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只讀書不跟人打交道的人,進入社會會不會很吃虧??


既然是教材那一般都是學生時代的物品

學生的三觀和心理都在塑形階段,如果你直接撕開人性表面上的真善美讓他們直視那些假醜惡,必然會對他們整個三觀和價值觀等產生無比巨大的影響

間接相當於害了他們的少年時代

為什麼說年少都是美好的?是因為年少無知,不知人性的本質,不知社會背後的一些事不是你所看到的那樣,比較單純

而你若是直接告訴正處於青春韶華的孩子這些陰暗面的東西

那年少時代就變得不那麼單純美好了

又還有什麼意義呢?

而那些只讀書不和其他人打交道的人雖然不懂人性的本質和弱點等

將來走上社會必然會吃虧

但保留原先的一種本色也不失為一份美好


因為只要新的一代,相信美好的越多,社會的黑暗也會相對應變少.


教你怎麼做人都教不好呢

要是再多教點兒別的,豈不更完蛋?


因為真的有這樣光輝的人性,人性複雜,上限和下限都比較高。教材上提出的是更高的標準,有這個期待在,總是好的,在荒地種上了花,雜草生長就不會那麼順利,這本身就是意義。再說了教材上沒有,太複雜的也遇不到,真的擁有獨立思考的人有誰是靠教材學習的啊?不獨立思考的也不需要太複雜的東西。


這個要看對誰而言


假惡丑的事物都不應該被看見,即使他們真的存在。


因為這個世界必須得給青少年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告訴他們這個世界是光明的,善良的,充滿著希望的


其實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國家教育里最大的一個敗筆。

進入社會的初期,深受其害。總以為這個世界上沒壞人,十幾年的摸爬滾打,真的見識了人可以壞到何種程度,又可以好到何種程度。

回到這個問題上,之所以直接告訴我們人性的本質,是因為人性太過複雜吧,需要自己去體會。其二,希望讓我們對人,還保留點善良的偏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