電影后期崩壞了)

上述兩個維度把漫威宇宙串了起來,非常容易就匹配上大眾的審美口味,但說到底他跟七龍珠這類熱血漫的設定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而再來看看劉慈欣刻畫的是啥?

隨便舉一些例子

  • 《山》 —— 什麼山就在那裡,就會有人攀登(規律在那裡,就會有人類探索)
  • 《鄉村教師》 —— 老師牛逼(對人類文明世代傳承積累的思索和讚頌)
  • 《朝聞道》—— 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為了理解宇宙而犧牲)
  • 《流浪地球》—— 太陽系都崩了,地球成了流浪者(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擔憂和探索)
  • 《超新星》—— 成年人全死,僅有兒童時的社會學(大劉的惡趣味社會學思想實驗)
  • 《球狀閃電》 —— 對某神祕自然現象的深度探索(背後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解讀和探索)
  • 《三體》 —— 一部綜合產物:把達爾文主義推廣到宇宙,間歇感慨下人類的渺小,有時再讚頌下文明的偉大

力量崇拜,人物塑造?不存在的,劉慈欣根本不關注這個。

世俗的愛恨情仇?他就是放大到整個宇宙上,也是愛恨情仇,都是愛恨情仇,阿斯加德和地球應該沒有什麼不同。

這些世俗所崇拜的所關心的,劉慈欣根本就不在意,也不想去描寫。

所以劉慈欣宇宙的內核是什麼?

是批判

是探索

是好奇心的釋放

是對文明每一個小小進步的讚頌

是對生命,人類,文明,宇宙這些意向的理解

是一種更加宏大和詩意的美學

是愛因斯坦所說的第三宗教體驗的寄託

從這個角度來說,劉慈欣宇宙的理想和抱負跟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定諤,普朗克,楊振寧這些真正的科學家沒有什麼不同。

劉慈欣曾說過:我只是個寫小說的,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會問我科學家的問題。

答案很明顯:因為你有一顆真正科學家的心

所以會有人下意識把你當成科學家

這種審美是有極高門檻的,因為它沒有非常明顯的外在形象,難以融入世俗,也難以深入普羅大眾心中。

PS: 個人認為流浪地球並沒有表達出原作的精髓


不可能,流浪地球其實根本沒有把劉慈欣小說裏的那種深度拍出來,劉慈欣的小說重科學,但是其中人文的價值(特別是人類羣體在災難中的種種表現與科學間的矛盾與和諧)更有意義,感覺電影沒有把小說中科學plus人文的感覺拍出來。如果按流浪地球電影的標準來拍,能創造一個電影宇宙,但絕不是屬於大劉的,而是僅僅屬於電影的。


當前來說,不計成本地投入,打造大劉宇宙,達到DC宇宙或者星戰宇宙的水平,應該差不多。

也就是叫好容易,叫座難。

對標漫威是不現實的。除非再等二十年。

因為漫威是真正的主旋律宇宙。英雄主義+政治正確,契合文化潮流,達到了好萊塢敘事的巔峯。

其實資本、技術都不難,難的是怎麼貼著主旋律舞蹈。

更難的是,你得先找準主旋律是什麼,在哪兒。

找準了,你才能撓到觀眾們骨縫裡的癢處,拍出來的電影才能叫好又叫座。

大劉系列作品其實蘊含了一部分主旋律元素,不顯著,不完全成熟,當前來說,也沒人能把握。尤其是資本市場現在的傾向,甚至還是和主旋律背離的。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夠他嚯嚯。


沒有三體的話改一改應該是可以的……

畢竟大劉的其他幾乎所有作品都跟黑暗森林法則相悖或完全無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