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入手華為手錶GT-2,監測睡眠 和心率。

5月至8月這幾個月,華為手錶設置的是24h自動檢測心率。6月共檢測2279次,其中檢測到5次不規則心率和疑似早搏21次。7月共檢測2568次,其中檢測到5次不規則心率和疑似早搏15次。8月共檢測2314次,其中檢測到4次不規則心率和疑似早搏1次。9月截至20號共檢測1663次,其中檢測到0次不規則心率和疑似早搏4次。睡眠質量一般在80分以上,偶爾在76,78,79,睡眠中的血氧一般在90%以上,偶爾幾分鐘在85%以上,呼吸暫停監測6月、7月偶有幾天中風險、高風險,8月以來一直是正常。

關於手錶實測的心率,每天最低值一般是清晨快起牀前(5-6點),常見的值是48-52bpm;每天的最高值一般在145-155,例如下班回家比較快速地爬樓梯時(2分鐘爬到六樓)。這個峯值會在休息3-5分鐘後恢復到80+或者90+。作為對比,慢悠悠地爬樓梯(5分鐘爬到六樓),心率會達到125-135,在休息3-5分鐘後恢復到80+或者90+。在辦公室靜坐狀態,一般在72-92之間,上個廁所來回走一走可能就升到95-105了。喫飯時及飯後一段時間會在102-112。早晨在牀上睜開眼一般會在62左右。表上顯示的「靜息心率」一般都在55-69之間。

關於心率的測量值,有以下幾個值得參考的事件:

1)、某次晚上睡覺可能佩戴較松,測得最低值是37bpm,之後每次都較緊佩戴,確保晚上不會移位或脫落,最低值就穩定在48-50bpm了;

2)、某次早上上班路上開車,一直穩定在80-95之間,突然上升到149,還有一次也是上班路上突然上升到176,然後恢復到80幾-90幾,整個上升到下降的過程一共就幾分鐘,並未感覺到明顯不適;

3)、某次在高鐵上睡著了,心率上升到125-132,並維持了4分鐘;某次早晨5點多的睡夢中,心率上升到125-128並維持了10分鐘。這兩次都是事後檢查心率記錄曲線纔看到的,當時未覺不適,沒有即刻發現;

4)、今天在高鐵上,一直在靠窗位置躺著看手機,約兩個小時後,心率突然從70-75(因為之前的事件,我對心率變化保持頻繁關注)掉到了42,並在40+~60+~40+~138~80+之間變動,最低到了37(估計能測得的最低值就是37),我趕緊站起來去衛生間用冷水洗了洗臉,並用手摸手腕、耳朵邊以及脖子上的動脈測量脈搏,整個波動過程持續了約20分鐘,著實嚇得不輕。由於慌亂、恐懼,實際上我沒有連續不間斷地摸到這個過程的所有脈搏,因為手錶上顯示的心率值一直在變化,我想到用摸脈搏的方式驗證時,可能那些低於60bpm的值我沒有摸到。到站後,趕緊去醫院看了,心超及普通心電圖均正常(這個因為不是當時發生時做的,實際上的參考意義不大,只能證明心臟沒有器質性的病變),醫生還是說注意休息,調解壓力之類。

使用華為手錶GT-2的朋友,有類似的測量值突然變化的情況嗎?或者能從這個手錶的測量原理上給與解釋的大神?先謝為敬!


沒有GT 2,簡單說一下。

首先需要給題主的謹慎點個贊。當參考設備的數據有異常,且體感略有不適時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測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其次,GT 2雖然參與了301醫院的心臟健康項目,但本身只是一種參考性設備。官方文檔也一再強調GT2數據不能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翻閱GT2的資料,採用的TruSeen 3.5技術應該是4燈方案,兩個綠光,兩個非可見光。前者用於偵測日常活動及運動心率,後者用於夜間睡眠心率偵測。

非可見光部分不瞭解,不置評。綠光PPG應與市面主流PPG方案原理一致。一般的雙燈方案受佩戴鬆緊度、佩戴位置、膚色、皮脂、氣溫、局部血管密度、體毛、刺青或傷疤等多種因素影響。相較於醫用級指尖PPG方案,腕部PPG的幹擾因素太多。理論精度往往基於標準模型,實際個體的採樣精度會因為個體差異存在偏差。華為網站上關於301醫院主導的房顫/早搏篩查,主要的數據依據是TruSeen技術採集的異常心率數據,對異常數據較多的用戶進行專業的房顫/早搏檢查。在後續檢查中,依舊需要多導聯ECG來驗證和確診真正的患者。一天少數幾次異常心率,且個體自身沒有體感異常,我覺得應該屬於PPG的雜訊數據。

如果題主在年度體檢中,ECG檢測有過問題,或者實在放心不下,那麼最好的選擇還是找醫院。對於有潛在心血管疾病的人羣,醫院可以提供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門診可以開檢測單,提供可在家庭展開自我檢測的設備。24小時ECG一般一兩百塊錢一次。

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

而題主提到的睡眠呼吸中斷,在肥胖或者鼾症人羣中常見。通過PPG監測來判斷睡眠中斷有一定的參考性,主要是呼吸動作對於HRV的影響在高精度PPG設備上可以偵測到(吸氣和呼氣動作對於心跳RR間隔有微妙影響)。華為的TruSeen是否能做到,或者精度幾何我現在無法發表意見,此處我安利 Polar。和動態心電圖一樣,醫院也可以提供睡眠呼吸監測設備給用戶,在家佩戴呼吸器和心率採集設備,可以監測一個睡眠週期的呼吸情況。這種方案的準確性遠遠超過PPG,且具有診斷依據性。一次監測的價格貌似在四百左右。如果呼吸中斷問題比較嚴重,則需要有呼吸機輔助介入。具體治療層面的問題還是請諮詢專業醫生。

總結一下吧。關於GT2心率值忽然的波動,在體感正常的情況下我傾向於認為是PPG的數據錯誤。題主提到的所有異常案例,似乎都不存在體感異常,且醫院的檢查結果證明不存在器質性病變。所以還是請題主放寬心。此外,根據題主的靜息心率以及動態心率的波動範圍,我猜測題主體脂率可能稍高,應適當增加鍛煉。


光學心率向來不準確,做個參考可以


你再過多關注這個會被嚇死,你去跑步建議把心率提醒關掉,在自己耐受範圍跑就行了。


華為心率七上八下,非常不靠譜。

最近爬山,gt2心率好幾次一下子到了170多,嚇得我趕緊停下來。

回來買了好幾個心率帶,測下來終於放心了。

不是心臟的問題,是華為的問題。不曉得阜外心臟醫院咋給華為背書的。


今年3月份我買過榮耀magicwatch2,用了一段時間。也出現了題主類似的問題。手錶測的心率有時候在120~140。而我並沒有怎麼活動。當時也沒有感覺不適。後來手錶顯示心率120+的時候,我打開301心臟健康研究,測了一下,心率70+,關了心臟健康APP,手錶還是顯示120+,我淡定了。自家的手錶和301心臟健康研究測的心率都不一樣。這個就沒法說了。我覺得心臟健康研究測的更準一些。因為當時我用之前一直用的手環,測的心率和心臟健康研究基本一樣。你也可以試試對比下手錶和心臟健康研究APP測的心率。

當然,我還是認為華為手錶的心臟健康研究挺好。年初疫情時我經常熬夜,心臟健康研究測出偶發性早搏,我去醫院心電圖也是這個結果。


用佳明吧,或是買個心率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