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時候戒尿布這個問題,《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的建議是,可以在18-24個月左右嘗試,有的孩子還會更晚些。不過如果要送託班、幼兒園,一些園會要求要能自己上廁所。

我自己兩個兒子的如廁計劃都是在夏天,原因很簡單,都是因為夏天換洗方便,即便尿濕,也沒那麼難受。

時間點上來說,弟弟小定是20個月左右,哥哥蛋蛋是1歲半左右進行的。

當時都是白天晚上分開進行的,白天不穿尿不濕,晚上還是照樣穿,大概隔了半年左右時間,夜晚也不需要穿了,也就是徹底脫離。

不同孩子有個體差異,我也遇到過晚一些的孩子,都是正常的。


脫離尿不濕,其實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整個過程涉及到好幾步:

難點1: 孩子及時發現要上廁所的感覺,感覺又細分為尿尿和拉粑粑兩種。難點2: 發生之前,用語言或者肢體進行表達。難點3: 在合適的場所完成整個排泄過程。正因為有諸多難點,所以,在孩子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後再進行會容易很多,太早反而事倍功半,心急喫不了熱豆腐啊朋友們。我為什麼要在通篇粑粑尿的文章裏說熱豆腐?這個過程我們不要心急,來火的時候,要多默唸親生的親生的,耐心鼓勵他們。如果如廁非常不順利,請千萬記住:事出有因必有妖,得找找原因,別大力出奇蹟,使蠻力。

那具體咋辦呢?

白天脫離尿不濕詳細的步驟大概分為:思想工作——適應坐便器——不穿尿不濕。

如果孩子大一些時候進行,可能會直接跳過一些步驟,這裡只是為了把事情說清楚,寫得具體一點。

先是準備工作,思想工作,俗稱洗腦

* 給孩子看如廁的繪本。

* 帶孩子觀摩大人上廁所,小定是男孩子,所以主要觀摩對象是爸爸和哥哥,我們全家都給他畫大餅,告訴他,逐漸他也可以自己上廁所拉,以後白天可以不用尿不濕了,特厲害特牛。

* 買坐便器(也叫小馬桶),買小內褲。

* 我那時候,跟小定介紹,這是你的小馬桶,尿尿和拉粑粑用的,一開始他有點好奇,會坐在上面玩(不脫褲子),有時候是正著坐有時候是反著的。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他肯熟悉熟悉就ok。

* 他尿在尿不濕裏的時候,我會提醒他感受一下,是不是有一陣熱乎乎?是不是走路的時候有點重重?

* 再有就是,反覆給他洗腦,尿尿或者拉粑粑,要告訴大人。

這個準備工作做了比較長時間,大概有幾個禮拜左右,那時候天氣不熱,我們也不著急。


第一步:試用坐便器

* 教他如何扶穩,如何坐,如果發現已經開始尿或者拉了,挪到坐便器完成剩下的過程。

經過這個過程,定定已經知道小馬桶的作用,也知道開始喊了,雖然這時候還常常是滯後的,也就是尿完才喊,但已經是挺大進步了。寶寶有時候會比較抗拒坐馬桶,這時候你就要進入名偵探柯南模式:是覺得這個馬桶不穩當?是不是坐在上面不習慣?造型不喜歡?覺得害羞?覺得味道不好聞?廢話其實有時候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哪不對勁,就是不太願意而已。(你說幹啥就幹啥,本寶寶不要面子的啊?)咱能找到對的原因最好,是在找不到,至少他看你這麼耐心的猜了,在意他的感受了,也會賣個面子,就著臺階就自個兒下了。

第二步:開始不穿尿不濕

* 定定一開始可不是次次都能提前喊,有時候玩得高興,或者大人沒注意的時候也會尿在身上,但是慢慢的準確率越來越高。

* 你可以試試留意孩子的狀況,比如小定有點不知道幹啥的轉來轉去,或者手捂住小雞雞的時候,即便還沒喊,也會問問他是不是想尿尿。時間間隔比較長的時候,我們也會問問他。

上次沒有穿尿不濕,我帶他坐公交車出去玩,廣場上,他玩得挺開心,我跟他說,想要尿尿要告訴媽媽,他搖搖頭,說不想。

結果沒多久,聽到旁邊的小姐姐喊尿尿,他也有樣學樣,跟著說想尿尿。那地方我不太熟悉,找廁所找了一陣子,我問他能不能堅持住,他點點頭,後來果然是到了廁所才尿的。

定定還有個特點,就是穿著尿不濕的時候就不喊,只有不穿的時候才喊——小孩心裡其實可有數了, 就像爺爺奶奶在,孩子就想著要抱要喂飯一個樣。 所以大家在脫離尿不濕的過程中,要嘗試真的取掉,這是一個關鍵步驟。

第三步:夜間不穿尿不濕

小定白天不穿之後,因為夜裡我實在不想起來,就繼續穿尿不濕。

直到幾個月後,他逐漸開始不肯穿了,這種不肯穿是沒啥迴旋餘地的,因為就算趁睡著了偷偷穿上,被他醒來發現,他也堅持要脫掉......

這就沒辦法了,只能不穿,被逼走上了省錢之路......夜裡他要尿尿的時候,喊我,我爬起來帶他去尿尿,起不來的時候,我就踹隊友去。

那段時間彷彿又回到了喂夜奶的小時候,早上起來感覺飄的。不過還好過了一陣子,他自己可能也覺得起來挺麻煩的,忍忍就算了吧,逐漸的,夜裡就也不吹毛求疵非得起來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依靠一些繪本,給娃洗腦進行思想建設。

小月齡的如廁繪本,主要以小馬桶引入,小馬桶的使用為主題,幫助寶寶建立起對這件事的概念和信心,推薦《我要拉粑粑》《我會用小馬桶》等等。

更大一些的繪本,則故事性更強,有很多是偏科普的,也有從人體的構造、便便的產生來切入,像是《誰嗯嗯嗯在我頭上》《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我的神奇馬桶》等。

總之,小定擺脫尿不濕,過程比較順利,我覺得還是得益於孩子自己身體準備好了,以及之前比較長時間的思想工作。

也祝願大家如廁順利。


這得看孩子什麼時候能夠自主排便了。

要學會自主排便,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但是,什麼時候訓練?怎麼訓練?

下面是一些專業回答,如有興趣、有耐心,可以看看:

目前醫學上的主流意見是,如廁訓練的開始時間一般不早於18個月

在美國,兒科醫生通常的做法是:從寶寶12月齡開始,在每一次健康訪視指導時,都要與父母討論如廁訓練相關問題,只有當兒童發育就緒或顯示出準備就緒的徵象時,才開始進行。

那麼,哪些是寶寶準備就緒的跡象呢?

1、運動、語言和社會性等發育準備就緒:

能自己步行前往廁所

能在馬桶上坐穩

能保持數小時不尿濕紙尿片

能自己穿脫衣物

語言發育上,能聽懂指令,能表達如廁需求

2、一些特定的行為信號:

會模仿別人

能夠物歸原處

會說「不」,這表明了孩子的獨立性

但不要有太多的反抗行為,什麼都說「不」

對如廁訓練有一定的興趣,想要自己控制排便

想要取悅他人,以便父母作正反饋的獎勵

而且,父母也要做好準備,一般來說,醫生會詢問父母進行如廁訓練的動機,如果他們表示:

為了計劃生下一胎

為了搬新家

媽媽要去工作了

等等

醫生會作出建議:推遲如廁訓練。

一旦開始訓練,大致有兩類方法可供選用,一類是以父母為中心的如廁訓練,一類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如廁訓練。

該選用哪一種呢?

顯而易見,以父母為中心,寶寶可能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如發脾氣、如廁失敗,等等。

而且,科學的研究也證明瞭這一點,所以,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採用以孩子為中心的訓練方法。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固定辭彙

比如把解小便稱為「尿尿」,把解大便稱為「拉粑粑」,並固定下來。

2、選擇與購買座便器

這個步驟應該讓孩子參與其中,並可以由孩子進行裝飾或貼上名字,以鼓勵孩子把它作為自己的私人物品。

3、放置座便器

應放置於方便的位置,如果居住在多層住宅,則每層都需要放置。

4、拉近寶寶與座便器的關係

可以先讓寶寶穿著褲子坐在上面;

然後鼓勵他脫下褲子坐(只是坐,不是大小便);

接下來,父母可以放一些寶寶的糞便或臟尿布在座便器裡面,並向寶寶解釋使用座便器的目的。

最後展示將座便器裡面的糞便衝到成人的廁所中,對便便揮揮手,說:「再見」。

5、現在進入實際操作

父母如果發現寶寶有排便的意圖時,及時帶他去座便器旁,鼓勵他使用。

如果寶寶順利使用了,請好好地表揚他;

如果寶寶不願意用,沒關係,下次再來,家長不能有沮喪感,更不能懲罰寶寶。

6、終於不用紙尿片啦!

至少在寶寶成功地使用座便器一週後,可以停止使用紙尿褲。

寶寶很可能出現反覆,可以用獎勵小星星等方式強化寶寶成功使用座便器;但對於寶寶的失敗,不要懲罰,如果實在不行,可以重新穿上紙尿片。

一般來說,實現白天的小便自控,需要訓練的平均時長為6個月,大便則為6-7個月。

越早開始訓練,所需要的訓練持續時間就越長。

而且,女寶寶往往更早完成如廁訓練。

以上內容,是我這篇文章的部分摘錄,如需詳細的原文及參考文獻,請點擊:

便便,這可是一門技術活!------寶寶如廁訓練全攻略?

mp.weixin.qq.com圖標
如廁訓練那些事兒花生麻麻超開心的視頻 · 1113 播放

女兒在2歲5個月時候成功解鎖了2次在外憋尿找廁所,並成功排尿的技能。

來分享下她的整個戒尿不濕過程及一些小經驗。

大概在2歲3個月時決定給她戒尿不濕,正好也是夏天。當然戒之前,我也看了網上各種妙招,比如只要準備什麼寶寶喜歡的貼紙,每次成功尿完給寶寶貼上作為獎勵。然後也看到了很多什麼2天3天就順利戒掉的例子。

於是!我就信心滿滿,覺得寶姐理解能力不賴,應該也很快的。為此我上網買了10幾條小內褲,心想,大概也就洗個2,3天就好了吧。

但是!!!萬萬沒想到。。。我竟然足足擦了2個禮拜的地板、爬行墊。。。

而且!!!更令我想不到的!!!她每次尿完,會小跑(你能想像嗎,淋濕了的小腳丫小跑)去拿滾筒粘毛器,來回刷她尿的地方。要知道這個粘毛器只適合粘各種小紙屑,防水,但它不吸水啊。導致後來每次我在廚房聽到她刷刷刷刷地板的聲音,就知道她又尿了。

當然每天出門以及睡覺,我還是給她兜著尿不濕的。

而且同時,我基本上幾分鐘就要問下她有沒有尿尿?現實往往是,我讓她坐上去試試,坐了5分鐘後她說沒有,那麼就下來吧。但也就一分鐘後吧。。。她就尿出來了。

後來,她真的可能是被我問煩了,前期還願意配合我,坐上去試試,後期就完全很排斥。

於是,我想還是放棄吧。

繪本也引導了,也讓她觀摩了很多次,但就是沒有學會。

於是在第三週我又給她穿上了尿不濕。

到差不多第四周,我突然發現她的大腿內側長了幾粒痱子,我擔心是夏天穿尿不濕的原因,想想還是脫了,繼續戒吧,擦地板就擦地板吧,洗內褲就洗內褲吧。

然後第一天她繼續這樣,到了第二天下午,我在做晚飯,她突然兩條腿併攏,小碎步走來叫我:媽媽,我想尿尿!

我當時激動地一把抱住她沖向馬桶,剛坐上去,她一臉如釋重負的表情,我一拍大腿,這回成了!!!

終於在3周之後,她第一次如廁成功!

老母親流下來激動的淚水。

之後幾天,她想尿尿都會叫我。當然中間有2天又尿身上了,不過很快就又好了。

目前的狀況是:尿尿拉臭臭完全自己如廁,出門雖然兜著尿不濕,但她會憋尿,上午帶出去放風回來,尿不濕還是乾的。

睡覺的話還是需要尿不濕的。 反正我真的覺得已經很棒了!


雖然沒有徹底戒掉,晚上還是需要用的,但也是有幾點經驗可以分享:

一:什麼時候適合開始戒尿不濕?

1,會表達自己,比如拉在尿不濕上了,會主動說不舒服。

2,對小馬桶或者小內褲有明確的興趣,知道小馬桶是用來幹什麼的。能坐上去,站起來。

3,規律的拉便便時間,並且能保持至少2小時尿不濕的乾爽。

二:作為父母具體需要做些什麼呢?

1利用繪本、玩具引導

平時多用有關如廁的繪本、小玩具、遊戲引導下,雖然不會立竿見影,但是對於如廁認知肯定有用。 我們看的是《可愛的身體》系列的《拉便便真舒服》;《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波西和皮普》裏《尿褲子》,《我的神奇馬桶》

而且我會和她說:小馬桶餓了,寶姬要去餵它噢。尿尿和臭臭,快去喂小馬桶吧!我會說,小內褲可不喜歡臭臭噢,只有小馬桶才喜歡臭臭噢~

2不吼不叫不埋怨

這幾周來,不管是尿了還是拉了,我沒有對她吼過或者抱怨過一次。我看到的時候,會立馬調整自己,對她說,我們尿尿要尿在馬桶裏噢,像媽媽一樣,還像皮普啊、貝貝(繪本中人物)啊,他們都是尿在馬桶裏的呢。

甚至在她尿完有點害怕的時候,我都會說;沒關係的,誰都會出點小差錯的。(我後來猜想,這也可能成為她跑去拿滾筒粘毛器想刷乾淨尿的原因,她覺得尿濕要把地板拖乾淨)

3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發展

不需要看到網上育兒書說,戒尿不濕最好是18個月-24個月。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像寶姬尿不濕從小用到2歲多,晚上我也不想叫醒她去尿尿,況且我也想好好睡覺啊。

另外,如果試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很難戒掉就繼續穿上好了,過段時間再戒,就好了。

4觀摩大人如廁過程

在寶姬會走路之後就開始圍觀我如廁,很喜歡給我遞紙巾。告訴她每次如廁的整個過程,脫褲子、坐上去,尿尿,衝掉,洗手。

現在她每次尿完都要自己去沖,然後再去洗手。

5及時鼓勵

很關鍵一點,每次成功如廁都會及時鼓勵,表揚!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

6如廁訓練需要準備點啥?

準備至少7-8條小內褲(我買的小黑託尼,非常好),和長褲(就一般的燈籠褲),還有棉柔巾,比較柔軟。

可愛的身體(愛心樹童書)京東去購買?

小小聰明豆繪本系列:波西和皮普(套裝共7冊)京東去購買?

我的神奇馬桶奇全套3冊 思妙趣三部曲京東去購買?


通常給寶寶戒尿布,也就意味著開始訓練寶寶自主大小便。

大部分寶寶在18-24個月時,控制排泄的肌肉發育成熟,能夠理解簡單的要求,或是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個時候訓練寶寶自主大小便,寶寶更容易快速學會和掌握。

不過寶寶學會自主如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先學會控制白天的小便,後學會控制夜間的小便,所以脫掉尿布可以先從白天開始,不過在脫掉尿布的同時,需要給寶寶穿上小內褲哦,保護私處健康和隱私,不建議只穿開襠褲。

剛開始白天穿內褲,晚上睡覺還穿尿布。

白天長時間外出,沒有條件訓練寶寶如廁時,也建議穿上尿布。如果一整晚下來尿布都是乾爽的,就可以白天晚上都穿內褲。大多數寶寶3歲左右能夠自如大小便,徹底擺脫尿布。

訓練寶寶如廁時,建議準備專用的寶寶坐便器,可以藉助繪本告訴寶寶如何上廁所,每個寶寶學會如廁的時間都不太一樣,所以,也務必給予寶寶足夠的耐心和寬容。


覺得回答不錯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我,解鎖更多孕產、育兒知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