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歷時語境下討論這個問題,沒意義。


共時的情況下才能探討是不是同一種吧……

西班牙語和拉丁語是一個語言嗎?

印地語和梵語是一個語言嗎?

你和你爺爺是一個人嗎?

這都不是一個時代的怎麼探討?三千年的信史,古漢語是哪個時代的古漢語?原始?上古?中古?元代官話和現在倒是區別不大了,可以視為一門語言。其他的,是爸爸、爺爺、祖爺爺。

不過說真的,漢字是有毒的,它把漢語綁住了。如果沒有漢字,漢語會在語音、辭彙、語法結構上長得越來越不像爺爺,現在維持在一個能看出爺爺長相的狀態。例如,成語。

也就是能看懂漢字,給了很多人這種「同一語言」的錯覺吧。語言是語言,文字是文字,兩碼事。我又想起上次那位說漢語和日語是一個語系的神人了……


可以算是,也可以不算是。取決於你如何定義「同一種語言」。

就像你可以認為官話和粵語是同一種語言(即「漢語」)的不同方言,也可以認為官話和粵語是一個語族(即「漢語族」)中的不同語言。


不能互通(mutually intelligible)的就不是同種語言。多數沒有經過特別訓練的當代華人,大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讀懂、聽懂元代的中州話和明清官話,這就是「互」通的上限。


這問題無太大意義,就跟問古代英語與現代英語是不是同一語言一樣,無論語音語法辭彙,不管什麼語言,都有古今差異。語言不過是交流的工具,2019年與2018年的流行語尚且不同,更遑論2019與1019年的差異?


從語言本體而言,不是一種。從語言的功能、文化社會屬性而言,是一種。

前面已經有回答了,是從歷時角度還是共時看角度。歷時,看到的是各種變化。

語法方面: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和句法倒裝,這是近現代人察覺了和我們現代漢語語法不一樣,才提出來的概念。而我們的老祖宗,本來就是那樣說話的,至少在文獻記錄上,是。

語音方面:在上古,有複輔音的存在,比如英語的speak,以sp-開頭的這種,bl- gl-等等。上古還沒有和現代一樣的四個聲調。反正是特別特別多的不同,說一晚也說不完的。

辭彙方面:古代辭彙很多留存下來,但是更多的是遺失了,死了。

另外一個讓人腦殼子疼的問題是,漢語歷時發展和鄰近語言接觸的影響,還沒有完全研究好,和阿爾泰語系的語言的接觸還是研究不夠的。北魏孝文帝他們可是鮮卑族,後來的蒙古、契丹、女真的語言都有接觸影響。

我就這樣說吧,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從語言的一致性上,是不可能完全是一種語言,差別也是說幾天說不完的。而從民族、文化連續性上看,被漢族長期使用的共同語就是漢語,這是從使用者的角度來定義出的,與語言本身的關係就沒那麼大了。


不是同一種。

人稱代詞不同,指示代詞不同,語法形式不同,甚至常用的名詞也有很大不同。

語音上的差異非常大。

差不多是曾爺爺和曾孫子的關係吧。


我覺得是並列並被包涵於漢語。

我想這個問題中「古漢語」應該指文言文。

至中國漢代,文言文已經脫離了日常口語。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方言亦有差異,導致各地語法等不盡相同例如粵語中:食[多]啲。(多喫點)。可見粵語習慣狀語後置。想大家高中時學文言文時經常在課文中批註「特殊句式」

現代漢語書寫,源於白話文,我們可以從《紅樓夢》中來看清人是怎樣說話的。

劉老老只是千恩萬謝的,拿了銀錢,跟著周瑞家的走到外邊。周瑞家的道:「我的娘!你怎麼見了他倒不會說話了呢開口就是『你侄兒』。我說句不怕你惱的。

可見那時白話已經於今天接近。

然而元代人寫三國時人講話,則是

孔明昏絕,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誤國家之大事也!」須臾,孔明復醒,開目遍視,見李福立於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復來之意。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復來耳。」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

可見其與文言文更接近,白話文受到區域和時間的影響,差異也會增大,然而文言文幾千年在文法等書寫系統上改變較少,使用者大多是政府及文人。

所以文言文是官方﹨正統的文體而不是一種語言。


現代中國人和古代中國人是同一種人嗎?

答案顯而易見,看你出於什麼目的嘍。


語言的演變(學術上稱之為流變)是連續的,不可分割的。沒有明顯的分界線,除非學術上下定義。

所以,按照學術上的區分,古漢語和現代漢語必然有一條時間上的界限,那就是五四運動前後為分界線。


可以算是同一種語言。原因:

1、二者確實有繼承關係

2、現在活著的人多數贊成這種觀點。

如果說二者不是一種語言,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原因:

1、二者的語音、語法、辭彙確實相差太大了,基本可以確定確實是不可互通的

2、其它例子:

梵語與印地語的關係:

a)二者有繼承關係的,

b) 二者的語法、辭彙差別很大

c) 沒有人認為二者是同一種語言。


關鍵看如何定義「語言」,即語言和語言間的差異到底如何界定。

毫無疑問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是演化和傳承的關係。就像生物樹上的演化路徑一樣。鳥類是由恐龍進化來的,我們不會說鳥類和恐龍是同一個物種。但是現代人類是從古代人類進化來的,新石器舊石器的人類和現代人應該算是同一個物種。一般說來判別是不是同一物種的判斷標準是兩個羣體之間有沒有生殖隔離。有了客觀統一的標準,是不是「同一」就好判斷了。

但是語言如何定義,如何區分是沒有明確定義的。有很多人認為互相聽不懂的就是兩種語言。但是不說漢語各地的方言,就說蘇格蘭英語大多數美國人就已經聽不懂了。要這麼分,語言的定義和多數人的認知又不同了。所以我覺得關鍵是能不能找到一個對「語言」準確的定義,而且這個定義能讓大家都認可。有了定義再說古今漢語是不是同一種語言就好說了。

類似的,現代漢族和古代漢族是同一個民族嗎?民族的準確定義也很麻煩。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在海上有一艘船,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艘船厄不斷有零件腐爛,然後被換上了新的零件,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換的部件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這艘船已經沒有當初的零件。請問這艘船還是當初那艘船嗎?


如果只是將「漢語」定義為漢族人的語言。那麼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都是漢語而已。

但是從非常嚴格意義上來說,現代漢語擁有自己新的語音系統、辭彙系統和語法系統。這樣它應該與古代漢語是不同的。

但是在這裡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點,就是漢字的存在。我們對於古代漢語的瞭解主要來自於文獻記載,並沒有音頻。漢字從古至今雖然一直在不斷的變化,但是漢字本身不存在轉變,一直都是表意文字。所以從這個層面上加上上面的綜合考慮。個人認為是同一種語言。而且雖說現代漢語擁有新的語音、辭彙、語法系統,但並不代表著它和古漢語的語音、語法、辭彙系統完全不一樣。現代漢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對古代漢語的繼承和改進。


大致地分是一種語言。肯定,因為記錄語言的文字是一種漸進的變化,是一脈相承的。

細分就不是一種語言,因互相聽不懂。比方說閩南語的和說上海寧波語的也互相聽不懂對方說什麼意思。咱們不能說上海話和閩南話是一種語言吧。

語言是在漸進式的變化的。取兩個斷代時間比較長的時間維度,會發現變化挺大。像我們方言區的人說方言,我這一輩的和爺爺那一輩的發音,語法,片語都有存在比較明顯的變化。


算啊,都是漢語。分屬漢語發展的不同時期


古漢語的時間很長,從上古一直到近代,目前學界普遍認為上古是指先秦到漢,中古是從東漢到唐,近代是從唐到清初。

上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差別最大,有的學者甚至認為上古漢語是屈折型語言而現代漢語是分析型語言。

近代漢語雖然和現代漢語時間最近,但跨度很長,且近代漢語材料中包含大量的俗語白話,所以我們看近代漢語的材料也會很難懂。

個人認為,古漢語和現代漢語還是同一種語言,因為方言中很多的語音辭彙實際上是古漢語的保存,是研究漢語史寶貴的材料。但不可否認古漢語和現代漢語巨大的差別,這也是現在學術界對於古漢語和現代漢語分立的原因。


如果自古以來不是漢字而用字母的話,也許今天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會和拉丁語和現代羅曼語,古希和現希,梵語和印地語烏爾都語是不是同一種語言一樣明確


現代漢語和中古近古漢語無疑是一種語言,和秦漢上古漢語關係和拉丁語對比義大利語,梵語對比印第語差不多


不是專業,只是感興趣看過一點點相關的書,應該是不算的。

古漢語可以的分為遠古上古中古近古四個時期,四個時期是有不同的

古代因為沒有音標所以用反切來注音,可以看看《切韻》用漢字標註漢字,還有雅言中的全濁,網上有討論平江話的視頻,距離就是舉的切韻,適合看著玩兒長長冷知識。

中古有入聲現在沒有了,但可以學粵語,粵語和中古時期的古漢語很近,並且它繼承了雅言,看完後比較好聽懂。

以上只是拾人牙慧,隨手一答。如果想認真瞭解,建議還是認真去聽正經的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