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很喜歡語言,目前本科在讀小語種,雙學位會計,準備考復語同傳。最近看了很多AI的相關文章,對於自己即將選擇的這條路感到擔憂,有點猶豫要不要換方向……


用之前知乎某翻譯大V的話來作為回答:翻譯不是被人工智慧乾死的,而是被各行各業越來越多的雙語從業者逼死的。

作為一個英語相關的從業者,我表示現在市面上的翻譯需求主要來自各行業低端客戶和特別高端的頂級客戶。

什麼意思,其實現在各個大大小小的公司,但凡你叫得上名字的,業內有一定知名度的,都根本不需要英語翻譯。人家招人從技術工程師到市場營銷,甚至前臺小姑娘,都可以找到英語說得溜的專業人才,日常辦公語言全英語,外企一個千人規模的公司,可以做到所有崗位的人都能雙語工作。

那麼什麼樣的企業或場合需要英語翻譯?一類是實力不強的小公司或者日臺企業,薪資低平臺差,領導自己不會外語,會招個人專門做做翻譯或者和翻譯公司有合作。還有一種就是特別重要特別大的平臺或場合,例如某巨頭企業或政府機構要開個面向全球的發布會,現場講解時會提供中英日韓法西等多國語音同聲傳譯,那麼這時候需要翻譯。AI的發展,會滿足一部分人對基礎翻譯的需求,提供一個廉價的解決方案。比如一些說明類文本,用戶沒有外語基礎,但只需要明白意思大概,不用做到字字計較,那麼這種活確實AI會取代人類。但是說AI會取代同傳或交替口譯,這個沒那麼簡單,拋開行業辭彙不談,口譯是需要隨機應變的,如果你做口譯對方情緒不好說記者是mother fucker,作為人你怎麼處理,要不要翻譯,如果翻譯怎麼翻,而如果是AI翻譯又會怎樣?如果有一天先進的演算法能讓AI完美地處理各種翻譯問題,那麼那時候也不是說你不學翻譯就能成功避險,恐怕絕大多數 人學啥都是要失業的。


我前兩天做了一個關於語言服務產業的會,會上華為翻譯中心的陳老師說到了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挺對的。 大概就是 技術取代同傳是遲早的事兒,至少技術輔助口筆譯越發成熟。但是同傳市場對於整個語言服務市場來說是個很小的利基市場,在那些大的本地化模塊還沒完全實現機器化的時候,這個小市場不會引起業內太大的興趣:
謝邀~翻譯專業,大一,多少為未來比不過機器翻譯擔憂。自己感興趣就好好學,學好了不怕工作問題共勉~
我記得上次聽那誰高談闊論人工智慧即將取代翻譯的同時還是請了同傳在底下翻譯。

有位兄臺說什麼前臺小姑娘也外語說的溜,實在令人汗顏,會說和會翻譯是兩碼事,前段時間某巨型公司還是把某重要項目承包給了某本地化公司,在羣裏某次某負責人貼出一份谷歌翻譯質問為何某譯員翻得和機翻一樣。

覺得吧還是擔心IT比擔心翻譯來的靠譜,簽了保密協議所以都用某代替,順便匿了,反正不是啥乾貨。
謝邀請。我個人感覺,可能未來文獻的翻譯,專業領域的翻譯可能是出路。但是人工智慧取代翻譯這個行業,讓這個行業很多從業人員失業,是不可避免的了。
謝邀。最近正好給學生們講到這個問題。看一下我這幾張圖,這是我們遇到的真實情況以及同行的評論。AI有發展,但是現在我們不會受影響。就算同傳被機器真的取代了,我們也可以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