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說車子的操控,人們常提的就是寶馬和馬自達和法系,寶馬不用多說,主打駕駛性,馬自達號稱東瀛寶馬,法系車也有一批忠實的粉絲號稱車身靈動,操控精準…

那麼問題來了,此三類車的駕駛性各側重那一方面?哪類車更勝出一籌?


不考慮價格的話,寶馬,前驅沒操控,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拿M3對比阿特茲,那一臺買五臺的價差……


不同的人提到操控的理解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操控性?你是說麋鹿測試嗎?那1999年雪鐵龍桑迪亞V6創造了85公里/小時的麋鹿測試世界記錄。記錄至今未破。一套液壓穩定系統吊打各路大神。液壓球裏的油隨著重心轉移相互工作抑制傾側,並且這套液壓系統必須用專用油,一般修理廠搞不了的。連配件都買不到。另外說一句,97年麋鹿測試,賓士A180在行進中翻車,導致高層震怒,這也使得賓士不得不重新審視A-Class身上雖有高碰撞安全性卻把車身重心託高的三明治夾層底盤設計,至於解決方案則是把底盤降低、換上更寬輪胎,並加裝電子穩定系統(ESP)、側傾角感測器、橫向加速感測器等輔助裝置。回到雪鐵龍上,桑迪亞可以濕滑路面以時速100公里/小時行駛左前輪爆胎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穩穩操控方向盤並且剎停。同時在缺失左前輪的情況下,可以三個輪行駛,還能繞樁。個人認為所謂的操控性就是:遇險能夠穩定避讓,爆胎確保穩定剎停,極端情況能夠脫困。

巴伐利亞州直升機發動機製造廠出品的E90直六開過一年,方向盤真是重,動力很好,空間小,小毛病多,壞過空調蒸發箱,減震漏油(極易漏油)。開起來操控還是不錯的。

馬自達沒開過,沒有事實調查不做評論。


現在馬自達同級別沒多強操控,只能說好開而已,不要再吹馬自達的玄學操控了,放4年前倒是挺厲害。


你不限定車型的話,寶馬的上限最高,馬自達最低


拋開馬力談操控,我覺得我的奧迪雙鑽最牛逼,就是軌道車。

個人心裏面都喜好其實是雪鐵龍都部分車型&> 寶馬&>馬自達

其實馬自達是過譽了。排除在探討之外

近年來psa出的車針對的也不是運動領域了,能打的法系車(感謝網友提出錯誤描述,個人意識上一直把法系車=psa)貌似只有梅甘娜rs,但是路子還是在前驅優化上面。

寶馬m2c 新z4這種主打操控樂趣的,肯定要好上很多,要動力有動力,先天基因發動機佈局啥的都會好上很多。

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不能拿梅甘娜rs 和 現階段的寶馬新三系去比較。也不能拿m2c和畢加索去比較,畢竟價格成本和市場也是要考慮的


別人給你講一百遍這個車多牛逼,操控多牛 可不符合你的駕駛習慣或者你的風格那都是屁!不親自去試駕或者租來開一次你永遠搞不清別人給你說的所謂操控是什麼!有些人認為底盤硬的像鋼板方向掰的都費勁那就叫操控!不要慫就是剛!還有人認為方向輕靈,底盤有韌性那就叫操控!還有人看著五菱都能玩漂移好操控到牛逼!你聽了所有分析買回來的車就操控很牛逼了嗎?錯了,很多高人的經驗要麼聽計程車司機說的!要麼聽他家樓下那個誰說的!說一千道一萬你自己去試試!


謝邀!

知乎大神太多,各個方面基本都說到了。我就從一個用戶角度談談自己的理解。

首先,到底什麼是操控性,操控性怎麼衡量,這個一直是一個比較玄學但是又真實存在的東西。從我個人比較淺薄的認知來看,我的衡量標準大概從以下幾方面:方向盤指向性,後輪循跡性,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底盤設計水平。全是大白話,專家繞路下,謝謝!

方向盤指向性顧名思義就是當方向盤發生變化,對應的前輪方向改變。所謂轉向精準程度,可以通過進入環島來體會一下。轉向精準,可以說指哪兒打哪兒,需要駕駛員修正的角度非常小或者說不用修正。而轉向模糊,就意味著你打完方向,這個前輪是否會按照你意圖的方向或角度走不一定,有時候方向盤動了但是前輪並沒有動,這就是虛位了,所以駕駛員就需要不斷地調整方向盤來糾偏。指向性好,駕駛員的信心就足。

後輪循跡性說的是過彎時,車尾是否能迅速跟隨車頭轉到同樣角度完成過彎並且能夠不產生任何擺動。這個除了輪胎,還要歸結到底盤設計上。循跡性好,車子過彎時候車體穩定,重心合理,駕駛員的信心就足。

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這是最最考驗車企功力的部分。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從而壓榨出發動機有限排量的最大潛能;如何在有限的檔位的情況下盡量做到換擋潤物細無聲,增強駕駛的舒適性;如何設計換擋邏輯,從而迅速獲得大扭矩以及從而區分出個性鮮明的駕駛風格;如何學習駕駛員的駕駛習慣,使得車子更能領會駕駛員的駕駛意圖?車子越是能領會駕駛員的駕駛意圖,駕駛員的信心越足。

最後說說底盤,比如5050的車身配比,短前懸,長軸距,底盤越紮實,駕駛員的信心越足。

總而言之一句話,能給駕駛員駕駛信心越強,越能領會駕駛員的駕駛意圖,越是好車。而好車是會承擔起駕駛過程中的大部分駕駛任務,會讓駕駛員更自如,更輕鬆,更舒服。而操控性是最明顯的體現。

說到這裡,就醬,謝謝!


馬自達


感謝邀請!只談熟悉的家用汽車

寶馬的傳統運動車系

(3系3系Coupé1系後驅)注重的是全方位、得體的運動性能:

1. 較大馬力的縱置發動機

2. 極順滑的變速箱匹配、傳動效率的優化

3. 運動的轉向手感、出色的後驅素質

4. 運動化的底盤懸架系統

馬自達的運動車系

(Atenza、Axela等不包括RX-7、RX-8)注重的是相對競品來說的運動性:

  1. 保證前置前驅平臺下更不容易推頭
  2. 發動機更注重經濟性、排放、耐用性
  3. 變速箱適配更注重傳動效率
  4. 兼顧家用和街道路況的懸架

總結1: 前者在保證運動的基礎上偏重舒適(家用),後者在保證家用的情況下追求一些運動。很顯然,後者在保證家用方面能比得上本田嗎?目前看來動力系統方面本田也有大舉超越之勢。

雪鐵龍汽車的誕生時間比BMW晚3年,其(不包括DS)操控性並不是放在第一位的,而是舒適性。與此同時,標緻汽車(歷史遠比雪鐵龍悠久)的操控性更為提前。法系家用轎車對於「操控性」的理解更多地在於將「大車」化為「小車」,在城區裏靈活自在,在山路上人車合一:

  1. 儘可能抑制推頭趨向
  2. 後懸架輔助前軸入彎
  3. 轉向人車溝通感強
  4. 空氣動力學設計輔助山路駕駛

總結2: BMW的運動型車為何經常被用在紐博格林賽道上,是因為其追求的是全方位的運動性,設計之初就把車輛對於運動的需求放在前幾位,所以可以被稱為「運動型車」。

馬自達的「運動車」在全面性上遠不如BMW,不如說是「樂趣型的家用車」。

PSA集團的家用車在賽道上很少,幾乎只有505GTI,205GTI,206RC,208GTI,308GTI等帶後綴的車型,也就是說其家用車可以被稱作「攻彎趨向的家用車」。


不在一個等級 沒辦法比較 貴 總有它貴的道理 寶馬的競爭對手永遠只有賓士和奧迪


三個品牌都有以操控著稱的車型,但是駕駛感受都不盡相同,個人推薦題主都試駕過,有自己偏好後更容易做出適合的自己的選擇


你在侮辱寶馬


說白了還是預算問題,有錢肯定選寶馬啊,個人感覺馬自達和雪鐵龍只是「性價比操控」,就是在同級別偏操控一點而已。就像你買得起法拉利,嗯,寶馬操控是不錯,但我還是選法拉利。。


寶馬的發動機跟變速箱匹配的調教很牛(ZF是他們家的嘛)寶馬是ZF最大股東

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三個搭配很不錯

法系車就是底盤很牛(扭力梁調的比其他人的獨立懸架還舒適)

今年寶馬跟法系車合作要學習地盤了。

三系不是走向舒適性了嗎?所以很多人覺得3系不操控了,不過人家照樣大賣。


寶馬上限最高,下限不知道,估計都不咋地


謝邀,寶馬就偶爾開過一兩次,法系車主三年,馬自達(老馬6)也開過一年多。

從我個人感覺來說,我覺得法系車底盤功力真的不是吹,把扭力梁調教的出神入化沒有哪個品牌能跟雪鐵龍和標緻比。

老馬六開起來也很舒服,10年拿駕照出來先開了一年左右自動擋的馬六,後來哥們的老2.3馬六放我這一個多月,經常開出去地板油,雖然動力沒有渦輪機器猛,但開起來還是很舒服的,試駕過阿特茲,感覺跟老馬六沒法比,畢竟車身長了那麼多,開起來並沒有感覺很舒服,車輛過彎側傾比老馬六要嚴重,所以不太喜歡,換車時候也沒再考慮馬自達。

上一代寶馬3試駕過,當時考慮3和A4L,後來得益於3的內飾選了A4L,確實操控很棒,剎車讓駕駛者很有信心,後驅轉彎時候也很靈活。但其實家用的話A4L也夠用了,現在開了一年多A4L,總體感覺來說,我上一輛標緻408開起來感受和A4L區別有一些,但不大,尤其併線和過彎,都還是挺靈活的,不過A4L是獨立懸掛,408是扭力梁,能在過彎時候保持同樣的感受,我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廠能做到的,過減速帶A4L後排還是比408舒服一點,408回彈要多一些,這也是扭力梁的劣勢。

另外說一點,法系車,車內儲物空間是真的足,開慣了408再換別的車,總感覺好多東西沒地方放 。

以上所有觀點都是個人感受,且基於普通家用,偶爾跑個高速,基本市區代步。望各位槓友手下留情。


預算充足肯定寶馬,十幾萬的話肯定馬自達,畢竟馬自達有日本什麼什麼保時捷之美譽


只開過馬六,別的馬自達車型沒摸過。還行吧,我個人喜歡法國車的感覺,尤其是緊湊和小型車靈活自如,控制的比較隨心,在城市開著很有種愜意的性格。以前一直覺得法國車特別好開,特別特別好開,無可匹敵。

如果現在你問我,還是寶馬好,3系很跟腳、5系夠穩當,M5動力啥時候都有,想要什麼風格的都有,要啥法國車。。。。。。


寶馬,只聽過稱馬自達為東瀛寶馬,從來沒聽過人叫寶馬德意志馬自達


寶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