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xxx三觀不正。」,可這種評語的基礎是認為自己的觀念是正確的吧。那於對方而言,他也會覺得自己的觀念是正確的。這該如何理解,是否可以用普世價值觀來解釋?


確實,世上每個人都不一樣。生物學上,人只存在多樣性,很多事情上都不存在唯一正確性。人類為了共同生活,在不同時空,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慢慢生成了多種各自的道德標準。但即使是最簡單的道德標準,在不同歷史不同地理環境下都是存在差異的。更別說三觀這樣一個詞,企圖找到一個所有人都覺得對的標準的三觀,是不可能的。包括普世價值,也是一樣的。普世價值號稱是不存在太多爭議,符合大多數人的看法的習慣風俗,但是任何一種普世價值,你總找得到不願意它接受的人,數量還不是一點。更不談各種普世價值也存在時空局限性,就像存在西方的普世價值,中國也有儒家的普世價值,,,,,,他們有共同點,也存在差異。但是隨著經濟文化的全球化,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都被西方文化帶向趨同,西方的普世價值因此也更多的為人所接受。

說了這麼多,好像挺亂的。其實就是一句話:這些所謂的道德標準、文化規範,就是企圖在人類生物多樣性上,建立穩定約束標準,依此來製造一個安穩的人類社會環境。盡量求同存異,不能存異就同化或者除掉。


沒有什麼普世價值。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玩意說起來是廢話,但他還真不是廢話。

有價值觀這東西,但沒有普世價值。


那有什麼三觀不正,只是別人做法與你的價值觀不符合罷了


現實來說,統治階級的意志就是普世價值。

集中體現為法律,它就是普世價值觀的化身與總和。


事實上跟孔家店的那一套差不多。每個人的內心千差萬別,怎麼可能有一模一樣的價值觀。只要不對他人造成影響,每個人的獨有的價值觀都無可厚非。不一定他們的就是普世正確的。

平時說的三觀不正,一般是說損人利己和損人不利己。


簡單說,那些不分領域,超越宗教、國家、民族,出於人類良知與理性之價值觀念,就叫做普世價值。


無意義,做好自己,做好當下,自好自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