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會遇到這樣的人吧,他們擁有比常人更高的智商,偶爾學習一下,甩你認真學習幾個月 。老師對這種聰明但卻不用在學習上的學生,四個字:愛而不得。老師剛開始會苦口婆心地教導一番,想讓他們回頭是岸。奈何他們根本不聽,到最後勸著勸著也就放棄了。尤其是男孩子,至少我知道的大多數是男生。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在不同領域,只是可能自己還沒發現。但也有一些人沒有發掘到自己擅長的東西,然後去做一些自己並不擅長的事,這也許也很常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好運氣被伯樂相中


不一定不認真讀書吧。。有些人真的很聰明,但就是不適應學校的學習方式。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思考,他們想得比一般人全面而且深刻。這也就導致了他們無法適應過快節奏的學習生活(尤其是高中),也無法一下子接受過多的知識(過大的課容量)。當別人覺得比較放鬆,他們就覺得很充實;當別人覺得比較充實,他們就要崩潰了。他們不得不反覆陷入或壓力或社交的情緒的漩渦中,卻自不知情。這往往耽誤了很多時間,也會反嚮導致他們破罐子破摔,乾脆拒絕學習。

但是,他們的能力很強大,本身也具有極高的自制力。他們或能夠洞察許多領域本質的東西,或具有極高的藝術天賦,甚至有能力成為一個領域的佼佼者。但是,他們不擅長快節奏生活,也不是很適應考試,尤其是中國的應試教育。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或者你就是這樣的人,請告訴他們,不管怎樣,一定不要放棄自己,找到自己的節奏並且學會隔離外界(老師對他們而言的過度督促、對他們而言過量的學習任務等等)的幹擾,你們的未來,一定很光彩。

王爾德曾經說過一段話:「愚人創造了這個世界,智者不得不活在其中」。

但是,他還說過一句:「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裏,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加油,共勉。


因為這類人被某些東西羈絆。

1.家庭環境

我一個同學的故事(我也不知道他會不會看見,現在也沒聯繫了),他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直到初一都很優秀,成績名列前茅,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人長的也帥。(就像言情小說裏的校草學霸,有段時間我還迷戀過他)。可是後來上了初中,家裡發生很多變故,就我聽到的和了解的,他的奶奶去世,父母離異,爺爺身體不好,家庭關係很差。平常就打遊戲,看動漫,抒發情緒吧,談了幾段戀愛都跟鬧著玩一樣。初中生有時候挺極端的(啥事我就不說了)。初中生平常學習任務就挺多的,他慢慢就跟不上了,就開始上課睡覺,不聽講,老師多次找他談話,他也不說。後來中考去上了職高。老師都覺得真的挺可惜的,如果他要是好好讀書,他的學習能力真的可以去上我們這最好的高中,可惜沒有如果。

2.學習氛圍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貧困,生活環境糟糕的地方,或者周圍的人文化水平都很低,很粗俗(不是貶低,就事論事),父母每天奔波勞碌,疲於賺錢養家,沒有人管束,身邊人也不愛學習。即使你很聰明,很多人都會掩蓋鋒芒,像身邊人一樣過著普通,應該過的生活,沒有太多追求。亦或是,想改變現狀,但是沒有能力改變,最終泯然眾人。

3.缺乏自控

每個人都會有缺乏自控的時候。但是這類人不僅缺乏自控還沉溺其中。很多開始很聰明的人,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就會被身邊的誘惑所吸引,以至於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學生,任務是學習。沉迷於黃賭毒(這些可能嚴重了)遊戲等,更多的是在初中階段,加入一些混混組織或者所謂黑社會,無心學習,感覺自己很厲害不需要學習,妄想與成年人一樣。很多這種人都是開始很聰明,後來自己放棄了學業。

所謂聰明,我認為是將自己所學所知,合理的解決問題,並提前於別人。


小聰明的人喜歡走捷徑,喜歡低付成本出高回報的快感。以為這種取巧是高效,可事實上沒弄明白實現這種高效的背後需要的智慧和積累。有時候腦袋轉得比別人快一點就容易陷入自我,而且大腦想的多注意力有限。不是缺乏引導,也許是自詡聰明過人,不屑外界引導。若靠自學,又容易偷懶找樂子,人性嘛。

聰明也是分程度的。該學的不好好學甚至不當回事的那種聰明不算什麼高級的智慧。叫那種人聰明,其實是對這個詞貶低了。

投機者,容易上癮人羣,年輕的時候不都是腦子挺好使的嘛。可這類人用智慧為這個世界創造的很少,用腦筋索取享受的卻不少。

當然我只是淺談,很多小孩看似聰明,只是因為大腦發育良好轉的快,腦子好使用,但對於這個世界和社會以及個人成長背後運行的那套規律和邏輯瞭解的並不透徹,只知道幾個點不知道一個面,更說成提體繫了。所以在自己選擇和決策的時侯自然會選擇自己最舒適,眼前利益或快感最大化的方式去活,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減少枯燥的學習上時間的付出,如果可以換來其他方面的獲得,比如遊戲,早戀這類低投入高回報的事情。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結論是學習成績好不好不是隻因為聰不聰明導致。因素很多,聰明可以帶來很多優勢。不單單是好好學習可以造就可以比其他人的優勢,優勢和劣勢又可以在不同條件下相互轉換。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改成,為什麼那些腦袋好使,卻不選擇好好學習儲備自己未來的人,是怎麼想的?


因為聰明不是智慧。

我在別人QQ炫舞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思考制度存在的意義了,而且不願屈服於上級的壓迫。因為現在的教育實話實說就是屎,我高中物理老師讓我們背公式甚至要按順序,他說序號,我們就要回答出來。諸如此類很多,我覺得毫無意義,然後就自己生悶氣哈哈哈,回想起來很好笑。

我之後就上了個普通二本,雖然分數比一本線高了六十分吧……就高三學了半年,這成績我很滿意了,非常滿意。

首先,從小我父母和老師就誇我「你很聰明,你只是不學習」,這很可怕,讓我誤以為自己是沒努力的愛因斯坦哈哈哈哈。直到高中我才發現,啊我的確腦子好使,但跟天才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雖然我可以用別人1/4的時間就考到別人70%的分數,對此我的同學還表示憤憤不平,但這也是問題所在啊,龜兔賽跑的心理嘛。

其次呢,一個智慧的人會懂得只有當你遵守遊戲規則並且站到頂端之後,纔有資格去推翻它,否則就是sb老憤青。但顯然,我直到上大學之前都只是比較聰明的sb罷了。


不是真聰明,都是假聰明。

真聰明的人知道自己該幹啥,將來要怎麼發展,既然選擇讀書這條路就在其位謀其政,好好讀書。那些選擇上學但還不好好學習以至於學習很差的人,多半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混喫等死,鼠目寸光。我高中讀的重點班,班上只有一個不認真學習被家長走後門塞進來的學生,最後全班倒數第一,去了一個私立大學,可能打算將來出國吧。

當然,他們大多是年紀太小,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缺少社會的毒打。初一初二出現這種現象很正常,畢竟還小嘛。但是從中考生及以後再這樣的話,就是對自己,對父母的不負責任了。這種同學呢,建議去打個工,磨練磨練,就明白讀書的好了。(當然,如果你是比爾蓋茨這一類不走讀書這條路的人才的話,當我沒說。前提人比爾蓋茨哈佛大學。)

總之呢,我認為,既然選擇上學,就好好的把書念好,要麼就乾脆別上。百分之九十九自認為很聰明但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時機的人,將來都為自己的年少時光而後悔,後悔程度取決於你未來受了多少來自社會的委屈。


也許這些人想給他人留條活路


沒開竅吧…沒認識到一定要好好讀書…

尤其是那個年齡,能花費自己時間的地方不少…

還是就是基礎,學習需要循序漸進的…


小聰明誤大事


第一種可能,人們往往不太會去珍惜擁有的東西。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知其珍貴。

第二種可能,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如果親人不能為其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孩子不斷地受到來自現實和父母的打擊,他肯定也沒法學好。

最後一種可能,這些人可能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很聰明,但真實情況只有他自己知道。


專註力不夠,心思不在學習上


因為他們也認為自己腦子好,甚至比其他人都好。


父母沒有盡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影響最大最久。從小培養好習慣非常重要。


缺少曾國藩說的「耐煩」二字


除去外部特殊情況 因為覺得自己聰明


借用早起魔法中的一句話:「如果我能夠做得更好,那幹嗎還要浪費自己的潛能呢?」


1.沒有遇到慧眼識金的引路人。

2.家庭原因,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大,孩子沒有在愛的環境下長大,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3.周圍環境,學習氛圍不濃,身邊都是得過且過的同齡人。

4.教育資源不佳,沒有得到良好的指導。

5.個人原因。因為常常聽到「這個孩子很聰明的,就是懶,稍微努力一下就很好了。」而飄飄然,但又不敢努力,怕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撕毀了這個「我很聰明」的標籤,所以一直不敢踏出那一步。


你要看是聰明到那種程度咯


學習好的比他更聰明 只是人家不屑於幹他乾的事情而已


「他這小腦子真聰明,就是不努力學習,要不然能比其他人考的都好」 有些人當真了而已


可能對學習不感興趣


不靠讀書畢業 就能 掌控自己未來 的人 真的很聰明瞭

但若不能 那都是小聰明

相反那些看起來不大聰明的亞子的人往往未來很好

幹啥啥不行 成績第一名

幹啥啥都行 成績倒一名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