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是李陵和蘇武的故事。

但我對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服飾、軍制、裝備戰術等不是很有把握。

至於情節,主題之類,我自然會想辦法寫好,諸位不用替我操心。

我只是怕劇本裡面留下硬傷,而已。


三個要領

細節要實,情節要虛

當時當地,此時此刻

配角血肉,主角醬油


這……專業作者不應該是來解答問題的嗎?咋還問上了?


不一定處處符合歷史,但要反覆揣摩歷史人物性格,揣摩的越深,寫得就越好。

我要重複一遍,不一定非要處處符合歷史,那就沒有故事性了。像三國演義,大明王朝這些電視劇,都是在歷史主線上做了一些改動,很符合歷史人物性格,雖然歷史上確實沒做,但覺得他的性格就會去做這些事。


首先,不能有人喫辣的。辣椒一類的東西進入國內挺晚的。


現在主流的歷史劇有兩種,一種於正,一種張黎。當然劇本不是他們寫的,可以去查一下這些人的作品。張黎推薦&&&


當時的文化差異,還有匈奴他們生活特點,那時候還沒漢化,可能用不用筷子都是一說,

至於硬傷,可能就是在蘇武的那個年代出現了以後出現的習慣或者是物品吧。


題主能否說的在詳細點,你的細節需要哪一部分,只是單純的情節還是需要加入詳細的環境描寫,比如擺件,房屋格局。

這些問題可以查閱史記中的記載,甚至可以百度,偏差不會太大,因為很少有人會真正的關注歷史上的細節,換句話說,即使有偏差,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想和題主說的是另一個問題,就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要加入一些觀眾喜聞樂見的東西,比如真正的三國裏,呂布用的是一根長矛,如果你在劇本中寫呂布也是用一根長矛的話,那觀眾就回不愛看,不喜歡,他們心中的呂奉先澤怎麼能是拿著長矛這種毫無特色的兵刃呢,他們心中的呂布應該手持方天畫戟才對。但是改編要適度,要和理,不能出現在漢朝小朋友背誦三字經的情況,這就是踐踏歷史,戲說歷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