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設計過單片機就會明白這個電容的關鍵性意義了。單片機是時序邏輯,上電後內部各種寄存器(絕大多數是軟體不可見的)狀態不確定。要讓複位信號保持有效,然後加若干個時鐘信號,單片機內部邏輯才會進入到一個確定準確的狀態。曾經用8031做過實驗,上電後80ms晶體振蕩器才會起振,這樣我把複位引腳RC電路時間常數設置為200ms,這樣保證複位信號撤銷的時候,單片機已經處於起振狀態,當然考慮電源中斷,實際電路要複雜得多,但是跟題主問題關係不大就不多說了。

現代單片機是另外一個情形了。以STM32為例,默認時鐘源是HSI,這是個RC振蕩器,雖然不太準,但是可以保證電源電壓從0爬升到3V期間就已經開始起振,加上內部PVD檢測電源電壓不足,題主的這套複位電路我已經徹底放棄不用了,複位引腳直接懸空,加上內部上拉複位這條引腳,完全沒有任何干擾問題,可以通過各種EMC測試。


硬體可靠是要每次啟動都可靠,而不是概率可靠。按鍵這種東西,在脫離的時候有概率不是簡單的從通到斷,而是概率存在多次通-斷的過程。這些非期望的通斷,往往脈寬較窄,小於最小複位脈寬的要求。

這些信號進入reset,會導致晶元複位不徹底。運行就可能出錯。


濾除幹擾,防止意外複位


就是一個上電複位,參數由單片機複位要求的時間決定的


高電平複位?好老的單片機。電容一是為了防止意外幹擾引起的複位,另一作用是消除你在按複位按鍵時的抖動。還有就是提供一個上電的複位脈衝了。

因為電容有個充電過程,所以其上的電壓升到門限電壓就比電源電壓有一定時間延遲。電源電壓已經穩定了,也就是電路可以正常工作了,這時複位信號送入,使其中的複位邏輯部分起作用。


①提供上電後的硬體複位脈衝;

②穩定電壓,防止外部幹擾導致誤複位;


RC,微分方程!電容上電充電時,短暫的會導通,提供高電平讓單片機硬體複位!至於怎麼算的,就是微分方程求解的結果,百度一下,e(-t/rc)


8謝邀。。。

普通單片機,一般是高電平複位。

也就是,複位初始化時,複位腳需要一個高電平維持一段時間。 並且在觸發單片機複位後,複位腳的電平轉為低電平。

通俗點說,成功的複位,是需要一個能夠維持一段時間的高電平,來作為單片機的複位觸發。

複位信號提供有很多種,題主畫的圖,是最簡單的一種。

具體原理,利用了電容在電壓瞬間交變時是導通的,然後隔直的原理。 就是電容的特性,通交流,隔直流。

電容的容量和電阻的大小,決定了維持這個複位腳高電平的時間。 然後通過電阻接地,使複位腳在電容兩段電壓平衡後,鉗位複位腳轉為低電平。

這種用法,只有一些民用不重要的產品中使用。 工業和其他方面使用極少。 大部分使用狗複位。現在內部帶狗的單片機也多了,可以不用這種電路了 。

。。。。。。。。。。。。。。。。

這種電路,跟計算其實關係不大了。

嚴格說,算是經驗電路。 而且所用的單片機品牌不同,甚至單片機生產年份批次不同,都有一點點不同。

一般說,常規使用,電容取值10uf-47uf,實際使用22uf多。 這容量段,瞬間開關時,充電放電時間,都比較符合實際應用。

複位電容取大了,會造成充電時間過長,開電源後,等待時間長。

電容取小了,比如1uf以下,電阻用大一點,也會出問題。 充電時間不夠,會造成複位不可靠,出現有時開機正常,有時開機不正常。

電阻一般取值1k-5.1k之間。


說說另外一種回答,先來明確以下兩點。

第一點:明確電容器具有通交隔直的能力。

第二點:交流電的定義中有一點是非直流電都為交流電。而直流電的定義是大小方向不隨時間變化。

那可以這樣描述:在電路上電瞬間,電壓從零變化到VCC此時應該屬於交流電,這個變化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在這段時間內電容處於導通狀態,RST引腳接近於VCC電壓(高電平)。滿足單片機複位要求。具體參數可通過RC電路進行計算。通常使用0.1uf和10K電阻進行單片機複位。

同理,可設計出低電平單片機複位電路


複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複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

  和計算器清零按鈕有所不同的是,複位電路啟動的手段有所不同。一是在給電路通電時馬上進行複位操作;二是在必要時可以由手動操作;三是根據程序或者電路運行的需要自動地進行。複位電路都是比較簡單的大都是隻有電阻和電容組合就可以辦到了,再複雜點就有三極體等配合程序來進行了。

複位電路中電容的作用

  電阻的作用不是限制電流的大小,而是控制複位時間。電容充電時間與R C的值成正比。複位電路中的電容只是在上電那一會兒起作用,充電瞬間電容有電流流過,所以RST端得到高電平,充電結束後沒有電流了,則RST端變為低電平。 晶振電路在單片機內部有相應的電路,電路里一定會有電源的。讓複位端電平與電源電平變化不同步讓複位端電平的上升落後於電源電平的上升,在一小段時間內造成這樣的局面:

  1、電源達到正常工作電源;

  2、複位電平低於低電平閾值(被當作邏輯0);

  這種狀態就是複位狀態。僅用一個電阻是不可能同時實現這兩條的。複位,就是提供一個晶元要求的複位條件,一般是N個機器週期的固定電平。低電平複位就是晶元可正常工作後保持N個以上週期的低然後變高即可。高電平複位就是晶元可正常工作侯保持N個週期以上的高然後變低即可。

  另一種解釋:

  上電瞬間,由於電容兩端電壓不能突變,RST引腳電壓端為VR為VCC,隨著對電容的充電,RST引腳的電壓呈指數規律下降,到t1時刻,VR降為3.6V,隨著對電容充電的進行,VR最後將接近0V。為了確保單片機複位,t1必須大於兩個機器週期的時間,機器週期取決於單片機系統採用的晶振頻率,R不能取得太小,典型值 8.2kΩ;t1與RC 電路的時間常數有關,由晶振頻率和R可以算出C的取值。

  假設高電平複位有效,一充一放週期是1.386*RC,捨去充放過程中較低的電平,一般的單片機複位脈衝寬度取值:(0.7~1)RC 反正都是大概的,電平保持時間越長越好,電容大點好。單位是:(R)*(C)=(歐姆)*(法拉)=秒

  例如:R=470K,C=0.15UF 則延時時間是(470*1000)*(0.15/1000000)=0.0705秒

推薦閱讀:

華為P40、Dyson吹風機、京東超市卡…積分商城驚喜上新,精選好物等你來兌!?

mp.weixin.qq.com圖標專欄 | 國產DCS系統在大型項目中的網路安全設計?

mp.weixin.qq.com圖標

如果是現在市場常見的mcu(上個世紀的產品除外),除非你有明確的需求,否則建議不要在其複位埠接任何東西,幾乎任何外加的複位電路都會使系統可靠性降低的。

莫名其妙地接一個複位按鈕更容易讓系統崩潰。

如果必須使用外部的複位按鈕,中間至少要加一個斯密特觸發器,並且在按鍵處考慮esd防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