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代數課的老師給過很好的解釋:

人類對自然數定義了加法,發現其逆運算減法不封閉,比如1-2不是自然數,於是把自然數擴充為整數。擴充的辦法就是把所有自然數之差a-b都加進來

人類對整數定義了乘除法之後,發現其逆運算除法不封閉,比如1/2不是整數,於是把整數擴充為有理數。擴充的辦法就是把所有整數之商a/b (b非0)都加進來。

用現代數學解釋,整數構成一個叫「環」(ring)的結構,有理數是其「商域」 (quotient field)


初中的老師告訴我們,數可以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有理數包括整數和分數。這可以說是最淺顯卻也最有用的定義

理解有理數我們單從初中的定義出發,就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結論:

1.有理數包括分數。因此,如果一個數能夠表示成,p/q的形式,那麼一定是有理數啦。當然了,其中p.q皆是整數,q非零。

2.分數是可以寫成小數的,因此,如果一個數可以寫成有限的小數,那它也一定是有理數啦。這為我們後續解決一個難題,即把無理數轉化成有理數提供了思路。

大學本科本人沒有考上特別優秀的學府,亦非數學專業的學子。但是非常幸運,我接觸到了數學分析。第一節課介紹了實數,從此,數學在我眼中開始變得活靈活現起來。


n能用分數表示出來的數


1,能寫成分數形式的

2,能寫成有限小數和無限循環小數的

3,被開平方後,開出來的數是一個分數(整數)

4,和別的整數四則運算後還是一個分數(整數)


有理數a,一定能表示成b/c。b和c都是整數。


有理數: [公式] (a, b 為整數,b [公式] 0),即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以及零的統稱。

根據定義,有人建議將有理數改稱「比數」,無理數改稱「非比數」,但因歷史遺留問題有理無理的說法延續至今。

有理數在希臘文中稱為 λογο? ,原意是「成比例的數」。英文取其意,以 ratio 為字根,在字尾加上 -nal 構成形容詞,全名為 Rational Number,直譯成漢語即是「可比數」。對應地,無理數則為「不可比數」。

明末數學家徐光啟和學者利瑪竇翻譯《幾何原本》前 6 卷時的底本是拉丁文,他們將 λογο? 譯為「理」,指的是「比值」。而日本學者將中國文言文中的「理」直接翻譯成了理,不是文言文所解釋的「比值」。後來,日本學者直接用錯誤的理解翻譯出了「有理數」和「無理數」。清末中國派留學生到日本,將此名詞傳回中國,以至現在中日兩國都用「有理數」和「無理數」的說法。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有理數?

zh.wikipedia.org

必聽的數學之謎?

books.google.com


可以表示為q/p 其中p q為整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