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白天受熱,熱空氣上升,帶起的麈埃與氣溶膠等等微粒較多,經由吸收與散射,夕陽比較紅。經過一晚的冷卻沉澱,空氣清新不少,所以沒那麼紅。


同意@郭政毅的觀點。

這個問題我是繪水彩畫時發現的。當我畫傍晚夕陽時,許多人說有點像早晨的太陽:反過來,畫朝陽風景時,又有點像傍晚的太陽。

我請教一位氣象專家,他告訴我關鍵就是大氣微粒。早晨的空氣比較純凈,大氣微粒少,太陽的顏色偏藍。傍晚的空氣相對污濁,空氣中微粒較多。微粒吸收熱量後輻射出偏紅的光,所以夕陽的顏色更加偏紅。想想也是,大氣被粉塵污染時,太陽看起來就是偏紅的。

下圖是我的一幅畫作:

這是早晨還是傍晚?

再看這幅百度圖片:

這幅照片應當是傍晚吧。

下圖是我畫的一幅登山者:

場景是清晨還是傍晚?或者是白天?

下圖是我畫的一幅天鵝湖:

當然是白天了,與題主的主題無關。

好多天沒畫畫了,改天畫一幅夕陽,放到這個帖子裏作紀念。


我不認同。大自然的神奇就在於你沒見過不代表不會出現。

201908280510

清晨5點半,7月份


因為看到日落的人比看到日出的人多啊


日出時光線刺眼,光線太強紅中略白;日落是光線變暗,紅中帶黑。


我認為是人的主觀觀測有關。

日出時,太陽由低到高,由暗變亮,在地平線上時相對不能得到人們的注意。加上日出時大部分人都在睡夢當中,被人們關注的就更少了,通常人們看到朝陽時太陽已經升起一定高度而不再那麼紅了。

相較而言,日落的存在感就要高很多。太陽由高降低,由亮變暗,使得人們能夠不知不覺中跟蹤太陽落下的過程,知道夕陽處在哪個方位。加上日落時分正是人們活動的高峯期,因此,太陽在西方地平線附近時更加容易被注意到。

所以在繪畫影視作品中,落日一般會以紅色的形象出現,這又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人們的認知,使得我們認為夕陽比朝陽更紅了。

(僅個人觀點,歡迎反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