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情況上講,我就是一個這樣敏感,自卑,比較在乎他人對我看法的人,有時候害怕父母指責,或者害怕朋友因為覺得我哪裡不夠好而瞧不起我,拋棄我,包括一句祝福,問候在微信上沒有得到回復,會讓我覺得我對別人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甚至會難過好久。而且因為性格原因,我從小到大朋友比較少。

相比較很多性格直爽的兄弟朋友,我一旦遇到一件事,包括比方說,和朋友因為觀點,性格不合,發生一些衝突,包括爭吵等等,或者朋友擡槓,說了一些我認為批評指責我的話,我覺得很冤枉,害怕發生衝突,所以就容易默默忍受,有時候我的心裡就會覺得非常難受,這種難受的感覺會持續幾天。

高中時,有時候自己偶爾做過一些很內疚的事情,或者因為種種原因,被老師批評,就容易內心很壓抑,不敢告訴爸爸媽媽,尤其是害怕媽媽指責我,而且媽媽也是一位老師,高中就在媽媽的學校上學。

高一的時候,因為我曾經實事求是的給我們的班主任老師打分,被一些記恨我的同學揭發了,可能有我不太會處理人情世故的原因,但可能他們也內心嫉妒我是老師的孩子。他們甚至誇大說我給老師打的全是低分,後來我媽媽非常生氣的批評了我,直到我說出了實情。(本身就是一個心理上比較敏感的人,這件事情一直在我心裡留下了一個很深的陰影)所以軍訓的時候見到那個老師,我就會覺得焦慮,緊張,非常恐懼,說話的時候結結巴巴,非常害怕她提起這件事,心思總會集中在「我給老師打分被同學揭發,老師知道了,會不會責怪我」這件事上。所以我覺得我是不是一旦受到了委屈等負面情緒,心理上就很難排解?

甚至從高中到現在研究生畢業,一想到這樣類似的事情,我就會說話都非常結巴。容易心思轉移到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上,相比較很多善於遺忘的人來說,我甚至會感覺壓抑好久。得等幾天之後,我纔能夠恢復正常,基本上忘掉這些不愉快的情緒,開啟一段新生活。我究竟對負面情緒的處理差在哪裡?從心理學上講,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我會在說話的時候把心思轉移到負面情緒上?


推薦你看一下這篇文章,找一找不自信的原因吧~【為什麼不自信?如何變得自信】https://my.mbd.baidu.com/fq0hn15?f=cpu=71ecba64fdcce7a4


需要調整認知。

自卑是一種對自己的主觀認識,負面情緒也是由負面認知產生。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和人相處,就會受傷,別人會忽略你攻擊你,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中心,你不也是嗎,別人沒回復你信息會讓你不舒服,爭吵擡槓會讓你難受,你看, 別人都沒有不回復你,和你意見不一致的權利了嗎,你需要的是一種不可能存在的人際關係,沒衝突一片和諧,每個人都喜歡你在意你,怎麼可能,你做得到在意每個人喜歡每個人嗎。

老師那個事件,你沒什麼錯,照實打分是可以的,不過,老師肯定會對你有意見,你要接受,面對老師不必羞恥,可以忽視他,也可以假裝沒事繼續打招呼,覺得做對了要肯定自己,為什麼要羞恥呢。

自己的負面,是長久養成的,不要太糾結,慢慢改善,把負面控制在一個小框裏,偶爾跑出來,也不怕,把它又裝進去就好。


像心理學、心理分析、心理醫生等,單憑書本知識性學習,不一定解決得了個人實際難題。

對於教師家庭的子弟,我個人認為,若從西方心理學角度,他們一生中越早認識到,作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教育工作者,其所宣教內容與其個人生活言行之間,並不總是相輔相稱;另外,如果針對這裡面的矛盾性裂痕,還能夠給予歷史和現實侷限性認知分析後,作為教師家庭的兒女也就會越早克服或許隸屬潛意識的魔障,從而超越自我達到一種人格自由和自在的新境地。


因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您對情緒的掌控情況說實話,很不好。

聽了您的描述我覺得您可能是邊緣型人格,但又不太確定。如果有興趣您可以百度一下邊緣型人格的測試。

當然,您要是想測試得更全面也可以私我,我發鏈接跟你。

對於這種情況,我建議您看看關於情緒掌控類的心理學書籍。

類似的很多,但我也沒看過,所有在書籍方面您自己查閱,抱歉。

最後希望我的答案對您有些幫助。


因為小時候被過於嚴厲地對待,導致自己所思所想所為,都被較為嚴格的束縛在人際所構成的規則中,超出規則後會受到懲罰,這會使你傾向於關注他人的想法看法,然後根據這些自我揣摩的結論,對自己進行批判,防止超出規則後帶來的懲罰後達成閉環,最後形成因為敏感而導致自卑的心理,因為人性自由的本性使之超出一個規則總是很容易的,所以自我懲罰和自我貶低也會時常發生。

這壓抑了你自己的想法和願望,使你將他人看法優先於實現自己願望,所以要打破閉環,第一步從認識自己表達自己開始。

所以要認識自己的慾望,自己想做什麼,想成為怎樣的人,要注意不要特意去做打破原有規則的行為,要去認識規律,認識自己各種想法後面的動機,為什麼自己要這麼做,要明確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關注自己愛自己,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想法,而非壓抑他們迎合規則。

第二步,明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和想要成為的人,就要開始理解情緒,情緒是你心理處境的提示,比如憤怒提示你危險讓你反抗保護自己,負面情緒的發生是在提示你,你正處於使自己不利的情景中,所以任何情緒都可以成為你努力改變自己,走出困境的動力,當然你得要停止自憐,有決心改變自己,而不是成為一個不理會情緒忍受情緒的人,情緒是在表達不滿,是在幫你改變自己,是一種原初的動力,讓情緒帶領你的理性,把情緒出現的源頭解決掉。

第三步,改變自己潛移默化的觀念,摒棄被灌輸的觀念,塑造經過自己理解並認同的觀念。觀念決定了你是否會意識到自己處於不利的情景,被他人灌輸的觀念和規則常常是不夠適合的,所以你要以你自己作為自己生活的唯一經驗體,來討論哪些觀念是從你自我角度出發,既能滿足自我要求又能充分表達對他人尊重,別人說的道理並不一定不適合你,但只有從你主觀認識到的觀念才具有參考的價值。

當你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你就能意識到,哪些事情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就開始有潛力發展為更健全的人格了。

當然這一切建立在你有變得更加健全的願望上,當然也不能強求,每個人都願意對自己網開一面,那就看你想要改變的決心了。

加油。


謝邀。我覺得有句話需要題主思考理解一下,「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但不能反對我說話的權利」。

我認為題主敏感自卑的原因是來自於害怕衝突而沒有表達內心的情緒,從而造成內心的情緒積壓在內心久久無法釋懷,慢慢會形成疏遠自我的人格。正如你所說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與回應,你已經將對自己情緒的主動權交到別人手上了,那麼也就很難保證對方一直是贊同表揚你的。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學會清晰地感知情緒,並能有一定技巧地表達出來,只有直面內心與外界的衝突,才能慢慢培養解決衝突的能力,你也能慢慢自信起來。

如你描述的老師評分事件,我想你評低分肯定有你自己的理由,但問題是這樣私密的評價卻被別人使壞,曝光你對老師的態度,從而讓老師間接對你有所看法,也讓你產生不敢面對的情緒。世界上總有人和你唱反調,而且他們的這種做法確實有失素質,這個時候需要清晰地瞭解事情的真相。你對老師的評分低是因為他的教學質量還是對學生的態度問題,如果是因為情緒上的人際關係問題,除非你想改善這種關係,不聞不顧也是可以的;如果一些客觀原因,我覺得你可以去和這個老師溝通,我想老師可能聽到流言蜚語之後心裡也很不好受。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看待事情的覺察能力而不能只停留於對人的看法之中,要相信自己有解決內心衝突的辦法。

我想題主還有一個比較關心的問題是母親作為一個教師在學校與在家庭時的影響。看到母親在學校時的親切與在家裡時的高要求會對自己形成反差,你會希望在家也有在學校的待遇。她可以是很多人的老師,卻只是你唯一的母親,她想要對你負責,可有時會忽略你的感受令你感到有些壓抑,這時需要你自己為自己發聲,否則你只能憋著一口氣在心裡隨著時間慢慢散掉。你之所以感到委屈是因為你用母親的評判標準來審視自己內心而非用自己的評判標準,人總是要建立自己的三觀的,你可以尊重母親對你的要求,但你不要忘了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從現在開始,保持真實,允許內心與外界的觀念碰撞,進行思考與提問,你會找到答案的!

以上僅為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