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本金說傭金,科學嗎?


薄利多銷,降低成本唄。

以前差不多是萬2.5-5;

那時候買股票多不方便,要去證券公司(或銀行)開戶,然後去證券公司的交易大廳買賣,人工成本很高,前幾年都只有一部分人會用智能設備。

現在不同了,就連老頭老太太都會用手機了,點點手機,交易完成,這是技術革命,成本降低了。

還有現在競爭很大,券商很多,支付寶和騰訊拿走了很多的客戶。以前買一萬塊基金,要150的申購費用,現在支付寶一塊五就搞定,很方便,有利於投資者。


所以現在證券公司,能夠在二級市場上,給與高估值的,都是頭部券商,或者是有特色業務的券商


沒辦法市場競爭壓力太大,只能薄利多銷了。 不過量大也不存在沒利潤的問題。


量大也可以 還可以二次營銷 還有其他理財產品,融資融券呀,基金呀,等其他方式


利差、中間收入,包括銷售產品收入、兩融利差,機構業務等等


淘寶免費給你用,他們為什麼能賺錢


賺錢是肯定的,就是多少的問題,像現在兩融都給到5.2,傭金萬1了,賺肯定要賺錢,不可能虧錢做業務


如果說一億人炒股,那知道萬一的估計只有百萬不到。

那些天天蹲在證券中心的老爹爹老婆婆,你跟他們說交易成本???

業務員:大爺,你的成本可以降低

大爺:你說什麼票紅啦?

業務員:大爺,我說你的票手續費可以降低

大爺:你說中車漲停啦?......

.....

證券公司:「你可能覺得會Z,但是我肯定不會虧」

而且萬一主要是證券公司給旗下業務部宣傳引流的條件而已,會選擇這些低成本的人80%都是在網上了解到了,這就是個營銷手段而已。

更別說網上現在很多開戶的還是普通的手續費的。

比如我上午在知乎看到的廣告

看到沒! 這是知乎官方接的廣告,就這種賬戶肯定是高交易成本的。

所以萬一面對群體其實不多。


證券開戶的默認傭金還是萬2.5或者萬3,萬1左右是很特殊的費率,需要投資者主動申請後才可以獲得,未申請的投資者仍然是默認費率。

目前證券行業競爭壓力大,低佣吸引客戶,算是薄利多銷吧。實際上薄利也不一定多銷,有時候開10個傭金萬1左右的客戶創造的收入,可能還不敵一個默認費率的客戶。

證券公司之所以會給到成本價,就不是為了在傭金上面賺錢,而是方便二次開發,比如基金、期貨、期權等。


傭金本來就不是證券公司的大頭。他們的大頭在IPO、發債、股東質押、中概股回歸,也許以後都全免掉。


什麼傭金一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