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要進行專業分流,學校有塑型成型,金屬液態成型,焊接和複合材料,不知道現在那一方面比較好,可以供選擇參考

根據各方導師以及幾個西工大老師的意見。題主已選塑型成型,準備考研。

謝謝各位答主指導,沒報好志願大一又錯過了轉專業的機會,沒辦法,牙打碎了往肚子裏咽,暫時先只能這樣了,後面幾年看情況謀求轉行的機會吧。


不就是鑄鍛焊嗎?換個馬甲而已。

本質上沒差別,都是坑。相對而言,鑄造最差,就是金屬液態成型最差。去過鑄造車間的就知道,那個味道非常噁心。塑型成型也很差,噪音非常大。焊接嘛,大家都懂的,也是火光四射。

我見過材料成型出路最好的是華科做華鑄CAE和華塑CAE的那批人,別的學校CAE就是學學點軟體,人家是自己造工業軟體,代碼寫的賊溜。


本碩都是垃圾211的材加,來回答一下。

工作一年,目前是做有限元計算,好像脫坑了一丟丟?在做有限元的同時,也在嘗試做一些數據挖掘的工作。本人是想做一些交叉方向的工作,當然,也看命運給不給這個機會了。不行的話。。。那就逐漸轉行吧。

回到問題,除去複合材料,剩餘三個分別是鍛,鑄,焊,衝壓應該也包括到了鍛裏。對口的企業應該是各類零汽車部件供應商(大量),汽車主機廠(部分)以及擁有實體產品的企業,比如ov,huawei,jdf,hikvision等(微量)。從學科性質講,除去零部件供應商的加工工廠,在其餘各個行業,都不會是核心崗位。是的,就是這麼殘酷。如果只是本科,你的工作環境會相對惡劣,到了研究生後,會有所改善。薪資水平上,本科生中的大部分能拿到5500上下,碩士大約在7500,當然,有的企業會對第一學歷有所要求。工作強度來說,中等水平,看個人承受能力,有興趣我再展開說。

在這三個方向中,焊接是最工資最高的,並且崗位最多,其次為鍛,最後是鑄造,如果以對口就業為目標,這三個方向中可以選擇焊接。

剩下的複合材料,算是相對較為新的方向。復材的定義其實非常寬泛,如果以深造為目標,可以考慮,如果是對口工作,這個方向的崗位並不多。

以上是針對問題的回答。

以下是題外話:

有能力的話,建議學習一門編程語言,精通一門外語,多爭取一些其它行業的實習機會。180度轉行確實比較難,追求一些交叉的機會,或者至少在本專業裏,領先別人一步,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這個專業,其實不太適合作為一般人的工作選擇。從大環境來說,汽車銷量逐漸降低,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空間也逐年縮小,一個直接的影響就是未來的薪資漲幅非常有限。從工作本身來說,從我接觸過的主機廠,零部件廠的員工來說,我覺得大部分人的智力都不屬於第一梯隊(外企的員工相對優秀)。這種現象的解釋有兩點:1.相對聰明的人已經轉行;2.常年無腦的工作,降低了思維的靈活性。

周圍划水的鹹魚比例相當之高,大概他們99%的精力,都用在了互相甩鍋上。我非常害怕未來某一天會變成他們這個樣子,所以逐漸脫離這個行業一直是我的目標。


相關:本人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大三。

因為學過材料成型技術基礎,對這幾個成型技術都有所瞭解。不好講一些出路的問題,但是接觸到的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的老師也有在做這些成型過程中的有限元分析和過程模擬。

我覺得只要能接觸到計算機模擬的話,找工作也基本沒什麼問題,一些汽車主機廠什麼的對這些專業都有需求,即使是華為也對會有限元分析的材料成型專業學生有需求。


若本科畢業後不繼續深造,塑型成型,焊接和複合材料可以考慮。相關企業包括車企,船企,家電等第一產業。習磊建議的沒錯,材料學知識(教育部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劃教材)瞭解到掌握,有限元軟體(Deform,SysWorld和Digimat)掌握,造型軟體(catia,UG和CAD等)建議掌握到熟悉。

若本科畢業後繼續深造,請補充問題細節。


如果要深造,這幾個方向複合材料比較新,最有利。如果想就業,推薦塑型成型,模具,機械相關性大,相對液態成形和焊接方向工作環境好很多。工資方面都不高,也可以考慮轉行!


我是讀液態成型的,三個走向裏,鑄造以後比較好創業,

工作環境呢,鑄造車間是比較差,但那是一線工人,讀材料加工出來是鑄造工程師,是在辦公室設計的,去車間次數不頻繁!上面回答的真是醉了

其他的走向我不是特別瞭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