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了,就拿最近一次说吧,我突然意识到人这一辈子不是为了别的什么东西而活人就是为了成为自己而活,从那开始我就心情特别舒畅,做什么都很有力量


不努力的人,没资格幸运。(我把中大奖之类称为概率。)在高中物理老师说:「只有基础扎实的人才有可能在高考考场上超水平发挥。」的时候突然明白的。

拯救一颗害羞的灵魂,放弃幼稚的自我中心


「你的时间是自己的,不要让任何人给你贴标签,包括你自己」


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有的,在我去上海一次之后。

我是一个普通的扬州小镇姑娘,因为经济和其他的原因,很少出去见世面,普通的大学,普通的专业。

我小姨原来是泰州兴化人,大学毕业就和姨夫一起在上海工作,后来和姨夫在上海买房。因为我妈和外婆失联多年,在我大二时重新相认了。小姨一直希望上大学的我去上海看看,见见外面的世界,思考下自己的未来。

2020年的国庆假期,我们去了外滩散步,看东方明珠,见黄浦江,看繁华的街道。我站在上海118层的高楼上俯瞰车水马龙和凡尘种种,坐在黄浦江边看著悠悠江水和绵绵不绝、形色各异的船只,突然就觉得自己很渺小,自己所有的苦恼在光怪陆离的都市繁华和万千普通生灵面前不值一提。那一刻,我就释然了,原来人是如此渺小,不必在生活中纠结太多,当局者迷而已。

10月3号,多云,所以雨蒙蒙的。

电梯速度特别快,55秒就到了

著名的东方明珠

小姨跟我说了几次,希望我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若是一毕业就在小县城找工作,就会局限在那里,一辈子做著一眼望得到头的工作,安稳但没有变化。

小姨的性格是类似于林徽因那种,淡然知性娴雅善良有智慧的,性格慢慢悠悠的,做事都会提前规划好时间进程,讲话温柔,轻声细语,会仔细听从别人意见,我觉得当她的女儿真幸福啊。

而我妈性格随外婆,性格比较急躁。若是心情不好,跟她说了几句不满意就会突然声音大起来,如果反对她的意见她就很不高兴,可她初三没念完就出去打工了,好在她有一股闯劲,所以现在是育婴师,工资不低。我妈喜欢控制我,不论是在哪一方面,比如说,会把我自己买的小裙子扔掉,有比如,不喜欢我自己谈的对象,会不停的让我分,给我介绍我不喜欢的对象,让我在家乡工作等等。

其实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这次刚好看了姜子牙的电影,我就突然觉得妈妈在我人生的前20几年就是师尊对于姜子牙的存在,是人生指标,是最高的信仰,像明灯一般指引著我往前走。可是啊,外面的世界那么大,瞬息万变,拘栯于一个小城的人,看法未免过于局限,所以什么都不是唯一正确的。

我是一个成年人了,所以我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万不可什么都依赖父母,什么都听从父母,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学会审时度势。


1.明明自己的目标是要考cpa,但是心里总会侥幸想著老师说的,「考证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在实践经验中成长」今天在读十九大报告的时候突然明白其实这属于不会安排时间,或者属于战略性错误……因为对于我来说,有些事情是只有年轻的时候才可以做的,比如考证、跳舞;有些事情就是该等老了以后才能安排的,比如瑜伽、练书法……难道要等老了脑瓜子都不灵活了才来考证、腰腿都不灵活了才来训练肢体协调嘛……(我还想先自学吉他,等以后有小朋友了陪他一起练钢琴呢,还能省一半的学费,哈哈,真是幼稚)

2.宏微观之间的切换,有时候分析国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实套用到公司治理中也是相通的,或者个人毛病上也能体现……之前日本出过一部动漫,将人体细胞分工以拟人化的形象展现……然后有人受启发说从环保视角来看,人类简直属于地球上的「癌细胞」,莫名感觉非常形象……万物可联。

3.提问比陈述更能引起对方的注意。您是不是闻到了这种水果的香味呢?比「这种水果很香」更让人印象深刻。指出别人错误时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比如马云问批评BAT的贾跃亭,「如果你是BAT,你会怎么做呢?」(深入提问句式有「还有其他的吗?」然后拓展下一领域。)

4.以信任的角度去做管理,以不信任的角度去做制度设计。这个社会是需要靠合理的制度设计来维持秩序的;

5.听到过很多关于吐槽教育的问题,直到有一天看到这段话「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常常距离真实世界很远,以至于学生常有为什么学的困惑……高考之前,活在真空之中」被应试教育束缚后从来没想过要自己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上大学也是这样,会计专业没有实操太多,很多理论层面的东西没有实践作为基础都是作为空中楼阁塞进了大脑中,最痛苦的是偏偏你还记性很差……

6.基本功存在的意义。之前我也很疑惑为什么学画画的人或者习舞的人要坚持练基本功,有一次看到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说基本功的锻炼就像现在的电梯房一样,虽然电梯绝对比楼梯要高效便捷,但是楼栋建设中是绝对不会取消楼道设计的,这就是要锻炼基本功的意义所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