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缸小排量的


我就實話告訴你,你要是單看發動機,那麼你會很樂觀,這中間的差距的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絕望

但如果讓你再看看發動機以外的東西,那差距就會大的讓人有些難受了

這是我最近看見的一個本田CB1300試駕的視頻,裡面有一個描述我印象非常深

原視頻:https://b23.tv/av76140492

一個最起碼最起碼有268公斤的四缸猛獸,居然能讓人騎起來感覺不到重量,甚至可以用警用版做金卡納瘋狂繞樁

各種警用設備再帶三箱,重量絕對直奔300kg往上

什麼概念???

這已經是接近個大金翼的重量了!

瞭解國產四缸黃龍600的都知道,這車備受吐槽的一點就是重,操控差

但是黃龍重量「不過」233kg,跟CB1300差的遠了。

你見過誰評價龍6用過「潤」、「好騎」這樣的字眼了?

一輛摩托的優秀與否絕對不僅僅體現於發動機動力表現,更多的,是體現在車的車架設計與零部件整合能力。

雖然我們平時常說,摩托是「人騎發動機,兩輪載靈魂」

但這終究是個玩笑話而已,人是需要跟車有溝通的,車架就是溝通的橋樑。

本田的車架設計,就是可以做到讓一輛五百斤猛獸溫馴地讓人輕易馴服,讓人能輕快、順暢地去駕駛它。

而這背後體現的,纔是本田這個老牌車廠數十年如一日積累的設計功底。

再說回國內

在18年往前,國內的摩托車企,基本上都不會在車架上面下功夫

不是不願意,而是做不到。兩個原因:

1.國內大排發動機,基本上都來自於仿製、引進國外發動機。光仿了發動機卻沒有整車設計,只能湊合

2.車架設計的資金、時間投入巨大,喫力不討好

國外大廠的發動機與摩托車架,往往是配套設計的,越是精妙的車架,在設計時往往就越是注重讓車架、發動機互為整體。

最典型就是川崎忍400,通過讓發動機缸體成為車架結構的一部分,在保證了車架強度的同時,讓車重降到168kg

而對於逆向仿製國外發動機的廠商來說,他們必須要再去摸清楚這些國外大廠的造車思路,這樣纔有可能為這發動機打造出最契合的平臺

為了一款發動機再專門去逆向研究整車設計思路,這成本開銷沒幾個廠能喫得消,更何況這樣最後造個超高仿出來,消費者還未必買賬,這不喫飽了撐的嘛

那就只能大概弄個能用的車架裝著,湊合著用唄。

於是就有了當年的春風400nk

當然了,春風這些年通過與KTM合作並搭上了Kiska design(KTM御用設計公司)的線,現在春風的車架設計以及整車整合水平,倒應該算是國內最有希望的了,250nk的操控就是成果之一。春風在19年米蘭車展推出的700CL-X,700排量雙缸重量可以控制在190公斤,就展示結果而言,雖然還是不及本田、寶馬和KTM這些一線廠,但是位居國內一線是沒什麼問題的。

另外還有一個典型,就是隆鑫。

隆鑫現在搞的無極系列,在市場上反饋還不錯,算是搞的有聲有色,尤其500R,公認價格屠夫。

但是如果有朋友關注過無極DS拉力車,那就一定知道,DS系列這兩款車,650DS反饋不錯(除了睿智膠條真空胎),但是500DS卻出現了騎姿累、把太寬、車把搶把亂晃等問題,一直到現在500DS還在難產。

明明都叫DS,但是騎姿完全不一樣,駕駛感受也不一樣。

其原因就是,隆鑫650和500的發動機分別來自寶馬、本田。

隆鑫是寶馬代工廠,650DS有寶馬團隊幫忙調整,用的完完全全是專門為650這臺發動機造的專用拉力車車架。

而500DS沒有這個條件,只能讓隆鑫自己摸索。650DS的車架好是好,但是那畢竟是寶馬造的車架,隆鑫那仿自本田的KE500發動機,很難匹配上去。

就這,搞成這樣了。算下來500DS已經研發了有兩年了,隆鑫還沒搞好。

我還能說什麼呢

聽說今年隆鑫無極還要再弄個300GY/300DS出來

而這個300的發動機是仿自川崎的

同一家車廠,湊齊了寶馬、本田、川崎三大廠的發動機

我覺得隆鑫的心是真的大.....


差20年吧,現在的國產熱門機差不多都是仿造20年前的本田機,國產巡航還在喫30多年前的本田剩飯,更別提V4,對4,對6還根本還造不出來,唯一一個國產直4,也就這樣,與其瞎JB開發,還不如一比一去抄本田的作業來得靠譜


國內本田摩托車與日本Honda摩托車售價差距那麼大。


日本「縮缸190」的零售價瞭解一下:

為什麼本田復古190隻配備單通道abs??

www.zhihu.com圖標

說再簡單點,就是「單槓」跟「單缸」的差距那麼大。

以上。


不漏就能用,漏了再換。


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到現在還是適用的,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採購成本,剝削供應商

供應商為了獲得相應的利潤,只能通過縮減工序來降低成本支出,雖然,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個產品尺寸是合格的,但是就如知乎某個大神說的,在顯微鏡下,產品表面還是充滿了毛刺,這就影響了實際使用體驗以及壽命,導致產品達不到設計要求,慢慢的跟國外差距就加大了


差的不是距離,是年代

日系四廠哪個不是擁有百年發展史,他們的產品經過一代代的更迭,一代代的改進,人力物力的投入更是無法估量,無法計算的客戶反饋,纔有了今天的規模。

而我們不過幾十年的時間,甚至於國內很多地方限制摩托車,一個不支持摩托車的國度怎麼可能會有發展。

說個題外話,汽車:國產車至今還是靠仿製,抄襲,搬運,套殼。他們明明有能力搞研發,卻把精力投入到了內飾設計和產品營銷上

更可笑的是,還有一羣天天做夢的人,在妄想著靠電動四輪老頭樂彎道超車。

真是嘲諷啊!


本田發展了多少年就差多少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