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看藝術家,看他們的作品的文章很多。可是他們自己怎麼看呢?比如自己怎麼看自己,自己怎麼看自己的作品。自己怎麼看藝術。


我這裡整理了一份藝術家們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藝術的真實資料。

我的理解是:藝術家是探索人類靈魂奧祕的科學家。他們像探索自然奧祕的科學家一樣地忘我地探索著人類靈魂的奧祕。

趙無極在歐洲重新發現了中國哲學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虛靜忘我的精神意境,作了一個似乎西方式的詮釋

我不害怕衰老或死亡,只要仍然能夠拿起畫筆和顏料,我是無懼的。我只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我的畫。我希望每一幅新畫作,都比之前的更大膽、更自由。我每天都工作,慢慢工作,自己慢慢畫,不是辛苦,只是我畫得很慢,我很喜歡那過程」。《趙無極:繪畫就是要不停地畫,不停地畫,不停地畫》

50年代成為趙無極意識風格突破及確定的重要時期。先是將客觀物體的外形進行抽象簡化,以線條和符號將有形的物像世界,轉化為無形的精神世界。簡約的幾何形看似隨意散落,實際上相互牽引,組織成一個充滿禪意的和諧世界。而在這種充滿詩意的世界中,顏色和著色技巧是另一個重要元素。

杜尚如何看待藝術。——要將。概念與物體本身分開,他真的是在以這種方式來挑戰「什麼是藝術」,。這樣的作品到底諷刺了誰?!

《呂佩爾茨的自述:繪畫是什麼》

繪畫是造型藝術裏可以稱之為王者的人類學科。因為繪畫是造型藝術裏最具難度的。繪畫的歷史悠久,它的發展非常卓越。如果你想進入繪畫,把它作為一種藝術現象的話,其實你要面對的是5000年以來的繪畫歷史。

如果你在繪畫領域沉澱的時候足夠長,而且你足夠努力的話,你是能夠畫出一幅畫的。但把這作為繪畫的前提,它還是不夠的,因為我們始終不能改變的關於繪畫的特質是,你要把自己的個體性、獨特性傳遞到繪畫當中去。你必須要把一個那麼久遠的歷史和自己作為個體的獨特性結合在一起。

你必須要有這種扎紮實實的手藝活兒,它是一個前提,你必須一點點去習得它,你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你必須有足夠膨脹的「我」,你必須要把一個存在已久的手藝、行當,蓋上你自己的印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自己的印章就是你要遠離這個行當。你具備了所有前面所說的這些前提,在這些前提基礎上你又多出一點點,有那麼一點超越,多出來的這一點點,就是我們所說的天才。

杜尚到博伊斯、克萊因,這些藝術家都試圖通過自己的創作來終結藝術。當然他們試圖給藝術帶來的是全新的視角,帶來一個全新的參照、比對,創造出一個新的觀看藝術的方式、新的藝術見解。但是,先鋒派藝術使以前那種大師消失了,所以出現了所謂純粹先鋒主義的圖像,於是出現了很多亂七八糟、語焉不詳的東西出現在博物館和展覽上。

《印象派的真實故事:將繪畫革命進行到底》

1874年,我們的展覽終於展出了。但每天都比昨天更慘,開展那天有175個參觀者,一個月之後,最後一天54個。他們說我們在向美好的事情發動進攻,壁紙的初期都遠比那一幅海景畫完成得更多。有人說我的《日出·印象》令人無印象,從一個無禮的凌辱中出現了一個命名——印象派,一個名字,那是我們所有作品的唯一回報。

在我們1877年的第三次印象派主義展覽,形式終於開始轉變了,雖然非常慢。至少評論變得好一些了。

沒想到畢加索和馬蒂斯他們這麼快就來革我們的命了。

希望歷史能夠記住我們——革命的印象派。

《羅斯科:我畫的不是色塊,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

當我還年輕的時候,對於我來說,藝術史孤獨的,無所謂什麼畫廊,什麼收藏家,也沒有所謂的藝術評論,當然也不涉及金錢,然而那卻是我黃金時代。因為我沒有什麼東西可失去,也沒有什麼東西期望去得到。如今,事情不一樣了,吹牛的人滿天飛,人們活動頻繁,消費繁榮,也許這種情況更適合於這個世界。我並不想冒昧地去討論這些,但是我知道,那些對這種生活趨之若鶩的人,他們內心深處,是苛求這些靜默的作品蘊含的意境的,只有在那裡紮根,我們才能成長。我們必須都去期望著能夠找到它們」。

羅斯科經歷了30年的財務窘境,他內心一直在掙扎,一個重大問題一直在困擾著他:藝術究竟能做些什麼?它能洞穿那些平淡的日常生活嗎?我們心底的那些原始情感:狂喜、痛苦、慾望、恐懼,正是它們令我們成為所謂的人類,藝術能使我們與它們聯繫起來嗎?

「藝術最基本的問題,是關於在這個特別的文明中,建立人類的價值觀」。

「我只對如何表現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感興趣,悲劇、狂喜、厄運等等。有些看了我作品的人們,會感到崩潰並放聲大哭,這表明我傳達出了那些最基本的人類情感」。

《裏希特:我不明白為什麼你說「在具象性和抽象性之間有矛盾」》

具象繪畫和非具象繪畫之間,不可能存在什麼本質性的差異。二者都是圖畫,無論它們表現的是什麼,它們運用的是同樣的方法。它們所顯示的並不是它們表現的東西,而僅是它們的外表而已。

藝術就是做點自己喜歡的,其實就是我們自身的情感的寄託罷了。那些漂亮的技術、手段只有被我拿來表達點什麼時纔有意義。我創作的意圖無非在於:以最大限度的自由,用一種生動、可行的方法,將那些反差最大、矛盾最激烈的因素安排在一起,而不是去創造一個天堂。

抹糊讓畫變得更完整。未經抹糊的畫裏有很多錯誤的細節,所以整幅畫都是錯誤的。抹糊可以讓整幅畫變得更無堅不摧,更超寫實,更難以理解,就這麼簡單。

有人問我「如何看待自己的名望?是一種負擔,還是你會忽略它?」

名望是沒辦法忽略的,有一部分是很美妙的,但你沒時間作畫了,這是個麻煩,所以也算是負擔。

《草間彌生:你看懂我的原點了麼?》

我不能獨自活在這個世界上,地球是一個世界,但宇宙是無邊無際的,我相信,我們的生或死,以及活著的意義,只是宇宙裏一個小小的存在。通過藝術,我想談論一些哲理和奧祕,以及生命的尊嚴。我想把我對這些東西的敬畏感,表現在我的作品裡」。

我們必須借圓點紋飾,忘記自己的存在,將自己委身於不斷前進的、永遠的時光之流中,必須喪失自己的存在」。

「我堅信,戰勝艱苦的環境,便是絕處逢生。我堅信,藝術中的創造性思維,是從孤獨中產生的。我想,人類正因為可以孤獨地面對藝術,才能堅強地開拓出自己的道路」。

「如果我嘗試更努力地工作,我相信我可以達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由於這種堅信,我可以繼續活下去」。

《塞尚為什麼被公認為現代藝術之父?》

「我的確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為什麼成就的到來卻是那麼姍姍來遲,這個過程為什麼又是那麼艱難,難道藝術就是要求一個人像牧師那樣,把自己的一生都要徹底地投入進去嗎?!」

很多人說塞尚孤獨,他自己也說「孤獨最適合於我」。但是他真的孤獨嗎?在巴黎的城市生活中,他應該是孤獨的。當他畫畫的時候,當他研究自己的藝術的時候,他根本不可能孤獨。他的隱居不是被別人逼的,是他有意識要避開別人,不是巴黎拋棄了他,而是他要拋棄巴黎。他必須要拋棄別人的思想,拋棄別人對藝術的評論。

:《馬蒂斯:我的畫能抑制你的煩躁》

馬蒂斯為什麼在戰爭年代去表現舒適嫻靜呢?是因為他選擇了另外一種武器,一種能夠帶給人們樂觀情緒的責任。他把這個叫做「責任」:他想讓當時的人們相信,像畫面中這樣,坐在陽光下的舒適生活,仍然是可能的,這是他的責任。

同樣是綠色,1千克比半千克顯得更綠」。馬蒂斯想表達的意思是,如果要讓色彩顯得更濃烈,就必須大量地使用它,不能小塊小塊地用,只有畫上一大片紅色,才能讓它在作品中足夠顯眼。他創造了一種在西方藝術史上從未有過的著色手法,他畫中粗狂的色塊,一點兒也不像現實世界,他打破了常規。在他之前的幾百年裏,各種繪畫技法已經非常完善,公式化的繪畫手法涵蓋了光、影、透視,以及細節筆觸,但為了抓住科利尤爾那轉瞬即逝的神韻,他大膽拋棄了這些手法。他是希望讓觀者的視網膜感到震顫,目的是要把色彩的革命,在原來像梵高他們的基礎上更加走向極致。

「我不能像一個奴僕那樣抄襲自然。我是要解釋自然。自然必須要服從繪畫的精神。我繪畫的目的就是要表達一種意境、心境」。

「我一生中,都試著在我的作品裡表現出一種寧靜,因為我自己就需要平靜。」

沒有人會沒有那種時候,憤怒、不安、煩躁,在馬蒂斯作品中,他創造出一些,能夠停止這些的東西。他對美的形式的創造能夠抑制人類意識當中的那些煩躁的東西,我們還能對一個畫家要求更多嗎?!

《大衛·霍克尼:攝像自繪畫而來,現在又將回到繪畫》

「如何畫令人難忘的圖片?真的沒有人知道。當你創作的時候你並不知道你正在使它們成為難忘的圖像,因為沒有公式。如果有一個公式,會有更多難忘的圖像出現。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這樣的圖像出現,大多數都輕易被人遺忘了,不是嗎?」

霍克尼在倫敦泰特美術館看過畢加索展覽後,他驚嘆於畢加索技法的千變萬化,還在為自己的繪畫尋找表現手法的他意識到,為什麼要徘徊在一個小的領域裡,在不斷的自我複製中筋疲力盡,於是他開始各種試驗性的表現手法。他確信,所有的風格,所有的繪畫流派,對他來說,都是主觀表達的可供借鑒的元素而已,他完全不受當時主流繪畫教條的束縛,波普藝術、冷抽象、具象表現主義,甚至埃及風格,都在他之後的繪畫中反覆出現,並且以拼貼的方式並存於一幅作品中。《梵高:我沒瘋,我只是看見了人間的天堂》

「我並不想要孩子,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後代」。

他的確有一個孩子:表現主義,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繼承人,德庫寧、霍華德·霍奇金、波洛克……。梵高的遺產還有別的東西,他持有一個充滿熱情的信念,它比現代藝術中冠以的這個那個主義更重要。

「在大部分人眼裡,我是怎樣一個人?一個無足輕重的人?一個行為古怪的人?一個令人生厭的人?一個現在沒有社會地位而且將來永遠也不會有的人,一句話:萬千俗人中最俗的那一個。那麼好吧,即使這些絕對都是真的,若有機會的話,我將通過我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一個像我這樣無足輕重的人,他的心中究竟有些什麼?

《懷斯:我是個抽象畫家,只不過他們還沒發現》

當你能把握時,要去感受,去愛。去做吧,別等到失去了。

你需要突破自己,纔能有所得。要知道,你不能總是縮在角落裡,什麼都不去做,這樣不行。

我畫我想畫的,可能最後出來的畫面構圖是完全抽象的,也許是風中飄舞的羽毛,或者是海灘上的貝殼。最終,我會抓住那裡一天中最好的景色。我覺得我很可能會變成一個抽象派,這不是因為會像抽象派那樣通過繪畫得到自由,而是因為客體本身已經沒有故事,只剩下顏色和形狀。就像我常說的,假如我畫得真的好,我本可以在畫《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時,不讓她出現在畫面上。主題中內容越少,畫就越好,真的。

許多人關注我作品裡的造型能力、逼真的寫實技巧、濃鬱的美國情調.但畫裏有另一種內核——一種可以稱為「提煉出的抽象」。我是個抽象畫家,只不過他們還沒發現。關於我所謂的「見微知著」的手法,那也正是當我說我覺得我是個抽象派畫家的時候想表達的意思。任何優秀的畫作都必須具備一點兒抽象的品質。去嘗試如何在純粹抽象的感情力量上構建自己的作品,真有趣。

《奈良美智:悲傷時,我好想喊你的名字》

繪畫經常會有瓶頸期,在那種情況下要繼續畫下去的話,就會有所不同了。所謂的瓶頸期其實應該算是一種上進心吧,有上進心就會覺得還有很大的伸展空間,要是再掙扎一番的話,可能就會出現轉機;但是如果你不掙扎一番的話,轉機肯定不會出現。嘗試一次錯了或失敗一次之後陷入困境裏,突然就來了靈感。這樣領悟到一次的話,可能就停不下來了。轉變總比一成不變要好」。

可愛不是藝術作品的標準。藝術要求的是能反映真實,是人生社會的真實情感的表達。真實的東西不需要理由。

「以前感覺沒被人親切地對待過,與人們的接觸也沒那麼多,存在著一種孤獨感,因為是在那種情況下畫出來的,可能就變成那種面孔了。最近因為被人們親切地對待了,很大程度上變得溫柔起來了。」

《高更:繪畫不是描寫,而是表達》

「我想要快樂,只有自由的人才可以擁有的快樂。貧窮的滋味我已遍嘗,飢餓謂何,寒冷謂何。我還猶豫什麼,為什麼不趕緊把歡樂盡情灑在我的畫布上」。

「在這一年裡,除了我在畫作上的不斷努力,我所擁有的只是來自巴黎的嘲笑,它們洶湧而來,企圖阻撓我,剝奪我的勇氣直到我放下畫筆」。

「我反對自然主義,因為自然主義是相信眼睛,而藝術家應該是相信大腦。繪畫不是描寫,而是表達」。

《倫勃朗:所有偉大的繪畫,都是為了留住時間》

如果你想保留被人愛撫,被人充滿感情地愛撫的記憶,會不會拚命地在畫布上堆砌顏料,在這層厚厚的顏料下面,透出的是無與倫比的溫柔,倫勃朗意識到了死亡,意識到了生命的消逝,所有偉大的繪畫,都是為了留住時間,把記憶具體地、色彩鮮明地呈現出來。他希望這幅表達了愛的作品能夠不朽。如果你們擔心自己忘記了瘋狂地、大膽地、縱情地去愛一個人的感覺,請來看看這幅畫。這就是愛之畫。

《柳岸藝術:產品靠技術。情感靠藝術。所以藝術不是技術。》

真實的東西只有可信度、相當於產品說明書。藝術與技術的界限是把握人性的界限,即人與神的界限,真實與想像的界限。這些纔是藝術家必備的對人性的體驗能力,這是真正的能力。而只具備繪畫技術的人他們所做所想的事大多都與藝術無關。況且他所學的都是別人的技術。藝術是獨立語言。大師們的技術是為了建立自己的獨立語言而創建的。不適合其他人使用,是藝術。所以你用別人的技術來表達你的情感語言。怎麼看你都有抄襲的痕跡。你無法建立你自己的獨立語言。

柳岸:我們知道藝術個性化的重要卻很少思想個性化生成的條件,在新環境下調整原有文化, 1918年的個性語言不可能也是2008年的個性語言。作品不僅是與讀者對話,實質上是藝術家與現實與時代的對話。自然科學的發展會給藝術家帶來大量對靈魂科學探索的機會,而不是生產文化垃圾的生產者。那些與化妝品、與虛偽雜交的藝術,玩得好的也只是一場遊戲而已。

原創作品。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我個人呢,在做課題的時候採訪過好幾十位藝術家,談的也很深入,但仍舊不太好替別人說這個問題。就單純說說我自己的真實想法吧?

說看待藝術,我從13歲就逐漸明確自己喜歡美術這個事了,開始暑假、寒假、各種法定節假日都用來畫畫,家裡還請了專業老師,老師是美院本科的學生。這樣一直畫下來,據別人看,一坐10幾個小時,畫不好還哭,初中高中從沒跟同學一起出去玩過,很慘,我個人總體覺得很開心,畢竟是做喜歡的事。我看待藝術象看待自己夢想中最美好的事,希望一直做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享受藝術的美好......另外,我覺得藝術帶給人類的東西,正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種羣的特殊感受。比如,無論科學發展到多高的境界,創造性和藝術思維都是不可替代的;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類做很多事情,但不能創造藝術品。所以,我甚至暗自想,也許未來當人工智慧替代了很多行業,也許人類中的大多數就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藝術和藝術創作的美好了 。

說看待自己,一個本科和研究生都學雕塑實踐的人,發現中國雕塑理論界特別缺人,也覺得雕塑普及工作特別少人做,所以,決定做這個。用2年時間補了人家學美術理論的大學加研究生7年的功課,沒後臺只靠自己,日夜兼程累得鼻血滴在書上,考上博士,做到大學老師。怎麼看自己呢,覺得自己就是在特傻地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喜歡的事而已,根本可能就是個很傻的人。雖然付出挺多的 ,可對於現在國內普遍對雕塑欣賞比較缺乏常識的現狀,也覺得無能為力,覺得自己即使有這樣的夢想,希望能對喜歡欣賞雕塑的人做點事情,有時候,也就是杯水車薪的感覺。


導讀:哲理散文:很多人不知道我愛你

很多人不知道我愛你

——靈遁者

不止一個人向我推薦過一個電影,電影名字叫《香水》,剛才我看完了。如果要寫觀影感受,我會寫出這句話:很多人不知道我愛你,但只要你嫁給我,全世界就都知道了。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尼采說過類似話:「藝術是最高貴的。」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在這裡「藝術」兩個字其實就是「超人」的意思。而「超人」所代表的是「超意識」或者「宇宙意識。」

真的很奇怪,我正在寫《重構世界》第六章如何開發「宇宙意識」的構想,但看了這個電影,我產生了懷疑,我是否要寫一章。這其中的緣由,不是我不相信自己,是我害怕你們相信我。

我也畫畫,但我從未學過畫畫。我清楚我畫得很醜,但我也清楚我畫了我自己。永遠記住,任何最香的香水都不是永恆,我寫作的目的就在於此。

靈遁者油畫

一首熟悉的dj,讓你看到了你在溜冰場的青春;一陣煙花的歡叫,宣告了一個生命的結束。最後只留下微微吹拂的風,在微微吹拂著它自己。我的父親告訴我:「不要回頭,送一個死去的人,不需要回頭。」

為什麼那些所謂的高貴的人比卑賤的人更可惡,因為高貴的人需要香水,而卑賤的人只需要以生存為藉口的卑賤,甚至是卑鄙。

現在——我聽到了全世界都在叫我,他們說我就像鏡子裏的人,他們看到了我在張大嘴巴喊,可是卻沒有聽到任何聲音。可是我明明聽到了全世界都在叫我,為何全世界如此寧靜——

獨立學者,作家,藝術家靈遁者散文作品。


比起藝術家的藝術,更是藝術的藝術家


中國的藝術家嗎?

據我所知,大多數中國藝術家對藝術史不甚瞭解,覺得自己畫得好就是藝術家了,其實只能算優秀的畫家而已。

一部分認為造型好,寫實就是藝術

一部分認為形式感強,構成好就是藝術

一部分認為有文化的體現、社會的反思就是藝術

其實還是對藝術史不夠瞭解,不知道藝術史發展到哪一步了,不知道當代藝術有哪些問題,自己在藝術中是什麼位置。


藝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藝術的精神實質是什麼,如果藝術行為是在自己這得到體現,… 那麼經過數年的勤奮緊張的訓練,對藝術的欣賞眼力,是不同於普通人的,也可以說普通人不懂欣賞藝術,只會做一些年輕幼稚的舉動。

普通人願意去理解,可藝術是欣賞


藝術家給予了藝術一部分自己的生命。部分藝術家視藝術為生命,但也有部分藝術視為工作。自己的作品都是寶貝,也知道有一些缺陷,藝術家幾乎跟科學家家一樣,科學家造了一個新發明,藝術家畫了一幅新畫,普普通通,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地方。

大家都是普通人。


如何看自己?每個人都不一樣。如何看藝術?當然也每個畫家不一樣。

不過什麼是藝術?藝術就是美。美在繪畫裏叫美術。在人與人之間叫道德,在自然裏叫和諧。為什麼一個國家要提倡道德?因為人之間的相處本身就需要道德。那美也是一樣。


自己分析不了自己,看其他藝術家作品,也是作為一名讀者或者觀眾,區別在於鑒別能力,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