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在三國眼裡是怎麼樣的存在呢?三國歷史的一手史料?陳壽夾帶私貨的著作?還是光榮三國志系列遊戲?......


是唯一一本在我初次閱讀時,感到莫名其妙的書。

三國志曹仁傳中有這樣的一個例子:

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沖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太祖益壯之,轉封安平亭侯。

上述內容是整個曹仁在南郡之戰的全部表現,我初二時初讀三國志,魏書位於蜀吳二書之前,彼時看完上述內容,我的第一反應是三國演義扯謊了,因為整個曹仁傳也沒有曹仁在南郡之戰輸給周瑜的表現,反而有曹仁大發神威的記載,再加上彼時反三國演義之風盛行,我也就覺得南郡之戰周瑜勝曹仁是演義扯謊的行為。

直到我看到了周瑜傳。。。。

周瑜傳在描寫南郡之戰的細節時,其實我依然沒看出曹仁輸了,反而感覺像是周瑜和曹仁打了一仗,曹仁一直大佔上風,然後周瑜中箭,憑藉毅力裝著沒中,騙過了曹仁,最後曹仁暫且撤退。

就綜合周瑜傳和曹仁傳的記載,我乍一看還以為是曹仁打贏了南郡之戰,周瑜不僅進攻土地失利,還身負重傷,簡直堪稱史實版賠了夫人又折兵。

然而周瑜傳的下一段,就有這個記載: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當時我的表情,如下所示:

周瑜這就打贏了?全程發威的曹仁就撤退了一下,周瑜就佔領南郡了?還成了南郡太守了?

類似的疑問,在我閱讀三國志時經常出現,比如夏侯惇的記載真是我咋看也看不出為啥是曹魏元勛,許褚傳里跟個臭弟弟似的馬超到底怎麼讓曹操如此頭疼的,絕北道時一直被曹魏各路亂揍的關羽怎麼就能攔得住那麼多援軍,甚至他娘的連個赤壁之戰在魏蜀吳三書里都有三種不同的記載。。。

綜合來講,三國志對我而言,就是一段時間內最讓我困惑的一本書,魏蜀吳三本書就彷彿三個不同的作者所著一樣,甚至直到現在,我也有好多內容並沒有搞清楚,看別人的回答,我也覺得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可能,不確定性也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吧


當然《三國志》遊戲……不然那還能是啥?


類似的書再給我來十本!

什麼?沒有?還不快滾去寫/挖啊!


題主說的這幾個,在我看來其實都不是的……

首先,當時人直接記錄當時的事,或直接出土的當時的物件才算一手史料,因此三國志應該算二手史料。

其次,我說過不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使用夾帶私貨這四個字……只要是人寫的東西就沒有不帶主觀的可能性,萬事萬物皆私貨,用「夾帶私貨」去評價「我不認同」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夾帶私貨……再說史官在傳記後面寫評語是合法合理的行為啊。

第三,我真沒玩過三國志……

一定要我說在我眼中是什麼的話……那就是相當於ACG中的「原典」,反正我又不是歷史專業的,對我來說歷史就是寫的更有真實感更宏大的作品,所以三國志就是原典啊。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還是很有分析價值的。這件事可能要分情況看,首先,在歷史愛好者和遊戲玩家之間,《三國志》就不是代表同一個事物,甚至深究下去,在中國三國迷和日本三國迷的眼裡,我們所說的《三國志》其實也並不是同一本著作。

其實要說現在日本人對三國文化的了解,並不是來源於陳壽版《三國志》、也不是我們國人最熟悉的羅貫中版《三國演義》,而是吉川英治版的《三國志》。這是以《三國演義》為底本改寫的,針對三國歷史的再創作,在日本民眾中深入人心。中國文學研究家立間祥介講過一則笑話:他翻譯了《三國演義》,卻有讀者來信斥責他不忠實於原典,因為跟吉川英治的完全不一樣。

講談社的吉川英治三國志甚至還與三國志13展開聯動特典

吉川版《三國志》引發了日本文化圈對三國文化歷史的再創作熱情,引發了二戰以後在日本民眾中的三國文化熱潮。而對於現今日本民眾來說,最接近他們的三國文化作品,可能就是漫畫和電視劇了。1970年,橫山光輝以吉川英治的《三國志》情節為基礎,創作了《橫山光輝三國志》系列漫畫。橫山光輝的三國志系列漫畫以直觀的表現形式,將三國故事直接帶給了更為廣大的普通民眾,滿足了當時日本民眾了解中國的心理訴求。其動畫版也引起日本網民追捧,並一度引進國內。可惜動畫版內容並不完全,結尾停留在赤壁之戰,這甚至影響到一部分日本民眾認為三國的結局止於赤壁。

可惜的是橫山光輝三國志的改編遊戲都比較平庸

橫山光輝版三國志雖然儘可能還原三國史,但因其本身還是基於吉川版《三國志》的再創作,自然更帶有日本特色的誤解和認知,甚至通過漫畫的形象給一些三國人物套上了一些刻板印象。而其他三國題材的漫畫如《龍狼傳》這樣的魔改作品就更不用說了。也是從此之後,日本也衍生出了許多三國影視題材的「放飛自我」的改編。

最近官宣橋本環奈飾演黃月英的日本電影《新解三國》

日本人迷戀三國文化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為三國歷史和日本戰國史的相似性。中國的東漢末年到三國和日本的戰國中後期在政局動蕩和歷史鬥爭上存在一定的相似度。比如曹操和織田信長,二人同是出身平平(曹操是宦官養子,信長是非主家信秀之子,信秀是織田家分家),歷經磨難,九死一生,最終奇蹟般的創造偉業。在遊戲作品裡,也經常把曹操和織田信長的形象做得十分接近,感覺就好像是命運雙生的兄弟一般(雖然時代相隔了一千多年)。

你要不說我都不知道誰是誰了

光榮的大蛇無雙就是這樣一個「關公戰秦瓊」的戲說,玩家在遊玩過程中,也最喜歡看到曹操和織田信長,趙雲和真田幸村這樣跨越時代的組合湊在一起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和劇情衝突,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兩段歷史的各種巧合和相似點。

但同樣的,大蛇無雙為了強行製造三國和戰國的「對稱性」,刻意地將一些著名歷史人物做了二次創作的設定,來達到相應的遊戲性和話題度。甚至給玩家造成了「曹魏控人妻,東吳愛蘿莉,蜀漢全是基」這樣生冷不忌的魔改印象,所以像《大蛇無雙》這樣迎合二次元粉絲的三國歷史再創作,究竟是傳播了三國文學,還是惡搞了歷史,這是否是正確對待歷史的態度,卻也是見仁見智了。

大小喬的形象設計是「東吳愛蘿莉」這一梗的來源

說到光榮的三國,除了《無雙》系列之外,在遊戲領域一提到《三國志》這個名字,大家大多想到的都是光榮公司製作的歷史模擬類遊戲系列《三國志》了。光榮《三國志》系列是日本對於三國文化喜愛的另一張名片,從1985年的紅白機時代一路延續至今,已經13代了,三國志14也即將發行。遊戲系列的精華是對三國歷史細緻的考據,和傳神的人物肖像,將三國時代龐大的政治軍事構架完美的融入SLG遊戲模式中,成為一代玩家的策略遊戲首選,也是許多玩家三國遊戲的首選。

就日廠遊戲來說,光榮三國志的歷史還原度已經很高。《三國志》遊戲自初代以來就花大量功夫做中國三國文化的稽考,甚至專門在國內天津成立了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日後也成為眾所周知的天津光榮。有這麼深入且細緻的研究,除了一些人物形象設計有自己的創作風格之外,光榮《三國志》系列也基本都符合真實三國歷史,所以也同樣受到大量國內三國迷玩家的喜愛。

圖源來自天津光榮官網

光榮《三國志》系列大多發售於PC平台,為了順應手游時代的趨勢,光榮也有在手機平台上做出嘗試,2017年官方推出的《三國志軍團》就是一次手游領域的探索。不過《三國志軍團》儘管掛了三國志的名字,卻幾乎沒有繼承光榮《三國志》系列的設定和玩法,將攻城對戰做了極度的簡化,沒有了策略玩法的深度,不用鋪地直接飛的機制也過於bug。人設上也更趨向於神話風,甚至連華佗和左慈都魔改成女性角色,並不能讓正統三國迷們滿意。

遊戲的遊玩方式和人設跟傳統《三國志》大相徑庭

最右一位女性角色居然是左慈……

而2019年上線的《三國志戰略版》作為一款光榮特庫摩授權,國內工作室開發的三國志手游,反而對《三國志》系列有更高的還原度。《三國志戰略版》在手機屏幕上把」原汁原味」的三國呈現給各位玩家,在保留原版《三國志》系列整體核心框架不變得前提下,再針對移動平台做了對應優化。在角色方面,《三國志戰略版》完全沿用了三國志經典的角色造型,相信喜歡《三國志》系列的玩家當看到這些武將時,會有一種了老朋友「重逢」的感覺。

我國歷史研究院的三國地圖和遊戲中的地圖對比,1:1還原真實三國戰場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其國內工作室的背景,其中對歷史的還原程度相較日本的《三國志》系列更勝一籌。比如在《三國志戰略版》中郝昭的立繪相較於《三國志13》中,更增添了「火箭連天」的背景,是因為郝昭堅守陳倉的戰役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使用「點火的箭」的記錄。這種能夠引起資深三國迷共鳴的小彩蛋,更加體現了製作組在遊戲內容設計中的匠心獨運。

郝昭的小彩蛋

三國志戰略版在遊戲細節刻畫上十分考究,因為遊戲加入了相遇既戰的機制,所以部隊在行軍時都是隨時作戰的狀態。弓兵部隊在行軍時一直保持著拉弓的手勢,以便可以隨時引弓射箭。盾兵部隊出征時,前排的步兵會架著盾隨時抵禦來犯的敵人,而後排單位則是正常行軍狀態。相比三國志系列僅以陣型的表現形式可以說做的非常用心。

弓兵:「子彈已上膛」

隨時準備「陷陣」的盾兵

如果同時是三國迷和遊戲迷,那麼他們眼中的《三國志》應該是同時具有策略要素和真實的三國還原度的優秀遊戲。我覺得《三國志戰略版》融合了原版光榮《三國志》的優秀遊戲設計理念和並沒有「日化」的國內正確三國文化內核,《三國志》的粉絲們不妨嘗試一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