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他們倆都是讀書多,有才華的人應該相互理解啊


上面是我一開始的敘述。可能一些網友對我的問題有點誤會。

張兆和在《從文家書》中所寫:「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張兆和不理解沈從文哪方面?文學創作?人生理想?張兆和不理解沈從文是因為感情不睦嗎?

原問題為「為什麼張兆和不理解沈從文」,誤解的網友太多了,現二次更正問題。


你想讓張兆和怎麼理解?作為一個從小到大都不缺名聲和教養的大家閨秀,張兆和本來應該擁有更好的未來和前程,她也可以和一個與自己三觀相同,家世相等的男人度過本該快樂安寧的一生。沈從文他一個農村出身的,寫幾本書就覺得自己能娶大家閨秀。他本身作為張兆和的老師,卻一點師德都沒有。他拚命給張兆和寫情書,把他喜歡張兆和的事情公諸於眾。張兆和已經不知道拒絕他多少次了,他跟聽不懂一樣不要臉的拚命寫情書。這種事也許大眾看起來很浪漫,可是張兆和一點也不覺得浪漫,這種事情已經可以定義為騷擾了。他給張兆和寫的情書裏這麼說的「我不只愛你的相貌,我更愛你的身體。」這種程度報警都不過分吧,張兆和跑到校長室跟胡適哭訴,胡適卻說什麼「他固執的愛著你,我勸你接受他」。張兆和很生氣的說「那我也是固執的不愛著他。」這種程度下,有點臉的人都該滾了吧?沈從文真的跟沒有臉皮一樣死死纏住張兆和。張兆和是刨他家祖墳了嗎?他們最後的結合絕對沒有愛情。任誰都不會愛上一個對自己性騷擾的人。張兆和肯定是被逼急了,而且沈從文的情書寫的是真好,所以他們結婚了。

但是他們的結合很有問題。因為他們倆從來沒有接觸過。張兆和在不接受沈從文的過程中一直是通過情書來瞭解沈從文的,而沈從文所謂的對張兆和一見鍾情不過鍾情的是臉。他們倆從一開始就沒瞭解過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事實是,張兆和是一個現實主義者,而沈從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所以張兆和日常關心的是一家人如何喫飽穿暖,關心的是柴米油鹽。而沈從文的日常是寫一些不鹹不淡的詞句,關心的是風花雪月。這樣的兩個人要如何生活?沈從文自己根本承擔不了家裡的日常開銷,他自己根本賺不了多少錢,他還喜歡買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浪費錢,他自己開心了,一家子人的生計就成了問題。他後來開始覺得張兆和跟想像中不一樣。張兆和當然可以風花雪月,她想寫文章可以隨手就來,畢竟人家文學世家,她的文學修養一點都不比沈從文低。但她不能,因為沈從文沒辦法給她優越的生活讓她當大少奶奶十指不沾陽春水。她每天想著如何養一大家子人,而沈從文幹了什麼?對於一個從喫穿不愁的大家小姐變成一個為他生兒育女的賢妻良母,自認張兆和做到了應該做的事。他卻在張兆和懷孕的時候出軌?你讓張兆和理解他的什麼?理解他出軌是因為自己不能陪他風花雪月嗎?還是理解他得到了女神就把人家當垃圾嗎?無論怎麼說,就單論孕期出軌,沈從文就不配讓張兆和原諒。


???

張兆和讀書多,就必須包容這個渣男?

理解他婚內出軌和高青子膩膩歪歪?

顧城妻包容出軌在先並帶小三回家同居的顧城的下場就是被他砍死。

高青子在這裡必須有姓名,就算沒有高青子,沈從文身邊也會其他人。


唉,這事兒遇到了我的專業,我寫寫。

沈從文給張兆和寫的情書,最著名的幾句是」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沈從文跟自己的朋友通信還寫過這樣的話:」我在此愛上了一個並不體面的學生,好象是為了別人的聰明,我把一切做人的常態的秩序全毀了。但所望,就只是這年青聰明女人多懂我一點。可是凡到這些事情上時,我照例是窘倒了。(……)只是看近處的近處,因此一個黑臉不甚美觀的身體,也使我苦惱,從搖蕩中看出自己可憐。「

這是沈從文1930年4月寫給王際真的信中片段。不信的親們可以自己去查《沈從文全集》。他不止一次管張兆和叫」黑鳳「、」黑臉新婦「,信中的這個」黑臉「是誰,我想不必再說。

放現在,要是姑娘們知道男朋友一邊給自己寫那些情書,一邊跟哥們這麼形容自己,會怎麼想呢?

沈從文面對張兆和,心態是非常典型的鳳凰男心態(沒有看不起鳳凰男的意思,請不要槓,槓就是你說得對)。他一邊覺得張兆和美麗健康想要追求她,一邊在這個富家大小姐面前感到自卑,對著好朋友極力貶損她。

他的確有追求張兆和可歌可泣流傳成」佳話「的各種事蹟,但也有像信中所寫的,不那麼美,不那麼可愛的話語。他對張兆和這種複雜的心態,這纔是他們相處的基調。

他們倆的成長環境完全不同(一個湘西農村一個上海都市),原生家庭完全不同(這個就不說了吧),成長經歷也完全不同(一個當士兵出身,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一個書香門第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資源)。沈從文少年時期混跡于軍隊,天天琢磨著喫狗肉抽煙給長官跑腿等問題,唯一有點文化的就是寫舊體詩。他來了北京投稿開始投不中喫不飽飯差點餓死,後來沒上過大學而當了大學老師。這個經歷跟張兆和比,實在是沒什麼可比性。

沈從文從小是什麼環境長大的?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寫,小時候街上兩人械鬥拿刀互砍,路人媽媽也只是對自己的孩子說,站遠一點,不要砍到你。他從小看街頭打架鬥毆出人命,兩個村子火併割耳朵串一串,死刑犯的頭給割下來掛在城門上。他如果能理解張兆和,這纔是咄咄怪事吧。

沈從文在文壇上名聲大噪,一大部分是因為他所描寫的、美化過也妖魔化過後的湘西。不知道是不是自卑心理作祟,他一輩子標榜湘西那種野蠻的、充滿生命力的生活方式,而認為城市是有毒的。這種認識,我想何止是張兆和,大部分人都很難理解他吧。

沈從文和張兆和在青島住的時候寫過一系列小說,題主可以去查看一下,尤其是《八駿圖》。雖然小說不等於作家的生活,但《八駿圖》帶有他很多的自傳色彩,文中的」八駿「寫的就是他在青島教書時候的同事(這是有材料支持的),文中主角的人設也跟他自己當時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而且,雖然小說不等於真事,但能看出作家的人生態度。他在小說中流露出來的對待婚姻的態度,我是不覺得有幾個姑娘會甘之如飴地接受。

因此,他和張兆和的婚姻,是一段一開始就有巨大裂痕的婚姻。他和張兆和,幾乎就是」你我本無緣分,全憑我死纏爛打「。張兆和開始不理解他,簡直是理所當然。

那她什麼時候理解沈從文了呢?是她編完沈從文全集以後。那時候沈從文都死了,是是非非塵埃落定,他這輩子寫過的所有文字她幾乎都看過了。這時候的」理解「,是終於明白了沈從文為什麼成為了沈從文,他這輩子的追求究竟都是些什麼。

不過理解歸理解,他們的愛情也就那麼回事,沒有那麼多的美,而有很多很多醜陋和意難平。沈從文一輩子都將他遇見的女性來回比較並寫在小說中,當然,這也是民國時期男性文人們的通病。


應該是張兆和安慰了自己,放過了自己

還是拋開作品談人品,因為你們總喜歡把人品跟才華分開來說

張兆和優不優秀?優秀,追求者眾多,自己也有才華,受過高等教育家裡也有錢,是合肥四小姐,放在今天算頂級白富美,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有錢人家的小姐也未必能夠因為才華學識在歷史上有一席之地,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人的眼界註定了她只能是極少數的白富美

再看沈從文,半路出家做了文人(他並不是從小就聰明的初現端倪,是長大以後才開始學習),有錢嗎?沒有,有名嗎?有一點,有才華嘛?反正當初文人都是一起玩的,不管有沒有他們說有就是有了,所以放到現在,他算是靠自己贏得了名聲(注意沒有利)的,出身並不高的人

他比張兆和老,外表不談……你們說說這是怎麼個般配法?

我不說他對張兆和的騷擾,有答主針對這個問題說過了,單單說你,如果有個人成天對你說喜歡你,想得到你,得不到就去死,屢教不改,屢禁不止,你怕不怕?因為這個騷擾被美化了,在正當好的年紀愛上正當好的人……所以他們就是般配的?

年紀不相當,出身不相當,我實在想不到他們般配的理由,然後,他們結婚了

張兆和本分的跟他結婚生子過日子,因為沒有錢,所以她脫掉了華服,換上了普通的衣服(就是沒有以前好看了),沈從文怎麼說的?沈從文居然要求她換上以前的裝扮……張兆和知道家裡條件不好,由奢入儉,換上粗布,你一個從來沒錢的人居然要求她換回去,你給錢了?還是給她安穩的,不為柴米油鹽發愁的生活了?那個時候就是男主外女主內,沈從文養她是應該的,這個時候就不要跟我說男女平等了

再然後呢?沈從文出軌了,出軌了以後張兆和不再讓他碰,再後來沈從文死了,張兆和作為合法的遺孀為他整理遺物,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我們來看看,回顧他們的一生,能看到什麼

張兆和,作為一個白富美,被周圍人逼勸,半推半就,嫁給了一個有名無利的老男人,這個老男人除了喜歡她,有才華(不等於前途光明),別的沒了,最後這個老男人變心出軌,還嫌棄這個白富美換了衣服變醜了……糟心嗎?有誰敢說張兆和這一輩子是幸福快樂,婚姻美滿的?

沈從文呢?作為憑一己之力跨越階層(不用在地裏刨食),死纏爛打娶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一個頂級白富美,然後因為白富美脫下華服他覺得不好看了,又覺得這個白富美不喜歡他,就去出了軌,找了別的精神寄託……這一輩子,也算圓滿了吧?求仁得仁

所以張兆和這一輩子有多少時間是稱心如意的我不敢說,可是如果她最後不跟自己和解,她是一定沒辦法原諒沈從文的,這句話,與其是說給別人聽,不如是說給自己聽的,我這一輩子,因為這個人,變成了這樣,怪他也無濟於事,不如說因為我不懂他,最後他離了心,把錯誤歸在自己的身上,不然真的沒有辦法原諒這個得到了又不珍惜的人呢……

意難平,何所釋?

聊以自慰罷了


換到現代,沈從文就是一鳳凰男,而且還是被拒絕了死纏爛打在女生宿舍樓下點蠟燭彈吉他表白借羣眾輿論壓力逼迫女方同意的鳳凰男。

而婚後,沈就是隻顧自己風花雪月傷春悲秋不顧家庭責任的男人。

有什麼好理解的。更何況他還婚後出軌。

就是一不接地氣滿腔文藝鳳凰男對高出自己兩三個階層女性的迷戀。

所以,每次見到文人騷客熱衷於引用沈從文那句走過多少多少橋卻只遇見一個你(大意)以表明自己見識廣闊卻鍾情不改就覺得其無知並反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