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樂隊的夏天和中國好聲音是完全不一樣的兩檔節目。

主要區別在:

好聲音

1.好聲音作為延續多年的老牌音樂節目,觀眾已經有審美疲勞,如果不是每季都有新導師帶帶流量,收視可能更糟糕。

2.好聲音自從向大眾產出了「你有夢想嗎」這個梗之後,就背負上了賣慘濾鏡,每季沒幾個談夢想的,博得人同情的選手都說不過去。這麼說並不是說節目套路已深入骨髓,只是除了這些和導師吸睛,能否真的有特別驚艷的歌手橫空出世呢?

3.好聲音的重點還是更側重大眾的,畢竟臺網同步的節目,尺度也不能太大,這就少了很多趣味性。這個我覺得節目組受限很多,太大膽會被剪刀手無情cut的,但我覺得節目組不是沒有這個創新能力,就是不敢玩的太大,容易給自己找麻煩。

樂隊的夏天

1.作為國內首檔關注樂隊生存生活狀態的節目,這個選題就非常的個性:我就是走小眾路線的, 沒想到以小博大了,這一點可能馬東老師在做這個節目的時候肯定都沒想到會如此轟動

2.受眾人羣上:主要還是年輕人,具體的我覺得應該是15-45歲這波人,重點還是在20-33歲之間。因此在每個超級樂迷和樂隊的選取上節目組都非常用心。首先是面孔,就是面向35-45這些人,這是屬於他們的青春時代,而新褲子,痛仰,刺蝟,旅行團等其他幾強,是20-33歲這個區間的主流受眾,點擊率全靠他們。

3.更深刻層面的,我們總覺得玩搖滾的太個性,是啊,那我就通過這個節目展現給你們看,但是節目很中立,不做任何評價,將所有的矛盾和評價甩給普通樂迷,專業樂迷。這些是什麼?其實都是熱搜的點呀~~

再多就不一一列舉了,我覺得音樂節目有一點最好,就是能提高大眾的審美,多多少少還是有作用的,沒事多聽歌,感受懷舊的,潮流的,新興的音樂,對年輕人來說是很好的事,起碼可以稍微舒緩點焦慮,哪怕知道自己沒希望成為歌手了,但起碼還有堅持夢想的人站在那裡,哪怕清楚自己在慢慢變老,也有人正在年輕,然後努力的,不被時代拋棄。

簡言之,有音樂是幸福的。


謝邀

兩檔節目沒啥可比性,一個是比賽,一個是就是來玩,唱歌的。

好聲音每年那麼多人「我一定要拿冠軍!」「我要為XX老師帶來冠軍!」

樂夏呢,沒聽那支樂隊說我一定要進hot 5!!

最後一期刺蝟把弄壞的獎盃給了觀眾了,痛仰把完整的獎盃給觀眾讓觀眾拆了,這個時候我就知道這些樂隊們不是來比賽的,這就是來過夏天的。


被樂夏把對音樂類綜藝的評判標準搞刁了,好聲音看不下去了(其實一直也沒咋看…)。

樂夏畢竟才第一季,相對來說優中選優,有經驗豐富的手藝人;好聲音本來選的就是相對素的人,何況那麼多季,參賽選手資源越來越少了。


樂隊的夏天裡邀請的參賽樂隊,相對於中國好聲音的選手,大部分都是較為成熟的音樂人!而好聲音裏的選手大多是這個行業的小白!起點完全就不一樣!

再看看嘉賓,中國好聲音的嘉賓是節目的導師,顧名思義,引導選手的師傅;而樂隊的夏天的嘉賓叫做超級樂迷,專門來聽歌嘮嗑的,因為這些樂隊大部分本來就是較成熟音樂人,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好多年,沒什麼可指導的,好好欣賞就完事了!

所以,這個兩個節目的定位就不一樣,起點更是差距巨大!


好聲音以模仿和改編為主,難度低。

樂夏以樂隊原創歌曲為主,欣賞難度和藝術水準高出N個層次。

比起來是不是更愛原創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